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悠悠 情思绵绵——对中国古代诗词中几类山水意象的阐释

2020-03-03 可可诗词网-诗词学术 https://www.kekeshici.com

山水悠悠 情思绵绵——对中国古代诗词中几类山水意象的阐释
刘振中
潍坊高专法律系!潍坊261041
 
摘    要:
山水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 , 只有正确破译这些意象的深层意蕴 , 才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思。本文只选取有关男女相爱、思人盼归、临水送别等方面的意象 , 给以简明的描述。
 
关键词:
古典诗词; 山水意象; 山水相配; 临水思人; 临水相送;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山水的原始意象在吸收了种种新的生活经验之后, 逐渐积淀为一些比较稳固的象征意义或比喻意义, 在古典诗词中, 充当着表情达意的重要角色, 正确地破译这些意象的内涵, 是准确理解诗词情感的不可回避的一环。
 
不同时间, 不同地域, 不同人群对山水意象的运用和理解不尽相同;有许多象征意义或比喻意义经历了一个不断引申、转化的过程, 前后的含义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于这些变化, 很难一一理清, 本文只能把一些比较稳定的, 又具有实例可以证实的意象做一简明描述。
 
一、以山水象征男女相爱
山水与男女性爱的关联由来很久了。在神话传说中, 初民赋予山水以神秘的生殖能力, 各种水神大多是女性, 水往往是女性的象征, 山往往是男性的象征。在先秦的一些思想家那里, 把山水与阴阳对应起来, 以山水相配来象征男女结合, 进而象征天地相合, 化生万物的大道。《管子·水地》把水视为万物之本, 其化生万物的功能犹如大地。这种巨大的生殖能力犹女之生人, 因此以水象征女性便是一种很自然的联想。《管子·小问》讲“桓公使管仲求宁戚, 宁戚应之曰:‘浩浩乎。’管仲不知何意, 有婢子告曰:‘诗有之:浩浩者水, 育育者鱼, 未有室家, 而安召我居。宁子其室乎’。”水、鱼均为女性之象征, 宁戚引诗, 意在说他想娶妻成家了。
 
以水征女, 在水际求女, 求而不得, 于是水就成了求爱的一种阻隔, 这种思想情感在古代情诗中很多: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诗经·蒹葭》
 
汉有游女, 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 不可泳思。
 
江之永吴, 不可方思。
 
(《诗经·汉广》)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
 
莲叶何田田, 淇水不可渡。
 
愿子淹桂舟, 时同千里路。
 
(谢眺《江上曲》)
 
以上各诗, 不论是男求女, 还是女求男, 横在他们中间的都是一条不可逾越的水, 唯《江上曲》的女子替爱人出了个主意, 让他驶船相载, 千里共航, 片刻不离。但“淇水不可渡”一语说明淇水是爱情的阻隔。曹植的《洛神赋》写诗人在神迷状态下求神女, 但有碍于人神道殊, 终未能遂愿。这人神道殊的实质仍然是水之阻碍, 一个在陆地上追求, 一个在水中游走, 无论怎样追也追不上, 诗意与《蒹葭》差不多。唐代皇甫松的《采莲子》写一个女子竟然勇敢地冲破水的阻碍向意中人求爱:“船动湖光滟滟秋, 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 遥被人知半日羞。”“信船流”就是恋情像水一样任凭流淌, “隔水抛莲子”就是超越阻隔, 表现自己的爱情。在这里水的阻隔作用与连结作用统一起来了。似乎又回到了上古情调。
 
在许多诗词中, 以山水相配象征男女相爱。山水相连的自然景象给人以美感, 男女相恋正如山水相连, 也是一种自自然然的现象, 同样是美的:
 
山桃红花满上头, 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 水流无限似侬愁。
 
(刘禹锡《竹枝词》)
 
