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 其 一

2019-05-22 可可诗词网-乐府诗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南朝·宋]鲍照


        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

        鲍照《拟行路难》,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列入《杂曲歌辞》。《行路难》曲,是产生并流行民间的一种歌谣形式。多写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词,以行路之艰难喻人世之艰难,暗蕴一股悲愤不平之气,所以又称它为不平之曲。这种歌谣具有很强的人民性,表情达意方式自由,句子有长有短,不大受格律的局限。后亦为文人所采用。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王昌龄、崔颢都曾写过此类诗篇。
        鲍照的《拟行路难》十八首(一说十九首),是仿照《行路难》曲的格式,揉进了自身的生活体验另制的新曲,题材较为宽泛:或写男女之恋情,或写征夫之戍边,或写离愁之悲苦,或写弃妇之幽怨;或愤世疾俗而引吭高歌,或咏史抒怀而低吟浅唱,或慨叹命运之无常独洁身自好,或感伤时光之易逝而及时行乐。总之,诗人从不同的透视角度观察人生,对南北朝时期封建土族社会的种种不合理现象进行了暴露与抨击,抒发了自己的愤懑,喊出了中下层文人及人民群众被压抑的心声,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较强的进步性。当然,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作品也往往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消极遁世情绪和落后的宿命论观点,这些都需要加以鉴别的。
        《拟行路难》是各自独立而又有内在联系的十八首短诗组合而成,相当于今天的组诗。本首原列第一,实际上是自序诗,旨在表明世事艰难,时光易逝,红颜难住,徒悲无益,且听一曲人不平之高歌,以抚慰于辗转在层层重压之下痛苦呻吟的灵魂。
        诗的开首四句,华美流丽,突兀顺畅,抒情主人公以坦诚的胸怀,奔涌的热情,向世人奉献出四种遣忧解愁之物——金卮(酒器)盛着的美酒;镶嵌着玳瑁的玉匣装着的雕琴;七彩的羽帐和绣着“九华葡萄”纹饰的锦衾。这四句诗以排比句式一气呵出,流金飞彩,调动了读者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等神经官能,集中去感受这些美好之物,一下子就缩短了诗人与读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将自己对底层人民深深的爱,流泻无遗。当读者尚未来得及品味其中的真意时,诗人笔锋一转, 蓦然发出一声深沉的叹息:“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红颜”指青春年华, “寒光”指流逝的时光,诗人用“零落”与“将暮”两个动态词语把易逝的流年具体而形象化了。 “岁将暮” “时欲沉”明写时光的暮暗,暗喻社会的沉沦。试想,生活在这么一个黑暗沉沦而又看不见一丝希望社会中的人, 岂能不愁,怎能不忧,这两句诗是开首四句诗中“潜台词”的外现,也是对为什么要向世人奉献四种遣忧解愁之物的解答。然而诗人十分清楚:精神上的痛苦是无法用“美酒”、“彫琴”、“羽帐”、“锦衾”等物质排解得了的。因此,接着便放开喉咙迸出一声久久郁结于胸的响亮呐喊:“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抵(zhi侧击)节(乐器名,拊鼓):是歌唱时以手侧击拊鼓为节拍, “行路吟”就是唱一曲不平之歌。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愿君减少悲伤和忧思,且听我一曲人生不平的高歌吧!这是本诗的主旨所在,也是统治组诗的主题。诗句气势宏大,俊逸豪放,他要喊,他要叫,他要自由呼吸,要以自己高吭的悲歌去泄导积淀于人们心中的抑郁之气,道出人们想说而未能说出的话。诗人的气质和胆识在这里得到集中的体现。诗的结尾二句,
        笔法一变,引出两个典故:以“柏梁台”与“铜雀台”上的歌声不复得闻,进一步强化了诗的主题。柏梁台建于汉元鼎元年,铜雀台建于建安十五年。二台都是帝王歌咏晏乐之所。诗人以台上的清音弦歌早已断绝作比,进一步说明歌声易逝,且慷慨高歌,尽情倾吐不平之垒块。
        鲍照的诗奇崛多变, “善制形状写物之词。”(钟嵘《诗品》)而且“沈雄笃挚,节亮句遒,又善能写难写之景。”(黄于云《野鸿诗的》)即以此诗来看,确实能窥一斑而见全豹。短短十句,起伏跌宕,变化无穷。启首四句光彩照人,极尽铺陈之能事,且又骤然而至,使读者目不暇接,紧跟二句点题出篇,未等读者仔细咀嚼,又补上两句遒劲的呐喊,呐喊之声尚未消失,结尾两句笔锋一转,引出歌台之典故,使读者“思接千载”浮想联翩,回味无穷,清人刘大櫆在《论文偶记》中说:“文贵变 ……一集之中篇篇变,一篇之中段段变,一段之中句句变。神变、境变、音变、字句变……”用这句话来评价鲍照的这首诗,真可谓恰如其分。
        我国文论家论诗的功能,多从认识、教育、审美三方面着眼,这自然无可非议,然而仔细一想,眼光未免偏窄。鲍照的《拟行路难》就具有抚慰人的灵魂,弥合人们心灵创伤之功能。从这点上说,它还具有一定的文学理论上的意义,这也许是诗人始料所未及的吧。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