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 ·游海赋
含精纯之至道兮,将轻举而高厉。游余心以广观兮,且彷徉乎四裔。乘菌桂之方舟,浮大江而遥逝。翼惊风而长驱,集会稽而一憩。登阴隅以东望,览沧海之体势。吐星出日,天与水际。其深不测,其广无臬。寻之冥地,不见涯泄。章亥所不极,卢敖所不届。洪洪洋洋,诚不可度也。处嵎夷之正位兮,同色号于穹苍。苞纳污之弘量,正宗庙之纪纲。总众流而臣下,为百谷之君王。洪涛奋荡,大浪踊跃,山隆谷窳,宛亶相搏。怀珍藏宝,神隐怪匿。或无气而能行,或含血而不食。或有叶而无根,或能飞而无翼。鸟则爰居孔鹄,翡翠鹔鹴,缤纷往来,沉浮翱翔。鱼则横尾曲头,方目偃额,大者若山陵,小者重钧石。乃有贲蛟大贝,明月夜光;鼊玳瑁,金质黑章。若夫长洲别岛,旗布星峙, 高或万寻,近或千里;桂林丛乎其上,珊瑚周乎其趾。群犀代角,巨象解齿。黄金碧玉,名不可纪。
古人对于海,早有论说。建安时期曹丕作《沧海赋》赞美大海是百川之独宗,沧海之威神,把大海的雄伟壮阔,神秘奇异刻画得生动逼真。王粲亦作《游海赋》,考察王粲的生平行踪,并未涉过海。此赋恐是作者投归曹氏集团之后,阅读曹丕《沧海赋》后,而有感和作 《游海赋》。然而王粲的这篇赋除与曹丕《沧海赋》有共同之处外,主要在于寄托的不同。曹丕借对大海的描写表现自己的伟大的胸襟与审美的感情。而王粲对大海则表现出奇异构想,由海为百谷之王,海中有帝为治,而想到了汉末混乱,急需统一,加强中央帝治,暗示出自己献身统一大业,实现理想宏图的心志。这就把歌咏大自然的海与社会人生巧妙地结合起来,以海的现实为基础,而更以浪漫主义的精神和方法,加以创造,使大海不但具有自然的特性,更具社会性,无疑是受古人对大海描写的神化的影响。
赋名 “游海”,是作者设想自己身游大海,探索大海的奥秘,以显示自己的才华和理想走向。这比之观沧海,更贴切于海。这种以身入海之游的畅想,也正暗示出他投靠曹氏集团的一种心志。
赋的全文五十七句,看来尚有亡佚,不过从各种古本遗文的比照补遗的这篇赋,是较为完整的了。但仍不是此赋的原貌。
赋的前十句是写乘船江行观览沧海的情况。诗人先用四句写游海的原因,说自己身有至精至纯的高尚美德,并要像大鹏一样飞腾升空而高飞,使自己实现心游世界,广览社会的愿望,姑且如屈原一样,远游天下四方。这四句赋文叙事简洁,先交代游海的思想抱负。游海本与诗人品德无必然联系,但诗特意标出自己品德,是精美纯粹的高尚道德。至道,即至德。无疑是暗示自己才德完美,具备了出仕的条件,可以像孔夫子一样,周游天下,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主,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志向。轻举与高厉(飞),正表示出仕之初的年青人的狂热、自信、幻想、冲决一切无所畏惧的刚勇精神。余心广观,彷徉四裔,描绘他急切地走向社会的大海,广览世界,丰富自己的阅历,展示自己治世的才干。有的学者则认为 “四裔”有误,应为 “西裔”,即西行作为赋铺垫,可作为一种理解。恐为“四裔”也许更能写其出仕的心情。不一定非要落实其西行,或者说 “西去长安”,遭董卓之乱,而南投刘表。正是诗人有至高的美德出游,才显示出自己的个性,异于常人,而有所寄托。