“蜀江春水拍山流”暗指和谐的男女之情。女主人公以水流的无限比喻自己情感的深沉, 以花红的短暂比喻意中人情感的易变。明代无名氏的《急催玉》唱到:“青山在, 绿水在, 冤家不在。风长来, 雨长来, 情书不来。”女主人公以自然界中经常连在一起的山水和风雨起兴, 表现了对情人的不满。以山水相配表现对美满婚姻的追求, 最典型的是清代的一首民歌:
 
情人送奴一把扇, 一面是水, 一面是山。
 
画的山层层叠叠真好看,
 
画的水曲曲弯弯流不断。
 
山靠水来水靠山
 
山要离别, 除非山崩水断流。
 
这是一位少女唱的歌, 她以山水相靠象征男女相恋。以山崩水断象征其爱情的坚定。这种山盟海誓式的情恋在汉代民歌中就有了, 而且也是从女子口中唱出来的:“山无陵, 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汉鼓吹曲辞《上邪》) 其情感之决然比清代那首民歌还要强烈。至今在台湾还流传着一首 (高山青) 的民歌:
 
高山青, 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呀。啊——啊——高山长青, 涧水长蓝,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长绕着青山转。
 
这也是以山水相连象征男女相恋。
 
由于自古以来水与女性连在一起, 所以男女相爱多在水边进行。如《诗经》中的《关睢》以关睢在河中求鱼兴起君子求女。《溱洧》写青年男女在溱洧河水边相聚, 并借机选择爱人。清人方玉润说该诗“开后世冶游艳诗之祖”。《汾沮洳》则写在汾河河水拐弯处, 青年男女在一起劳动, 一个女子爱上了一个男子。《东门之池》写青年男女在东门池水边幽会。《衡门》写一对恋人在泉水边幽会, 等等。由于《诗经》的影响, 在后代的诗词中, 仍然有不少写水边幽会的, 比如唐代郭震的《秧歌》云:“邀欢空伫立。望美频回顾。何时复采莲, 江中密相遇。”一个少女约定意中人借采莲之机在江中幽会。
 
水象征性爱成为一种民俗心理, 至今仍然保存在一些民俗行为中。例如:壮族青年男女在每年的三月三于山际水湄对歌.是为歌圩。在这种活动中选择配偶, 这是他们的爱情狂欢节。苗族青年男女在苗年之时, 借欢渡节日之便, 自由交往, 姑娘们一群群地站在河边, 小伙子们结伙来调情, 选择漂亮的姑娘与之对歌, 由此结下情缘。此之谓“闹冲”。
 
二、临水思人与思归
由于水寄托着人们的婚恋情感, 再加上亲人又多在水边分手, 因此, 每当临水之时总会勾起不尽的离情, 思念远方的亲人。漂流在外的游子也必然会见水思乡盼归。这种思人盼旧又有男女之思和一般亲情之思。
 
男女相思。前边我们已经介绍了男女水边相恋的情况, 那多半是未婚的青年男女借水而求爱。这里介绍的是已婚男女分居异乡, 借水而思人。《诗经·竹竿》:“■■竹竿, 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这是写一个男子临水垂钓而思念在异地的妻子。临水垂钓在《诗经》中多半象征男女之爱。亲人别离自古有之, 有从陆路分手的, 也有在水路相别的, 而在古典诗词中临水思人的内容似乎更多些, 要寻找其根源, 恐怕还在于水象征性爱的原始意义上。从浅层原因上来说, 亲人随水离去, 还希望它乘水而归, 逾时不归, 就常去水边伫立, 或登楼远望, 望而不见人, 于是便思念成梦。这水便成了思妇梦魂萦绕的事物了:“茨菰叶烂别西湾, 莲子花开不见还。妾梦不离江上水, 人传郎在凤凰山。” (唐, 张潮《江南行》)
 
