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惨案与南昌、九江、安庆事件
由于迁都之争,武汉国民党和蒋介石之间形成对立;恢复党权运动使这种对立进一步尖锐化。武汉左派们企图以群众......
列强对蒋介石的诱迫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和南京事件相继发生后,英、日、美、法、意等国政府更为恐慌,分别训令驻华南各地的领......
南京事件与汉口“四三”惨案
1927年3月24日,南京发生排外抢劫。停泊在下关江面上的英、美军舰以此为借口,违反国际公法,悍然炮轰南京,制......
列强的两手
英国被迫放弃了汉口、九江的租界,但是,却决心保卫它在上海的利益。当时,上海居住着3万外国侨民,公共租界的......
中国人民占领汉浔英租界与英国的对策
1926年末,北伐战争胜利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华中地区的人民反帝斗争迅速高涨。英、美、......
维护重要权益与分化革命阵营
1926年秋冬时节,国民革命凯歌行进,北伐战争席卷江南。面对中国政治格局不可逆转的急剧变动,列强加紧拉拢国......
调整同中国南北政权的关系
随着南方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列强逐渐意识到国民政府已不可忽视,将来有可能统治全国,而北洋军阀腐败没落,四......
英国的胁迫与罢工排货的收束
省港谈判中断后,英国在华工商业利益集团开始向政府施加压力。1926年8月初,伦敦中国协会向外交部转呈一份英......
中英省港罢工谈判及其中断
持久的罢工和排货沉重地打击了英帝国主义。经济上,据英国官方估计,1925年的对华贸易额比1924年减少21%,香港......
对南方国民革命阵营的窥测
国共合作以后,列强根据国民党人对反帝和联共的不同态度,将他们大致划分为左、右两派,通常称前者为“激进派......
“五卅”惨案后列强对华政策的新动向
英、日帝国主义制造的“五卅”惨案,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普遍觉醒。“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推翻帝国主义在中......
列强对华政策的经济动因
列强对华政策的原动力是其经济利益。 经过世界大战和整个20年代的角逐,各国在华投资此消彼长,变动显著。从1......
列强角逐的新格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侵华阵容发生重大变化。沙俄已被本国人民推翻。德、奥等国丧失了从前攫取的权益,......
学生运动、商民运动、华侨运动
“五卅”运动后,学生运动发展迅速。至1926年6月止,全国已有16省成立学联,所属市县学联320多个,刊行《中国学......
妇女运动
国民党中央妇女部成立后,至1927年3月上旬,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浙江等1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