接着用六句赋文写出行。我乘着用菌桂名木做的大船,在长江水面上向东方遥远的大海行驶。仿佛承接着狂风之力长途航行,在会稽山下暂作停留。登上会稽山,从山的阴面像当年秦始皇一样东望大海,大海的总的形体与气势,尽收眼底。这六句赋写得概括而又具体。菌桂是一种香树,用以衬托自己的品德,这同屈原以香草美玉作衬托是同样用法。并非闲笔。船浮长江,以翼警风作比喻写自己江行的感受,既真切而又有气魄,无形中增加了一点神秘感。登会稽山东望大海,原为当年秦始皇之所为,步秦始皇之后尘,有秦始皇统一天下而仍进取的精神状态,大有登高而小天下的豪迈感。总之这十句作为一个部分,铺叙心志,刻画品德,描写感受,都采用了想象与夸张、比喻与衬托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多视角地展示自己这不平凡的理想抱负和才干。精神昂奋,不可一世,然而这只是全文的一个铺垫。铺垫之中展示出才笔不凡。
赋的第二部分共十六句,概括地描写对大海的总体印象和总的感受,暗示寄托的理想。先用四句写海的深广。海能喷星吐日,广大无边,水与天接合,海的深度,难以测知.其宽广又没有个边际。此如曹操《观沧海》诗中所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同时,一种神妙的想象,大海可以涵纳一切,呈现出一种神奇的妙用。其深其广,实在难测,其伟力更难探知。所以下面用六句再刻画其表面的汪洋无际的形象。古人传说大海接纳百川没有满溢时,又说它有尾闾排水,水又不见少。所以就写自己,探寻大海的尽头处,结果失望没找到大海之边,也未发现泄水的尾闾。诗人说自己所到之处,就是古代善于走路的太章与竖亥,走遍天下,便难以遍走大海,秦始皇时派去北海求仙的卢敖,也不曾到过这个地方。极,至。届,到。真是洪大汪洋,的确无法渡过。由此而过渡到观海生巧思:那太阳升起的嵎 (yu鱼) 夷地方,正处在正东的位置。它的色彩与天色混同,难以分辨。正是它包纳着百川的巨大量的污水,这里混藏的污垢,正需要像治理国家一样,整顿纲纪,清除污垢,理顺众川流势,而使它们臣服于大海,共同尊大海为百川之王。诗人赞美大海,但也看到百川横坚不一,清洁与污浊同流。因而生出顺流清污,臣服大海这位至高无上的海王。这种以人治思想比喻大海,不正是暗示出他的政治理想吗!当时汉末天下混乱,群雄并起,也不乏贪图个人享乐的卑鄙之徒,大浪淘沙,泥沙俱下,清污就是清除这些害群之马,理顺君臣父子夫妇师友的纲常等级,天下统一,太平盛世再现。这不但是王粲的理想,也是当时有为青年的共同理想。诗人写百川归海,而突出百谷之王形喻为必然之趋势和历史的至理。这正是他的政治理想的外化。封建大一统的历史趋势是混乱,分裂只是暂时,需要包纳一切,但又要分解清与污。要顺势导引,使天下归一,维护统一的中央集权。叙事、描写、议论融而为一,情露于其中,气势飞动,随视角所及,绘制图景,使人目不暇接,心情激动,仿佛身入大海,巡行其中。妙笔生花,概括出大海的雄伟的形象,以及至高无上的威神,谁在大海面前,能不臣服呢?然而大海这一王国,深藏奇珍异宝,令人神往。
赋的第三部分共用了三十六句,是总写与分述大海的藏珍。这是作者赞美大海的重要描写部分。先用六句刻画大海波涛和怀珍藏宝,引起人们的探奇感。放眼大海,洪大波涛,奋扬冲荡,踊跃得一浪比一浪高,形成了像隆起的高山,又像低洼的谷底。浪涛绵延相远,相互撞击。虽知就在波涛汹涌的大海怀抱,却藏着无数的奇珍异宝,海神水怪隐没其中。总之,这六句突出大海奇诡、神秘,简直是一个神奇世界。通过以上浪漫的描写,刻画出海的神奇巨大的伟力。
