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 ·燕歌行二首 ·其一

2024-10-02 可可诗词网-建安诗文 https://www.kekeshici.com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燕歌行》属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乐府广题》云:“燕,地名。言良人从役于燕而为此曲。”清代的朱乾则认为题中地名主要是表达声音的地方特点。但由于后世声音失传,就只用来写各地风土人情了。

《燕歌行》是曹丕的代表作,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燕歌行》一共两首,其中第一首最有名。此诗写一个女子在秋夜里思念远游未归的丈夫。诗人以委婉、细腻之笔,把思妇的真挚纯正、缠绵悱恻的情感描写了出来。全诗语言清丽明快、声调铿锵,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极有影响的一首诗。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开头这四句,描写出一幅深秋的图景,感时物以起兴。秋风萧瑟,天气转凉,草木凋零,露为寒霜。最知时令的群燕离开北方,一队队的大雁也向南方飞翔。这深秋的肃杀之气,大自然的萧索冷落的景象,给人一种孤独寂寞之感,很自然地会勾起人们的离情别绪、思乡怀人之情。这时,独处闺房的少妇,怎能不思念她那远游在外,久留不归的丈夫?在这深秋季节,鸟亦知归,而唯独自己的丈夫客游不返,因而思念之情更加深切,充满愁肠,并由此自然地引起她想象丈夫在异地的情况:“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思妇在设想其客游在外的丈夫也一定思乡怀人而惆怅痛苦,但丈夫的慊慊思归毕竟是思妇的想象,这又与丈夫远游不归的现实形成了一个矛盾,所以,紧接着思妇对自己的想象产生了疑问;他为什么又久留在外地而不归呢?在疑问中,包含了她对丈夫“淹留寄他方”的责怪。但是,透过思妇的想象、责怪,思妇对丈夫发自心底的笃爱与深情巧妙地表达了出来,这就为下文描写她如何痛苦地思念做了铺垫。

接下来,诗人笔势一转写道:“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这里,诗人把思妇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淋漓尽致地叙写了出来。丈夫远游不归,只有自己形影相吊,独守空房,思君之苦,绵绵不绝。泪水不知不觉地流淌到衣襟上。这里,既写出了思妇的孤独之苦,又写出了她对丈夫爱情的忠贞,特别是“忧来思君不敢忘”一句,则是她对丈夫忠贞爱情的誓言。当然,此时此刻,思妇内心情感是复杂的,除了对丈夫的无限爱恋和思念之外,还有对将来命运的忧虑。“淹留寄他方”的丈夫何时能返回到自己的身旁,会不会发生其他的变故;对丈夫的思念和对前程的忧虑,使她忧心如焚,内心的情感再也无法抑制,不禁泪水潸然而下,沾湿了衣裳,思妇的忧愁达到了极点。

思妇在极端愁苦之中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多思肠”、“不敢忘”、“泪下沾衣裳”不会被客游在外的丈夫所了解。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有自己解忧排愁。那么,何以解忧呢?于是诗篇接着写道: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思妇拿起琴来弹奏一曲,但由于内心哀伤,只能 “短歌微吟”,弹出清商这种曲调。“不能长”,清代吴淇解释说:“(清商)其节极短促,其音极纤微,长讴曼咏,不能逐焉,故云。”(《六朝选诗定论》) 思妇抚琴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心头的忧愁,但短促的清商曲调,与她无限忧愁之情,又产生了共鸣,更使她中肠摧切,其结果,不但没有销愁,反而增加了她的忧愁。真可谓借酒销愁愁更愁,弹琴解忧忧更忧了。由此可见,这两句是对“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二句的补充;是从不同侧面继续写思妇的忧伤,从中使读者可以进一步了解思妇对丈夫的深情,这正是作者运笔精妙之处。刘履评论说:“忧来而不敢忘,微吟而不能长,则可见其情义之正,词气之柔。”(《选诗补注》)至此,思妇的哀怨悲苦之情可以说渲泄无遗了。然而,诗篇并没有就此收笔,而是又异峰突起,别开洞天,另一番景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明月皎皎照我床”一句,是从古诗《明月何皎皎》中的“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帷”一句变化而来。皎皎的明月照在思妇的床上,此时正是星汉西流,夜正深沉,银河两岸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只能含情脉脉、遥遥相望。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自然引起这位与丈夫长期未能团聚的女子的无限感慨。思妇想到自己盛年独处,孤守闺房,不是和牛郎织女有着同样的命运吗?她同情牛郎与织女的不幸遭遇,并由此而引出强烈的不平:是什么原因使牛郎、织女隔绝在天河两岸?实际上,这是思妇盼望与丈夫团聚而发出的悲苦的呼声。这四句,表面是写夜景,写牛郎织女的不幸,实则还是写思妇的思念之情;借慨叹牛郎、织女的不能相会,以表达自己独守空闺的哀伤。言此而意彼。正如清代的张玉榖所说:“以赋寓比,阕然收住,竟不兜转怀人本旨,而彼己恰已双收。” ( 《古诗赏析》)

