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差
古历,日有常度,天周为岁终,故系星度于节气。其说似是而非,故久而益差。虞喜觉之,使天为天,岁为岁,乃立差以追其变,使五十年退一度。
【评】东晋天文学家虞喜利用《尧典》中的“日短星昴”的记载,加上自己的实际观测,进行研究对照,发现经过一个回归年之后,太阳并没有在天上走一周天,而是岁岁微差。所以他提出“天为天,岁为岁”的概念。若把岁理解为一回归年太阳所走的度数,则可以求出天、岁之差,这个差就叫岁差。虞喜认为岁差积五十年差一度。按现代理论推算,虞喜时代,赤道岁差积累值约为七十七点三年差一度。虽然虞喜测定的误差较大,但比西方依巴谷所测的每百年差一度还是精确的。
古无岁差之说,有之自喜始。其说以冬至度岁岁西移,与日月两交逆行相似。明末西人易为恒星东行,而冬至不动,立法虽殊,而以为岁之有差则一也。
【评】这里言明东晋虞喜发现了天体岁差现象。古代也有把岁差现象称为节气西退的。从现代岁差概念,即“春分点或冬至点每年沿黄道向西移动五十点二角秒,这个移动量在赤道上的投影,就叫赤道岁差”来看,古人提出西退概念是很科学的。这说明当时我国古代天文学是很进步的。
考岁差之法,古虽未言,然而《月令》昏中之星,已不同于《尧典》则实测当时之星度也。然《尧典》只举昏中星,而《月令》兼言旦中,又举其日所在;又于《尧典》四仲月之外,兼举十二月而备言之,可谓详矣。
【评】这段话反映了我国古代天文学的进步性和完整性。正是因有建立在实测基础上的古代天文学,加上又有完备的记录,后人才得以在世界上较早地发现岁差等天文现象,从而使我国古代天文学曾领先于世界水平。
《新唐书·历志三》
【评】东晋天文学家虞喜利用《尧典》中的“日短星昴”的记载,加上自己的实际观测,进行研究对照,发现经过一个回归年之后,太阳并没有在天上走一周天,而是岁岁微差。所以他提出“天为天,岁为岁”的概念。若把岁理解为一回归年太阳所走的度数,则可以求出天、岁之差,这个差就叫岁差。虞喜认为岁差积五十年差一度。按现代理论推算,虞喜时代,赤道岁差积累值约为七十七点三年差一度。虽然虞喜测定的误差较大,但比西方依巴谷所测的每百年差一度还是精确的。
古无岁差之说,有之自喜始。其说以冬至度岁岁西移,与日月两交逆行相似。明末西人易为恒星东行,而冬至不动,立法虽殊,而以为岁之有差则一也。
清·阮元《畴人传·虞喜》
【评】这里言明东晋虞喜发现了天体岁差现象。古代也有把岁差现象称为节气西退的。从现代岁差概念,即“春分点或冬至点每年沿黄道向西移动五十点二角秒,这个移动量在赤道上的投影,就叫赤道岁差”来看,古人提出西退概念是很科学的。这说明当时我国古代天文学是很进步的。
考岁差之法,古虽未言,然而《月令》昏中之星,已不同于《尧典》则实测当时之星度也。然《尧典》只举昏中星,而《月令》兼言旦中,又举其日所在;又于《尧典》四仲月之外,兼举十二月而备言之,可谓详矣。
清·梅文鼎·《历学疑问》补二《论月建非专言斗柄》
【评】这段话反映了我国古代天文学的进步性和完整性。正是因有建立在实测基础上的古代天文学,加上又有完备的记录,后人才得以在世界上较早地发现岁差等天文现象,从而使我国古代天文学曾领先于世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