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搦歌(四首)

2022-10-17 可可诗词网-乐府诗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北朝]民歌


        

其 一


        粟谷难舂付石臼,弊衣难护付巧妇。男儿千凶饱人手,老女不嫁只生口。
        

其 二


        谁家女子能行步,反著夹襌后裙露。天生男女共一处,愿得两个成翁妪。
        

其 三


        华阴山头百丈井,下有流水彻骨冷。可怜女子能照影,不见其余见斜领。
        

其 四


        黄桑柘屐蒲子履,中央有丝两头系。小时怜母大怜婿,何不早嫁论家计。

        《捉搦歌》,共四首,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梁鼓角横吹曲》。捉搦,犹言抓拿,含有男女相戏中捕获对方爱情的意思。从这四首诗歌的内容看,好似都是男子的唱词,借以表达他们对女子的热情追求。
        第一首,男子以幽默调笑的情趣,规劝女子早日出嫁,千万不要错过婚期。前两句以“舂谷”起兴,意在提醒姑娘们, “粟谷难舂”需要“石臼”才能舂出上好的米粒,而“弊衣难护”,同样要由“巧妇”去缝,否则,那是配合不成的。后两句,采用对比手法,意在进一步警戒姑娘们,男子纵有千种不好,但是,他们毕竟是生产劳动的主力军,养家糊口的支柱;而姑娘们一旦错过青春,老而不嫁,那在家庭中是不堪设想的。歌者以“生口”来形容她们老而不嫁的悲剧。所谓“生口”,是古代战争中“俘虏”的代名词,那时,一旦作了“生口”就变成奴隶,任人欺凌,任人笑骂,这种奴隶般的生活怎能忍受得了呢?你们听听那位牧羊老处女的呼喊:“驱羊入谷, 自羊在前。老女不嫁,踏地嗔天。”如果到这种地步,可是悔恨莫及了。催嫁之意多么直率而真诚啊。
        第二首,仍是男子的歌唱。前两句透过男子的观感,描绘姑娘们的步姿和衣着。他们看着姑娘们上身“反著夹襌”,下身的“后裙”外露,步姿轻盈而舒缓,其追慕的情思,油然而生。后两句: “天生男女共一处,愿得两个成翁妪。”即是这种追慕之情的表白,而这种表白直截了当,毫不遮掩,毫不扭捏,真是“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上天使男女共生一处,就给小伙子和姑娘们相互结合,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而小伙子和姑娘们又怎能放弃这个方便条件,不去寻求爱情的满足,结成情投意合的伴侣,直到“两个成翁妪”呢?
        第三首,是写男子对女子的赞美。先写“井”与“泉”。井之深有百丈,因其高居于华阴峰巅,水位极低,已见过汲水之不易;泉为流泉,且在华阴山下,泉冰冷透骨,已见出其气候之寒冷。华阴,在今陕西省华阴县东南。这一上一下的描写,足以显示出北方人民生活环境之艰苦。正是由写井而自然引出汲水之女子。这正如一幅画面,它以九曲羊肠的华阴山为背景,下有潺潺泉流,上有百尺深井,井口有一位可爱的女子正在汲水。因其站在井口,汲水时只能望见头部,到衣领为止。这幅画,动中有静,动静结合,给人以具目可感的形象性。作品以艰苦的生活环境为依托,着重写出了汲水女子不以汲水为苦,而以井水能照见自己的青春容颜为乐事。 “可怜”二字,饱含对汲水女子的勤于劳作,对生活充满乐趣的赞美之情。因此,这首歌诗中有画,画中含情,情从景出,景为情设,情景交融,不失为一篇佳作。正如清刘熙载《艺概》所言: “词深于兴,则觉事异而情同,事浅而情深。故没要紧语正是极要紧语,乱道语正是极不乱道语。”
        第四首,则借青年男子之口吻,唱出女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盼望出嫁之心情愈切。开头两句,以木屐和革鞋作比兴,可谓别出心裁,独开生面。黄桑柘,本为常绿灌木,质底坚硬,叶圆有尖,可以喂蚕,皮可以染黄色,用这种木材做屐,结实耐用,可以登山。蒲,本为草名,以韧性出名,用它做成鞋子,柔软轻便,适于长途跋涉。但是,这两种鞋子都需要用“丝”来系在脚上,才能发挥其功能,而这里的“丝”又是“思”的谐音。民间诗人就是以这种妙趣横生的比兴,引出姑娘们由“小时怜母”到“大怜婿”,再到“何不早嫁论家计”的心理变化。维妙维肖的表达出青年男子对姑娘们的热恋嬉戏,青春妙龄的少女们听着怎能不动心呢?
        总之,这组青年男子向姑娘们表达情思的嬉戏歌谣,字里行间,充满我国北方广大劳动人民纯朴健康的爱情婚姻追求, “何不早日论家计”,正是青年男女们共同追求的理想的家庭生活目标。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