诗篇的最后一句收束之笔犹为值得称道:“尔独何辜限河梁。”这一疑问的句式,含蓄无穷。牛郎、织女 “限河梁”,思妇与丈夫长久分离,其原因,其悲痛之状,可谓 “言有尽而意无穷也。”

此诗在写作上的突出特点,就是能把写景与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全诗主旨在于描写少妇对远游在外的丈夫的无限思念,抒发悲苦之情,为此,诗人选择了最能表现她这种思想感情的景物。萧瑟的秋风、荒漠的原野、南归的群燕、皎洁的月光、流动的银河、相望的牛郎织女星等等,由于诗人对这些典型景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使思妇即景生情,思想感情的波涛不断泛起。她的思夫之情,由目睹凋零的秋景而起,通过对夫君的假想,到泪下沾衣形成了高潮。“援琴鸣弦”、“短歌微吟”,则是这种感情的余波。到了夜晚,她目睹皎皎的月光,感情又生波澜;空寂的闺房,月光洒在床上,她彻夜难眠,幽思遐想,使她陷入了更加悲凉的境地。最后以“尔独何辜限河梁”来抒发她那难以忍受的离别之痛。全诗就是这样,景为情设,情由景生,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

语言清丽,鲜明形象,是此诗的又一特点。如诗篇开始对秋天景物的描写则用 “萧瑟”、“摇落”、“天气凉”、“露为霜”、“雁南翔”等词语,这些语句都鲜明形象地点出了深秋的特征。诗人不仅描写的语言具有鲜明形象的特点,就是抒情的语言也是如此。如 “念君客游多思肠” 中的 “多”字,“贱妾茕茕守空房” 中的 “守”字,“忧来思君不敢忘”中的 “敢”字,“不觉泪下沾衣裳”中的“沾”字等等,极为鲜明地表达了思妇内心的情感与外部表情,使她的形象栩栩如生地突现了出来。

此诗很注意用韵。全诗共十五句,句句用韵,使全诗文气相贯,文意连绪相承。这样用韵和诗中所抒发的缠绵悱恻、刻骨相思的情感是一致的,与诗中“柔脆徘徊,声欲止而情自流,绪相寻而言若绝”(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的词语是和谐的,清王尧衢说:“此诗情词悱恻,为叠韵歌行之祖。”(《古唐诗合解》)

此外,该诗抒发的情感凄婉动人,音节、修辞和谐精美,体裁具有独创性,受到了历代文人的称赞。明代的胡应麟评论说:“子桓《燕歌》二首,开千古妙境。”(《诗薮》)清代的王夫之说:“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船山古诗评选》) 由此可见,曹丕的这首诗成就之高,对后世影响之大。

《燕歌行》是我们所见到的最早的完整的七言体诗,被誉为 “七言之祖”,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