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 ·气出唱三首 (选二) ·其一
驾六龙乘风而行。行四海外路,下之八邦。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行四海外,东到泰山。仙人玉女下来翱游。骖驾六龙饮玉浆,河水尽不东流。解愁腹饮玉浆。奉持行,东到蓬莱山。上之天之门。玉阙下引见得入。赤松相对,四面顾望,视正焜煌。开玉,心正兴其气,百道至,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万年。东到海与天连。神仙之道,出窃入冥,常当专之。心恬憺无所愒欲。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跪受之敬神齐,当如此道自来。
东汉末年,由于王朝的腐败,社会的动荡,传统的衰落,人们普遍热衷于修炼养气的神仙体验,迷信于新兴的道教。可以说,人们在朝不保夕的社会迫力下,兴起一股追求超脱生死的热潮。
曹操虽然不信教,也不信可以不死。但是他的宏伟政治报负及通达的人生观,却使他产生了欲长生的愿望。建安十三年 (公元208年),曹操兵败赤壁,使天下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势。以后他对孙、刘多次用兵都没有成功。这使年近半百的曹操,不能不产生暮年将至,壮志难酬的苦闷。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步出夏门行》);“不戚年往,忧世不治”(《秋胡行》其二),可谓其心声真实流露。因此说,暮年将至的曹操,一方面没有放弃统一四海的政治抱负,另一方面又清楚地认识“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人生“譬如朝露”。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他产生了延长寿命的强烈愿望。《气出唱》三首和 《精列》、《陌上桑》、《秋胡行》等几首游仙诗就是曹操这种心境的曲折表现。这些诗和那些单纯求长生久视的作品不能混为一谈。
《气出唱》其一写驾六龙遨游四海,逗留仙境的情形。境界开阔、想象浪漫。
一层六句,总写云游。“驾六龙乘风而行。行四海外路,下之八邦。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驾六龙先写出游之威仪,入神入幻,有屈骚之遗泽。四海指天下四方之海。古代人以为中国据四海之中央。“路下”谓天与陆路相通之路。古神话以为地与天有天梯可通。“八邦”指中国东部地区。《吕览》曰:“东夷八国。”二句谓所行方向。“路下”二字扣住乘风而行,俯视天下着笔,精确壮阔。“历登”二句,涵盖下文泰山、蓬莱山,有领起作用。
第二层六句,写游泰山。曹操游四海,而首先想到泰山,很耐人寻味。东汉以前,泰山在中国文化历史上地位盖有二:其一,为历代帝王封禅之重地,《史记》所载凿凿,勿用冗言;其二,主招人魂,即人死后魂归泰山。张华 《博物志》云: “泰山一曰天孙,言为天帝孙也。主召魂。东方万物始成,故知人生命之长短。”(《初学记》卷五引)约东汉以后,泰山才被道教称为“第二小洞天”。或称之为 “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地之神,神灵之府”( 《续道藏·搜神记》)。因此,透过与仙人玉女翱游、痛饮玉浆的游仙表面烟雾,我们似乎看到曹操欲一统天下,封禅泰山的雄心壮志。此与“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短歌行》),盖是同一声调。
“河水尽不东流”,吟人生有尽,如孔子之 “逝者如斯夫”之感叹。“解愁腹饮玉浆”,则又以仙浆琼液消释了生死的愁肠。这有些空想,但它着实又包含作者的理想和那个时代的生命意识。可以说,曹操在清醒时唱“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不戚年往,忧世不治” (《秋胡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短歌行》),在他迷误时,却又不免沉溺于世俗之流,唱 “解愁腹,饮玉浆”!这二者统一于一身,不正体现出作者内心那种理想与现实难以合一的矛盾冲突吗?若以为曹操游泰山,只是想多活几年,享享清福,那未免小看了曹公的胸襟。
第三层十三句,谓历蓬莱山,入天门玉阙。蓬莱为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三座神山之一,有着许多神奇美妙的传说。古老的《山海经》说它在东海之中,方士的 《十洲记》则将它描绘成神仙的乐园,说它在“对东海之东北岸,周迥五千里。外别圆海,绕山……无风而洪波百丈,不可得往来。上有九老丈人,九天真王宫,盖太上真人所居。唯飞仙有能到其处。”诗中曰 “奉持行”、“上之天之门”,即谓泰山玉女仙人引曹操前行,故才得至九天真王宫。语似本之《十洲记》。古往今来,多少帝王梦中向往的仙境,都未能亲眼一睹,而曹操却说自己能达到,可见他的自负也不亚于齐威王、燕昭王和秦皇汉帝!在那里,仙人赤松子与之对坐,礼遇款待。凭轩四望,群星灿烂辉煌,似伸手可触。开明星、天王星、心星格外光亮,星气一道道飞跃而来。这景况确非人间所有。吴均谓“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山中杂诗》),写山居幽静,然比不上这日月穿轩过,玉阙星中耸。仙人传告,欲想无穷长寿,慎爱自身元气,即可坚固不摧。赤松子原不过是个俗世凡夫,正是通过修炼,才 “能入火自烧”、“随风雨上下” 的。这正是曹操欲求的仙术。
第四层写出作者心底的愿望。游泰山、历蓬莱毕竟只是幻想。梦总是要醒的。要实现梦中的理想谈何容易。“东到海与天连”,似乎又一无所获,唯有海天渺茫一片,哪里有仙山玉女?但他却又坚信,神仙之道是微妙幽玄的,只要持久一心钻研,寡心淡欲,闭门修炼,让精气适应自然,那么仙道是可得的。曹操多么希望能找到神仙,与之共乘云车、同驾白鹿,飞上天庭之门,求得不死之药。那时,他将跪拜受不死药,恭敬地对待仙人,只有如此,仙道自然会来临。
全诗共四层,一层总写,二三层写游仙,四层写求仙,中间写出了曹公的理想与抱负,笔法曲折,最后转入理性寻求。结构有起伏,不板不滞。虽是游仙诗,但也可作孟德咏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