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蜀僧浚弹琴
诗词简介: 此诗作年不详。或谓“蜀僧濬”即李白《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诗中的“仲濬公”,则此诗约作于天宝十二、三载(753、754)。蜀僧濬:蜀地的僧人名濬,事迹不详。诗中赞美蜀僧濬借琴音抒发高洁情趣的美妙技艺,写出诗人知音入迷神情。全诗“一气挥洒,中有凝练之笔,便不流入轻滑”(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卷四)。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听蜀僧浚弹琴》[唐]·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 tīnɡ shǔ sēnɡ xùn tán qín听 蜀 僧 浚 弹 琴[ tánɡ ] lǐ bái[ 唐 ] 李 白shǔ sēnɡ bào lǜ qǐ , xī xià é méi fēnɡ 。蜀 僧 抱 绿 绮 , 西 下 峨 眉 峰 。wéi wǒ yì huī shǒu , rú tīnɡ wàn hè sōnɡ 。为 我 一 挥 手 , 如 听 万 壑 松 。kè xīn xǐ liú shuǐ , yú xiǎnɡ rù shuānɡ zhōnɡ 。客 心 洗 流 水 , 馀 响 入 霜 钟 。bù jué bì shān mù , qiū yún àn jǐ zhònɡ 。不 觉 碧 山 暮 , 秋 云 暗 几 重 。
- 聽蜀僧浚彈琴[唐] 李白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馀響入霜鐘。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蜀地的僧浚怀抱着珍贵的绿绮琴,他来自故乡的峨嵋山峰。为我挥手一弹,如同听到了千山万壑的松声。高山流水呵!我心若流水洗过般畅快,余音袅袅,汇入了薄暮时寺庙的钟鸣。不觉时,青山已笼罩在暮色中,灰暗的秋云布满了天空。
- 【注释1】
1.蜀僧浚:四川和尚法名为浚。2.绿绮:本为琴名,汉代司马相如有一琴名为绿绮,这里指名贵的琴。峨嵋:山名,在四川省,以风景秀丽著称。3.挥手:指弹琴的动作。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万壑松:比喻琴声如深谷松涛一样铿锵有力。4.客:诗人自指。洗流水:象被流水洗过一般畅快、愉悦。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亚注:“霜降则钟鸡,故言知也。”此处指音乐终止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钟声融合在一起。
【注释2】
①绿绮:琴名。晋傅玄《琴赋序》:“中世司马相如有绿绮,蔡邕有焦尾,皆名器也。”司马相如是蜀人,诗中弹琴人是蜀僧,故借用“绿绮”指琴名。
②西下:一作“西上”。峨眉峰:山名,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有山峰相对如蛾眉,故名。
③一:语气助词。挥手:指弹琴。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琴。”万壑松:形容琴声如万壑中的松涛声。壑:山谷。
④此句意谓优美的琴声像流水一样洗涤了诗人的客中情怀。客:诗人自称。流水:相传春秋时钟子期通晓音律,能听出伯牙琴声的意思,伯牙志在高山,钟子期说:“巍巍乎若太山”;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说:“汤汤乎若流水”;伯牙许为知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不再演奏,以为世无知音。见《吕氏春秋· 本味》。
⑤此句意谓琴的馀音与寺内钟声混和共鸣。遗响:琴的馀音。霜钟:钟声。《山海经· 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之也。”
⑥二句意谓诗人为美妙琴音所迷,不觉碧山已被秋云暮色笼罩了几层。 - 【集评】 明·钟惺:“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飘然不喧。”(《诗归》)明·潭元春:“‘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流水事用得好!”(《诗归》)
【总案】 唐人有关描写音乐的诗篇不乏佳作。李白这首诗的独到之处,就是不直接表现琴声,而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以此写彼,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重要艺术手法,但此通篇写自己听琴之感受反衬琴声之美者,则李白也。