后两句由奇入怪。怪在何处,诗人如数家珍:有的不凭呼吸而能行走,有的虽含血,但不吃食物;有的海中植物有叶无根;有的能飞,但无翅膀。由这几句描写,可见一斑。怪怪奇奇,世间所无。究竟藏何奇珍异宝,诗人在下面分述:海上水鸟,有爰居和孔鹄(天鹅),翡翠和鹴,羽毛彩色,相互映照,往来缤纷,上下翻飞,这是海上鸟类生活情景。爰居这种鸟,古人认为是一种瑞鸟,能给人带来幸福。孔鹄是天鹅,是一种善高飞的神鸟,它的纯洁,冰雪之姿,亭亭玉立,给人一种圣洁,高尚之感。翡翠、鹴是羽毛美丽。绿色羽毛,给人以温暖和平而生机勃勃之感。此四种鸟,均为珍奇之鸟。刻画众鸟的飞翔动作,抢掠海面,心倾于大海,也可称作是大海奇珍。接着写海中游弋的鱼类,诗人着重刻画它的形象,不写鱼种,选其奇珍之状。鱼在大海中,横摆其尾,转动头颅,正在瞪圆双眼,偃伏扬高它的额头,大的体如高山,小的身重几十乃至几百斤。这是诗人掠视之见。鱼头、鱼尾、鱼眼、鱼额,以至整个裸露在海面上的躯体,被刻画得生动形象,神态自如,鱼游大海之状,如在目前,以其大而重出奇,由奇而怪。
诗人再把笔深入海中,生活在大海中的三足龟 (贲)、蛟龙、大贝、明月与夜光之珠,像龟类的大蠵(xi西)、大、玳瑁, 在金黄色甲板上显现着黑色彩纹。这些都是深藏海中的奇珍异宝,是人世所罕见之物,是大海在孕育着他们,各自呈现自己的奇异之处,以此获得人们的珍爱,奉若神物。诗人最后写海中仙山神岛,及其岛上的珍奇异物。至于看到了大海中的沙洲大岛,像众星一样,分散地占据在大海之中,有的高过万寻 (八尺),有的近在千里之外,桂树丛生其上,珊瑚绕生在岛的周边。栖息成群的犀牛不断地换掉那珍贵的角,巨大象群也不断地换下那宝贵的牙齿。总之,群岛上所产的黄金、碧玉等宝物,是不可胜数的,其物难以叫出名字。赋文的分述,以充实总的怀珍藏宝的描写,两者相辅相成,概括描写与具体铺叙、特征刻画相结合,均勾勒出奇珍异宝的特殊。手法也千变万化。于是,塑造一个人世间所无异的大海的奇异世界。
黄金、碧玉句是第三部分总结,也是对全文的总结。黄金、碧玉是人世所宝贵的,也是大海世界的珍品。大海之中更有名不可记的众多宝物。大海的奇妙,正是诗人对大海的赞美,在一定意义上说,又不是大海的简单复写,而是塑造了一个理想的大海世界,渗透着诗人的人生理想和审美的情操。
诗人游海,既广观世界,又增加了知识,从而以它的五色彩笔,绘制出大海的神奇世界。活动在这个世界上的生物,自由郁勃,充满着活力,创造自己的生活天地,然而又依附于大海。诗人由此感悟人生理想,要有大海的精神,容纳万物,养育精纯至德,淘洗污浊,理顺生理,自由自在的生活,创造一个神奇美妙世界。这种创造精神,高于东汉班叔皮的 《览海赋》,班叔皮描写海上的仙境,见王母与韩众仙人,更入紫宫,拜太一帝,接受符命,冉冉仙去。与人生不搭界,心想求仙出世。曹丕的 《沧海赋》又只限大海景象描摹,缺少真情和理想。比较之下王粲此赋高出一筹。
这篇赋的特点是铺叙得当,毫无雕饰繁冗之感。全文抓住了大海体势加以铺叙,在写体势又突出其波涛,展示其无边无际,涵天吞物,无所不包之汪洋。然后才分析怀珍藏宝,抓住宝物特征,分层次的、从动与静态势中,勾勒特征,并赋予感情和生命。像百宝园一样,展出奇珍异宝,有名无名,有生命无生命,海上海下,大小高低,静态动态,层次清晰,各显异能,真是美不胜收。
这篇赋是一篇想象之作,诗人对大海并无实际体验,但写来是大海,更是诗人胸中的大海。因而它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激情和理想、大胆的想象和夸张。它的诱人力量不是一般的平铺直叙所能比拟的,随着诗人感情腾踊,而笔下的意象形神俱出,气魄雄大,绚丽多彩,相互辉映,五光十色,奇珍罗列,动人心魂。美中不足的是尚有缺文,难以评价其整体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