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闻变歌·〔张罾不得鱼〕
[南朝]民歌
张罾不得鱼,(鱼)不橹罾归。君非鸬鹚鸟,底为守空池?
此系《欢闻变歌》现存六首中的第三首,是讽劝求爱者的歌。
此诗是一首寓言性的诗,通篇采用比兴手法。第一二句是说:张开罾(zeng曾)这种支起来的鱼网捕鱼,却得不到鱼,划着橹(lu鲁)这种大桨板开起船来捕鱼,鱼也不愿与之同归。从而隐喻男女之间追求爱情而不可得。第三四句是说:您并非那鸬鹚鸟,为什么要死守住这根本无鱼的空池呢?从而隐喻您既然在此求不到爱,那就应该及时醒悟,另选他处寻求。
用张网求鱼以喻男女之间的求爱,这是古今民歌中常用的比兴之词。 《诗经·邶风·新台篇》曰:“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意思是咏叹齐女宣姜本求与卫国公子伋(ji急)结为百年之好,结果却被伋父卫宣公这个丑恶之人所娶。屈原《九歌·湘夫人》中有“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从而借写湘君对湘夫人的思慕而难于相见, 以抒发自己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闻一多先生曰:“国风中言鱼,皆两性间互称其对方之廋(sou搜)语(隐语)”又曰: “潮州情歌曰‘七丈溪水七丈深,七个鲤鱼头戴金,七条丝线钓不起,钓鱼阿哥空费心。’……以钓鱼喻求偶,义尤显白……”(闻一多全集第158页)这都证明这首乐府民歌是男女求爱的情歌。
这首情歌,从用词特点和求爱的方式看,求爱者应属男性,而歌唱、讽劝者,或男或女或求爱者本人均无不可,不易确指。从歌词的语气看,讽劝者态度诚恳、亲切、率直,对待爱情问题豁达、乐观。他(她)劝求爱者,既然求之不得,就不应不知醒悟,一相情愿地强求不止,那样下去只会象鸬鹚鸟一样,空守在本无鱼的池水边,白费神思,徒劳无益。讽劝者似又达到了这样的认识高度,即他(她)认为爱情是双向的,一相情愿,勉强求之,不会有真正的爱情,只有有求有应,双向爱慕的结合才是真正幸福的爱情。因此,他(她)劝求爱而不得者,不要太痴情、太执拗、太勉强,求之不得就应及时回头,放弃追求,别求他爱,寻求真正的爱情。这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待爱情的豁达和真诚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