文章列表:
  • 民为邦本以民为心

    陆九渊有这样一段话:“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张官设吏,所以为民也。‘民为大,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

  • 天下为公非一姓之私也

    对君主问题有卓越阐发的是晚明的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黄宗羲,号梨洲,他从人各自私自利的人性出......

  • 正君心是天下事之大本

    宋明儒学在政统方面探讨的一个重点问题是君的问题。 二程认为治理国家有“治之道”与“治之法”,前者为修身......

  • 发明本心致良知

    长朱熹九岁的陆九渊,又称象山先生,是南宋心学的创始人,他提出“心即理”的命题,认为心与理是 一体的:“万物......

  • 存天理灭人欲

    “理”是宋代理学家的核心范畴。首次把“理”升华为宇宙间最高范畴的是程颢和程颐。二程说:“天理云者,这一......

  • 三纲五常乃是天意

    天人类一,天子上承天意,下化万民,天通过天子把天意下达给万民。董仲舒认为,天意虽难以认知,但通过阴阳五行......

  • 天子受命于天

    天人问题,在儒学创始人孔子那里是不讨论的。尽管孔子也畏天命,但孔子所讲的天命乃是某种人的意志无法克服的......

  • 楚辞与赋

    楚地辞赋的产生,也明显地具有文化发展的必然性。其产生于楚,既是楚国地域文化发展的必然,也与楚国与中原的......

  • 战国文学是六经传统的新发展

    《庄子·天下》论六经之学,认为“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又说:“天下大乱,贤圣......

  • 战国文学与六经的联系

    战国文学即使怎样表现出与六经传统的不同,归根结底,它仍然是以六经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一......

  • 战国文学与六经的不同

    刘勰《文心雕龙·辨骚》论楚辞云:“将核其论,必征言焉。故其陈尧舜之耿介,称禹汤之祗敬,典诰之体也;讥桀纣......

  • 荀子建立了宗经征圣明道的价值标准

    荀子作为儒家的一位重要思想家,他强调博学与文学的重要性,《荀子·劝学》曰:“学不可以已。…… 君子博学而......

  • 孟子强调文学功用及文学创作欣赏与道德的联系

    原始儒家尊师孔子,因此,孔子的文学肯定论,对战国儒家影响,是决定性的。 战国儒家,继承了孔子的文学肯定论,......

  • 孔子的文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纲领

    人类的发展,促使人类创造文字以进行交流,为了更好地传达思想,这就产生了文学。可以说,文学的产生,是自然的......

  • 孔子整理的六经是现存最早的文学

    中国最早的文学,当然应该是神话及传说,但是由于中国古代神话及传说流传不广,而保存至今者又屈指可数,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