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 ·梁甫吟

2025-01-20 可可诗词网-建安诗文 https://www.kekeshici.com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梁甫吟》,一作“梁父吟”,古歌曲名。李勉 《琴说》云: “曾子撰。”《琴操》云:“曾子耕太山之下,天雨雪冻,旬月不得归,思其父母,作《梁山歌》。”蔡邕《琴颂》说:“梁甫悲吟,周公越裳。”可见前人所记梁甫吟一曲,内容不同,作者不一。《古文苑》 于 《古梁父吟》下,不著作者姓名。《艺文类聚》、《乐府诗集》均题为诸葛亮作。梁甫本是山名,在山东泰山下。余冠英先生在《乐府诗选》里说:“古代迷信泰山梁甫是人死后魂魄所归处。古曲《泰山梁甫吟》分为《泰山吟》和《梁甫吟》二曲,都是葬歌,和《薤露》《蒿里》 同类。这篇是齐地风土,或题诸葛亮作,是误会。”

《梁甫吟》一曲,在作者与内容上都纷纭其说。《梁甫吟》虽不始于诸葛亮,而这里所选的《梁甫吟》,也不妨视为诸葛亮所作。陈寿在《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里就说:“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躬耕陇亩”,并不是单说他以耕田种地为生,而是说他隐居于田野。诸葛亮在人们心目中,是智慧的化身。负有才华而隐居田野不仕,必有对现实不满的重重烦恼在心。而“好为《梁父吟》”,就正回答了这一问题。《梁父吟》作为古歌曲,是一首流传在齐鲁之间的感慨时事、忧伤丧乱的歌曲。诸葛亮吟诵它,正说明他感伤当时乱世的思想和对军阀混战的憎恶。一个“好”字,说明他并非偶尔一吟,而是经常吟诵,且成为一种习好,足见感慨之深。至于用同一歌曲歌咏不同内容,那是常有的事,正像不少作者用乐府旧题歌咏新事一样,往往有之。尤其是在魏晋以后,更是屡见不鲜。从而也可看出同一曲调而内容迥乎不同的发展演变的痕迹。曹操的《薤露》、《蒿里》,不正是变古送葬挽歌而叙时事吗?再就“好为《梁父吟》”的诸葛亮来说,他所吟诵的《梁父吟》,也未必都是同一内容。就这里所选的 《梁甫吟》,与传中的 《梁父吟》,就很不相同。

这里的《梁甫吟》,就其内容来看,乃是咏史抒怀之作。作者完全根据《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十四《景公养勇士三人无君臣之义晏子谏》的故事,以诗的形式,借以发抒感慨之作。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容,不妨把故事录于下: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晏子入见公曰: “臣闻明君之畜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率之伦,内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敌。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禄。今君之畜勇力之士也,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可以禁暴,外不可以威敌,此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公曰: “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敌之人也,无长幼之礼。”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公孙接仰天而叹曰:“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计吾功者,不受桃,是无勇也。士众而桃寡,何不计功而食桃矣。接一搏猏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田开疆曰:“吾仗兵而却三军者再,若开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古冶子曰:“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津人皆曰河伯也,视之则大鼋之首也,若冶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剑而起。公孙接、田开疆曰:“吾勇不若子,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皆反其桃,挈领而死。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恨乎所行,不死,无勇。”虽然,二子同桃而节,冶专桃而宜,亦反其桃,挈领而死。使者复曰: “已死矣!”公敛之以服,葬之以士礼焉。

在《梁甫吟》这首诗里,作者如实地叙写了“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是春秋时期齐景公豢养的三个壮士。他们常在齐景公身边守护。有一天齐国的相国晏子上朝,三壮士有点傲慢,没有肃然起敬,这就得罪了晏子。于是晏子禀报给齐景公,说他们有失君臣之义、长幼之伦,这样重用他们,国家是很危险的,劝齐景公除掉他们。景公威于他们的勇武,无可奈何。晏子就替景公想出了一个阴险的办法:送给他们三人两个桃子,让他们各自说自己的功劳,功大的可以吃桃子。公孙接说他打虎有功,拿过一个桃子。继而田开疆说他杀敌有功,也拿过一个桃子。末了古冶子说他护景公过河立了大功,应该吃桃子,边说便拔出剑来准备搏斗。他们两人自愧不如,还过桃子,无地自容,便各自都自杀了。古冶子看到两个伙伴自杀了,觉得自己活着还算得什么勇士?于是也自刎而死。“二桃杀三士”的诡计,本想是让他们互相争斗,互相残杀。但由于三位勇士讲究仁义,讲究义气和勇武献身,因而一一都自杀了。

在《梁甫吟》里,先写诗人走出了齐国临淄的城南门,远远望见三壮士的坟墓所在地荡阴里。“荡阴里”,一名阴阳里,在齐城外东南。荡阴里有三个坟头,起伏之状都是一模一样。头四句写诗人出城门后眼中所见,落实到“三坟”。继而“问是谁家墓?”两句,故意设问作答,提醒读者注目,由坟进而指出坟中之人。“田疆古冶子”句,为了保持诗句字数相当,以偏概全,实际是指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三壮士,这与上文中的“三坟”是一致的。接着 “力能”两句,进而写三壮士的威力。“文能”,《艺文类聚》 作 “又能”,当是。“地纪”,即地基。“力能”与“又能”两句都是说勇武,亦即他们的力量能够推倒南山,能够穿透地基。可谓力大无比,勇武无匹。“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两句,点明三壮士身亡的原因。他们是由于受相国晏子的谗言,为了争夺两个桃子死于非命。末尾“谁能”两句,进而点明谋害他们的罪魁祸首,乃是相国晏子。

晏婴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世,是齐国著名的、颇有韬略的政治家,但也有其阴私狡诈、凶狠残暴的一面,透过谋杀三壮士这一侧面,充分暴露出来。作为咏史诗,一般都是通过咏史以述怀,借助历史以抒发不平,谴责现实。在这首诗里,在谴责晏婴的同时,是否还有所指,所指何在,史无记载,不得而知。

《梁甫吟》作为咏史诗,从诗的体类来说,又是一首叙事诗。但在叙事中却充满感情色彩,有其明显的思想倾向性。作者对三壮士以仁义为怀,为了对方而勇于献身的精神予以热烈讴歌,对他们死于非命充满深切同情;而对相国晏婴以己之私进谗言,出坏招,表示深恶痛绝。

全诗叙事明晰,脉络清楚,层次井然,由远及近,突出主题。如实说来,不加雕饰,显得文风质朴,给人以真切感。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