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兹伯仑和罗素创制赫罗图

2019-06-01 可可诗词网-世界重大事件 https://www.kekeshici.com

        赫罗图是以丹麦天文学家赫兹伯仑(1873年—1967年)和美国天文学家罗素(1872—1970)的姓氏而命名的恒星坐标图。他们以恒星的光度(发光强度)做纵坐标,温度做横坐标,把许多恒星标在一张图纸上。
        1897年,美国天文学家莫里(1866—1952)发表了一个按她所规定的恒星光谱分类方法分类的星表,在这个星表里收集了681颗亮星。这种分类方法引起丹麦天文学家赫兹伯仑的关注。
        赫兹伯仑受过专门天文教育。他在丹麦工学院上学并成为化学工程师。起初,他热衷于照相化学,1902年转向天文学,并在丹麦一家小天文台工作。在该台,他把照相技术用于恒星测光。在1905年和1907年发表的文章中,他指出,恒星的颜色和它们的真正亮度存在一定关系,而且一定有巨星和矮星之分。恒星的颜色和真亮度之间的关系后来被广泛用作测定恒星分光视差(估计恒星到地球距离的量)的基础。由于恒星光谱是恒星绝对星等的可靠标志,从已知的恒星视星等和绝对星等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求出恒星的距离。
        1913年12月,美国天文学家罗素也公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他把恒星光度和光谱型画在一张图上,证明两者具有一度的关系。
        根据此图,他强调应把恒星演化建立在恒星光谱、质量和光度随时间的变化上。1929年,他在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4版中以“恒星演化”为题综述了他的观点,提出恒星的一生开始于冷红巨星阶段,接着不断收缩;使温度不断上升,颜色遂由红变黄、白和蓝,最后成为小而冷的红矮星。这一学说当时曾被广泛接受,但现在已被摒弃。
        罗素是现代天体物理学和恒星天文学的奠基人之一。特别是他发展了恒星的亮度和光谱型的关系图及提出了计算双星的办法,对20世纪天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罗素于189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并到该校天文系工作。190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11年升为教授并任大学天文台台长。在普林斯顿大学,他从事双星研究,提出了一种根据双星轨道参数计算双星质量由此计算出它们距离的方法。他是食变星研究的先驱。在早年的著作中,他就断定恒星有两种主要分类,其中一类比另一类亮得多。
        1914年,天体物理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的赫罗图正式被天文学工作者采用。在赫罗图上,千万颗恒星的复杂状况归纳总结成几种简单的情况,实现了恒星的科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