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头歌辞(三首)
[北朝]民歌
其 一
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我一身,飘然旷野。
其 二
朝发欣城,暮宿陇头。寒不能语,舌卷入喉。
其 三
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本诗属乐府《梁鼓角横吹曲》之一。 《陇头歌》,曲名,本出魏晋乐府,又作《陇头流水歌》。这三篇风格和一般北歌不大同,或是汉魏旧辞。这三首诗,写游子飘流在外的痛苦心情。
第一首诗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苍凉暗淡的陕西风光。 “陇头”,陇山的顶上。陇山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北, 《三秦记》说: “其坂九回,上者七日乃越。上有清水四注下,所谓‘陇头水’也。”陇头之水,“流离” (即淋漓)而下,在山涧汇聚。画面并不复杂,然而却引起这位异乡羁旅的游子感伤之情。他想起股股泉水将归宗大河,然后奔腾入海,终究有所归宿。可是自己却孤独无依,在旷野里飘然游荡。仅仅十六字,就把游子睹物伤情的漂泊画面,活生生地展现出来,使游子悯时伤乱、遭难流离的凄苦之情,跃然纸上。本诗言哀不见哀,诉苦不说苦,尤见诗人的匠心独运,然而全篇却是自然有致、情趣天成,丝毫不落雕琢的痕迹。
第二首诗形象地描写游子在严寒季节,奔走于高山旷野之间的辛苦情况。 “朝发”与“暮宿”两句对仗,写了游子的行踪,给读者提供了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羁旅跋涉之苦,饥饿疲惫之状,幕幕凄惨。这岂不叫人产生共鸣?势必更添一重悲伤。接着“寒不能语,舌卷入喉”两句,把游子悲怆沉痛之情,又推进了一层。试想,天寒地冻,舌头都卷上去了,让人怎能忍耐?读者沉浸于更深沉的痛苦之中。沈德潜称之为“奇语”,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这首小诗,全用叙述语句,极言其苦。如果不细细玩索,只是粗粗过目,似乎感到语多直达,略无余蕴;要是联系丧乱之世来体验,这不是描绘了一幅难民图吗?你定会称赞它言简意赅,含蓄隽永,意在言外。
第三首诗写在“鸣声呜咽”的流水声中,回首远望,勾起了游子的思乡之念。这在十分凄零的背景上,又涂上了一笔悲凉的色调。离别客愁,飘零断肠,虽是游子自伤诗的普遍主题,可是本诗却渲染得感人肺腑,用幽咽低泣的声音来形容流水涩滞所发出的声响,在心理上给人以悲愤郁塞、格调低抑的感觉。秦川指“关中”,是陕西省中部最富裕的地方。那里有着游子温暖安适的家庭。他遥望一派生机盎然的秦川,看看眼前荒漠冷寂的陇西,天高地迥,茫然无所归, 自然发出“心肝断绝”的悲鸣。这最后一句,一反前面单叙景物的格局,变成了直抒胸臆。而读者在洞悉其胸襟之后,把游子的个人凄苦推及古今,足以引起丰富的联想和共鸣,一幅游子断肠的完整画卷活生生地脱落出来。
纵观这三首诗,字字句句皆出自匠心设计,巧意安排, 每首诗又各有其具体内容,但三首诗的意思又相互关联,把一个孑然一身,漂泊异乡的游子思乡的悲伤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诗句直中含曲,浅中见深,语似平淡,而实沉痛已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