【评】唐人以诗描写音乐之篇殊不乏佳作,白居易、韩愈、李贺各有名篇,而李白此篇,决不同于此三者,“为我一挥手,如听方壑松”,非白之飘逸者不可道也。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咏古琴诗。唐代李白作:“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濬,蜀僧的法名。绿绮,本为司马相如拥有的一架名琴,后演变为对古琴的美称。“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濬法师抱着他的绿绮琴从峨眉山的白云深处飘然而下。“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他刚轻轻地抚弄琴弦,我就犹如听到一阵阵松林风涛。“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听着他的琴声,我的心胸仿佛被一股清流冲刷着,尘垢尽净,琴声汇入薄暮时分寺院的钟声,余音袅袅不绝。“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不知不觉中,已是暮霭沉沉,夜幕四合,时光的流逝仿佛与我无涉。诗人在诗中描绘了一幅忘情图,这是濬法师用琴声营造成的。峨眉山本来就有一种神秘感,濬法师从峨眉山巅抱琴而下,一股灵异妙悟已先行注入读者的脑海。紧接着法师轻抚琴弦,一阵松涛之声溢满耳廓。“如听万壑松”语带双关,琴曲中既有“风入松”一曲,又可兼指濬法师的琴艺之高超。“客心洗流水”,既可实指琴师奏了琴曲《流水》,又可理解为聆听琴声,心境澄明,但将两者同时兼而有之地加以理解,则更能使人进入一种妙境。由于琴声悠扬悦耳,融入了寺院的晚钟,随着钟声远去、远去,竟然不觉时光的流逝……琴声营造成迷人的氛围,透过“不觉”二字,琴师琴艺的高超尽在不言中。
- 这是一首描写听琴的五言律诗。“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首二句引出弹琴者。“绿绮”,琴名。西汉蜀人司马相如曾有绿绮一张,这里借指琴的名贵,同时,也暗示琴师来历之大、技艺之高。蜀僧怀抱绿绮,自峨眉山迢迢而来,又为蜀人李白弹奏,何等有情趣!寥寥十个字,便将琴师潇洒的风姿以及诗人对同乡的钦敬之意显露无遗。
“一挥手”,写弹琴的优雅举动;“万壑松”,写琴音的美妙声响。“客心洗流水”,表现诗人听琴宛若被流水冲洗一样的愉悦心境,暗用“高山流水”的典故。《列子·汤问》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里,诗人意欲借此表明:蜀僧弹得好,自己听得来,两人通过琴音达到了心灵的勾通和志趣的拍合。“遗响入霜钟”,进一步描写琴音的余响汇入山寺钟鸣声中构成的高远境界。“霜钟”二字,巧妙地点明时令,与末句“秋云”相照应,从而借寒秋的寥廓空间更深一层地表现琴音余响的艺术效果。
以上四句,既写琴音,又写琴音中蕴含的琴师飘逸高迈的怀抱,写听琴者在琴音感发下所达到的陶然忘机的精神境界。可以说,通过琴音产生了知音,又因知音烘托了琴音。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以“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作结,便愈发来得妥贴传神。它向人们表明:听者与弹者都已陶醉于悠扬美妙的琴音之中,竟忘记了时间的飞逝。 - 此诗写于远离四川的地方,所以说“蜀僧”,说“客心”。全诗是写听蜀地一位和尚弹琴,极赞琴声的美妙动人,同时也寓有人生难得一知音的感慨和对故乡的眷恋。首联写四川一位僧人抱弹名琴绿绮,他来自故乡巴蜀的峨嵋峰。颔联描写弹琴: 他为我挥手弹奏了名曲,我好像听到万壑松涛雄风。诗人用如天风涌动,万马千军,足以动魄惊心的气势磅礴的万壑松涛声比喻琴声,将弹者的高超技巧和杰出的音乐才能便都生动地表现出来,并给读者以丰富的驰骋想象的空间,情味悠长。颈联写琴声荡涤胸怀,使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高山流水音调洗去了诗人客中的情怀,袅袅余音融入秋天霜钟。诗人既写了蜀僧感人的音乐力量,也借以表达了彼此互为知己的美好情意。尾联写聚精会神听琴,而不知不觉青山已披暮色,秋云也似乎暗淡了几重! 反衬弹琴的高妙迷人。当然尾联也不单是表明时间的晚暮,也是写景抒情,寄托着诗人不尽的情思。
唐诗中有不少描写音乐的佳作,李白此诗则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那就是着重写听琴时的主观感受,而不是对琴声做客观细致的描写。此诗直接描写琴声只有一句话: “如听万壑松”。诗人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声作比,把抽象的琴声描绘得极为形象。接着通过自己的感受,写正是这种浩壮澎湃的声音,洗去了他客居他乡的愁思,从而进一步渲染琴声之不同凡响。而且在尾联以碧山、秋云景色的描写进一步把琴音所表现的意境衬托得更加生动、鲜明,同时深情地抒发琴声给予诗人的他乡遇知音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全诗一气呵成,势如行云流水,明快畅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