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 ·玛瑙勒赋
游大国以广观兮,览希世之伟宝。总众材而课美兮,信莫臧于玛瑙。被文采之华饰,杂朱绿与苍皂。于是乃命工人,裁以饰勒。因姿象形,匪雕匪刻。厥容应规,厥性顺德。御世嗣之骏服兮,表騄骥之仪则。
这是一篇即席咏物赋。玛瑙,是玉类的宝物。《魏略》说: 大秦国多玛瑙。魏曹丕说: “玛瑙玉属也。出自西域,文理交错,有似马瑙,故其方人,因以名之。”时人得玛瑙,献于曹丕,曹丕以为宝物,命良工巧,顺形刻为马络头的饰物。于是在众人欣赏品鉴马瑙勒时,曹丕以此为题,命陈琳、王粲等人作赋,自己亦作赋。现存曹丕与王粲的 《玛瑙勒赋》、陈琳的 《玛瑙勒赋》只有残句。从陈琳《玛瑙勒赋》序文中知道,这篇赋写在建安十六年后,“这一年曹丕任五官中郎将。陈序文说:“五官将得马瑙以为宝勒,美其华彩之光艳,使琳为之赋。” 王粲此赋亦应作于同时。
这篇咏物小赋,明赞物宝,暗誉主人,二者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是一篇之主旨。
这篇赋采用了烘托手法,不直接写所咏之物,而是从大处落墨,层层剥笋,再拈出玛瑙勒,加以刻画,以突出其物华天宝的特色。诗人入笔就写游魏王曹操的封地六国,因而广泛观览,一些稀世的珍宝,真是瑰伟无比。在广大的国度里,提供了玛瑙勒的盛大环境。在进盛环境中再推出无数瑰伟珍宝,这就又进一层,为众宝与玛瑙勒的比较,突出其名贵,提供了可能。所以下边两句则生发出,于众宝中比较它们,审核它们,推出最美艳之宝,那实在是只有玛瑙可获此殊誉,其他宝物在对比之下,暗然失色。文章在这四句里,层层剥笋,步步递进,推出玛瑙,烘托出高贵的处境,无比的美艳,珍奇的价值,非它宝可比。作者深谙烘云托月在人们心理所产生的艺术效应。当然也暗示出只有广大的魏王国的封地里,才积聚天地间的稀世瑰宝,而玛瑙这无以伦比的宝物,也为封地主人所有。真有顺天意,独得天帝的宠爱,赏赐众宝。主人借宝物抬高声价,宝物借主人的权贵而倍受人们珍视。人与宝相得益彰,互为生发。有无此烘托与递进的写法其艺术效应决然不同,也显示出作者艺术修养程度的差异。
接着作者用两句赋文刻画玛瑙的特征。玛瑙石表面上花纹彩色华美珍奇,红绿与青黑错杂地交织在一起,显得十分奇美,令人叹为观止。作者从纹理、图案上,从色彩相映上,写出玛瑙的珍奇,是稀世之宝,宝中之宝,显示作者的爱慕与赞誉。
接着作者用六句赋文,写玛瑙勒的刻制过程。选择良工巧将,裁作为马勒,量物为用,以显其名贵。顺着玛瑙的纹理图案而制成马勒的饰物。不加以雕刻,不伤害它自然美纹。其外形合乎马勒的规范,其内质的自然特征,又得到了充分显示,顺应天德。总之是以突出其自然美为特征,形就于马勒饰件。其容、其性,合于天然,显示出它的宝贵价值。曹丕在自己赋中,也突出这一点,“追形逐好,从宜所便”,“沈光内照,浮景外鲜,繁文缛藻,交采接连。”正是为了突出其自然美,经过良工巧将的裁制就更加华美高贵了。
结尾用两句收束全篇,写其用途。此玛瑙勒可以用作王公子弟的良马勒饰,以显示良马騄骥的雄武高贵,不同于凡马。收在良马勒饰上,物得其所,光耀于世。自古以来人们审美观总是英雄、宝马、美人融为一体,以突出英雄这位物主。于此也可以暗收在英雄的物主身上,起到借物誉人的作用,而且不露痕迹,让人们可以意会。
小赋结构严谨,不枝不蔓,层层递进,句意生发,浑然一体,咏物誉人,不露痕迹,令人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