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 ·步出夏门行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高亢、激越、脍炙人口的诗句,出自曹操的壮志名篇 《龟虽寿》。千百年来,它激励、鼓舞着无数英雄志士奋斗不已。
《龟虽寿》是 《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篇。曹操北征乌桓之时,已有五十三岁。作为一位地主阶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为了统一天下,他奋斗了整整大半生。这次北征乌桓,他历尽艰辛,取得了消灭袁绍集团残余势力的巨大胜利,为最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胜利面前,曹操一方面感到大业未竟,任重道远; 另一方面,又清醒地认识到,年华易逝,逝不再来,而在有生之年,不应苟延性命,而应奋发进取,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用自己的行动,奏出一篇改天换地的时代乐章。曹操的这首诗,正是充分地表达了他的这种锐意进取的精神。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开篇四句,作者独具匠心,巧妙地以神话中的灵长之物 “神龟”和 “腾蛇”为喻,形象地阐明了世间一切事物都有生死和盛衰的客观规律,反映了作者朴素的唯物论的思想。本来 “神龟”和 “腾蛇”都是神话中的灵物。“神龟”以寿长见称。《庄子 ·秋水》记载: “吾闻楚有神龟,死以三千岁矣。”“腾蛇”以能腾云驾雾著世。《韩非子·难势》称:“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螾同矣,则失其所乘也。”但是,就是这样寿命长和本领大的 “神龟”、“腾蛇”,也有死亡和化为尘土的时候,更何况人呢?这里,作者以形象、贴切的比喻,说明世间一切事物都有生长、衰老和死亡的过程,从而说明盛衰和生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这样,就为下文的进一步展开做了极好的铺垫。
诗人清楚地知道,神灵之物都有死亡的时候,当然人更不能例外。那么在有生之年,怎样才能不虚度年华,这正是作者所要交待和回答的: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几句是全诗的精粹之处。诗人以激昂的诗句,深邃的哲理,使诗歌的意境得到了升华和飞跃。这里,作者又借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明烈士暮年,就像千里马虽然形衰,但志仍不减一样,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壮志豪情,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雄心仍未泯灭。比喻生动、贴切,耐人寻味。这正是诗人激越壮怀的自我形象的化身。诗人以“老骥”自比,形象地表达自己虽已暮年,但心中仍怀着统一封建国家的大业。作为地主阶级的政治家曹操,有着非凡的才能和超人的胆略,那么,在晚年是及时行乐,还是继续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这正是曹操所思虑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不同凡响的回答,如惊雷,似烈焰,散发着巨大的思想能量,很好地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曹操超人之处,还在于他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他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公开宣称:“性不信天命之事。”在如何对待人生问题上,他也坚持了这种思想,否定了神仙长生之说,认为人的生命不能完全听从自然规律的摆布。“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四句,诗人从既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两个方面,辩证地回答了应该怎样对待人生的问题。“盈缩”,这里指人的生命的长短; “养怡”,指注意养身怡性,使身心健康。“永年”指长寿。一个人有生必有死,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寿命的长短不是由天决定的,只要能善于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是可以延年益寿的。当然,诗人所希冀的长寿,决不是为了苟延性命,而是希望在晚年干出一番事业来。这几句正是对前几句诗境的进一步引申和开拓,表现了作者不信天命、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思想。在如何对待人生的问题上,奏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在《龟虽寿》中,诗人能将深刻的哲理同具体完善的艺术形象融汇在一起。曹操在政治上是叱咤风云的英雄,在文学上又是“改造文章的祖师”。他的诗既有艺术的魅力,又有深邃的哲理;哲理又往往寓于丰富的形象之中,给人以深刻的说服力和强烈的感染力。《龟虽寿》就是这样,运用托物起兴的手法,通过对“神龟”、“腾蛇”终有“竟时”和终为 “土灰”的描述,阐明了死亡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这里,诗人不是运用干巴巴的说教,而是把深邃的哲理同真挚而强烈的感情融汇在一起,寓理于物,寓理于形象之中,使诗意得以不断深化,产生了激荡、鼓舞人心的作用。
《步出夏门行》是以四言诗的形式写成,整组诗写得沉雄俊爽、苍劲慷慨,使 《诗经》 以后生命逐渐枯竭的四言诗重放异彩。沈德潜曾评论说:“曹公四言,于 《三百篇》外,自开奇响。”(《古诗源》)范文澜先生对此也有极高的评价:曹操“是拨乱的英雄,所以表现在文学上,悲凉慷慨,气魄雄豪。特别是四言乐府诗,立意刚劲,造语质直,《三百篇》以后,只有曹操一人号称独步。”(《中国通史简编》)不难看出,曹操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