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村三首其一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1。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2。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3。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4。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嘘欷5。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6。
【释】
1.峥嵘:山高峻的样子,这里形容云峰。赤云:即火烧云。日脚:古人不知地球在转,以为太阳在走,故谓日有“脚”。
2.归客:诗人自谓。千里:极言其远,其实羌村距凤翔不足千里。
3.妻孥:即妻子。怪:惊讶。在:活着。
4.飘荡:颠沛流离。遂:如愿。
5.嘘欷(音xuxi):哽咽,抽泣。
6.夜阑:夜深。更:再。秉烛:持烛,指掌灯。梦寐:睡梦之中。
【译】
西天燃烧着火一般的云峰,
太阳神的脚轮与地平线平行。
柴门前鸟雀叫个不停,
游子呀,终于走完了他的千里归程。
妻子惊讶我居然还活着。
惊魂刚定,就禁不住热泪泉涌。
唉!遭逢这样的大灾难、飘荡流落,
能活着回来,实属万幸。
邻居们挤满了墙头,
又是感叹,又是哽咽不停。
夜深了,我点亮了烛火,
夫妻相对,恍然还如梦中。
【评】
肃宗至德二载(757),杜甫自长安至凤翔,“麻鞋见天子”授左拾遗职,却又很快得罪肃宗,八月,诏允杜甫回鄜州省亲。《羌村三首》即为杜甫归至家中而作。其战乱别离后能生还相聚的场景,不仅令当时“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嘘欷”,亦令千载之后人,嘘欷未已。而“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以及“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的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复杂心境,其质朴白描的笔法,真实深邃的意境,又令后人感佩无已。清人吴瞻泰评第一首:“通首以‘惊’字为线,始而鸟雀惊,继而妻孥惊,继而邻人惊,最后并自己亦惊。”(《杜诗提要》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