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鼓吹曲·战荥阳
[魏]缪袭
战荥阳,汴水陂。戎士愤怒,贯甲驰。阵未成,退徐荣。二万骑,堑垒平。戎马伤,六军惊,势不集,众几倾。白日没,时晦冥,顾中牟,心屏营。同盟疑,计无成,赖我武皇,万国宁。
《魏鼓吹曲》属乐府诗《鼓吹曲辞》。《晋书·乐志》说:“魏武帝使缪袭造鼓吹十二曲以代汉。”《战荥阳》为第二曲。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董卓擅兵权,废少帝,立献帝。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山东州郡共同举兵讨伐董卓,当时袁绍被推为各路武装联盟的首领,曹操代理奋武将军。二月,董卓徙天子于长安, 自领兵驻守洛阳。因董卓兵强势盛,袁绍的同盟军里没有人敢先发兵进攻董卓。曹操出于义举,在义正辞严地责备他们之后,便一马当先,引军而西,准备据守成皋。兵至荥阳汴水,被董卓部将徐荣打得溃不成军、惨败而归。这首诗,描绘了荥阳之战的真实情景,歌颂了曹操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和历史功绩。
诗歌用倒叙手法,一、二两句,开门见山,点明了战斗地点——荥阳汴水之滨。三、四两句,诗歌以凝炼的语言,刻画了曹操率领的五千大军,一个个骁勇非常,奋勇当先,披甲驱马,直奔洛阳讨伐董卓的勃勃雄姿。五至八句,笔势一转,写曹操到了荥阳汴水,就遭到卓将徐荣的伏击。操军阵势还未摆好,就被徐荣打退了。徐部两万铁骑,踏平了操军的深沟高垒。“戎马伤”以下四句,紧承上文,叙述荥阳之战,曹操惨遭失败的情况:敌兵势盛,寡不敌众, “士卒死伤甚多”,“太祖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三国·魏书·武帝纪》),几乎全军覆没。紧接“白日没”四句,转入写景抒情,战斗以失败告终,曹操在败归途中,面对日色昏暗、暮色茫茫,不禁回忆起前此刺杀董卓未遂,逃到中牟之时,内心忧虑彷徨,思绪万千。最后四句,转入理智的反思,这次战斗虽然由于盟军的狐疑观望、不能齐心协力而惨遭失败,但是由于武皇曹操的义举,对方亦不敢轻举妄动,各盟军的力量因此得以保存。这种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观点,表现了诗人对曹操其人的认识是独具慧眼的。
全诗二十句,以三言为主,偶插四言,铿锵有力,节奏明快。据《晋书·乐志》说, “改汉《思悲翁》为《战荥阳》,言曹公也。”对揭示这首诗的写作意图可谓一言而中其肯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