对于离人来说, 水是一种阻隔, 又是一种连结, 但这种连结太远, 归期难断, 因此, 这水又成了一种无限思念的象征, 有的人也许是见水而顿生思人之情, 有的人也许是因思人而去望水, 而这水更加深了她的思情。请看以下词:
 
汴水流, 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 点愁。思悠悠, 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依楼。 (白居易《长相思》)
 
梳洗罢, 独依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濒洲。 (温庭筠《梦江南》)
 
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峡暮, 接天流。 (李王景《摊破浣溪沙》)
 
人去空流水, 花飞半掩门。乱水何处觅行云?又是一构新月, 照黄昏。 (秦观《南歌子》)
 
念武陵人远, 烟索秦楼。唯有楼前流水, 应念我, 终日凝眸。 (李清照 (凤凰台上忆吹箫》) 白居易的《长相思》主人公心随水到了爱人那里去了。温庭筠的《梦江南》写一位女子因思念爱人而独依望江楼, 这悠悠的江水正如她悠悠的离恨。李憬的《摊破浣溪沙》中那接天而流的绿波象征着女主人那无边无际的思绪。秦观《南歌子》的女主人公盼亲人归来, 整整一个月又过去了, 还不见亲人面, 只有流水相伴。李清照思念丈夫而不得, 深感孤独寂寞, 只有楼前的流水分担她的思情。
 
由男女之思扩大为故人之思。男女之思是从水所传达的性爱意识发展出来的。故人之思一方面是对男女相思意识的泛化, 另一方面又与水边送行的习惯以及水的特质有关 (如水的柔软、长流不断等特点都与人的友谊有相似性) 。清代严元照在一首词中把临水思故人的情感作了高度的概括:“登山临水总思君。” (《浣溪沙·月河旅次》)
 
南朝梁何逊《野外孙郎擢诗》云:“思君意不穷, 长如流水注。”这是以流水之长喻思情之长。唐代喻凫《绝句》云:“一泓秋水一轮月, 今夜故人来不来?”秋月之下的水洁净幽深, 更能引发思故之情。这里的水对思故之情来说就不是一般的比喻了, 水本身就是思故之情的寄托。唐代伍乔诗云:“别后相思时一望, 暮山空碧水空流。”人随水去, 见水思人, 但思而不得。“水空流”等于说是徒相思。这情感较喻凫的那一首情更深, 意更浓。
 
思乡盼归。异乡的水与家乡的水是一样的, 见水如见故入, 因此见水思乡是人之常情。游子离家, 飘流五湖四海, 所到之处的水总是与家乡的水相连的。临水思归是必然的心理活动。在《诗经》时代, 或因战乱、服役, 或因婚嫁不适, 造成许多思归不得的苦恼。《河广》云:“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足支予望之。”这里写因战乱流浪到卫国的宋人思归不得, 一河之隔, 却不能回家, 只好望河兴叹。《泉水》:“毖彼泉水, 亦流于淇。有怀于卫, 靡日不思。”写一个女子嫁人不如意.看见眼前的泉水流进淇河, 便想起自己的家乡, 顿起思归之情。受《诗经》的影响在后代的诗词中, 见水思归成了一个唱不完的主题:
 
年年春日异乡悲, 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 断肠烟柳一丝丝。
 
(唐·韦庄《江外思》)
 
谁知远客思归梦?夜夜无船自过湖。
 
(唐·徐夤《塔院小屋》)
 
对潇潇暮雨洒江夭, 一番清秋。渐霜风凄紧, 关河冷落, 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 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 无语东流。
 
(柳永《八声甘州》)
 
五更月照他乡影, 万里河流故国声。
 
(清·张文光 (清淮晓发》)
 
韦庄的《江外思乡》说的是在夕阳中面对江水, 使诗人的异乡之悲更加强烈。徐夤的《塔院小屋》讲远客不能归家, 只能在梦里过湖回家, 这一片湖水萦绕在他的思归梦中。柳永的《八声甘州》写旅客思归的凄苦心情。旅客登楼远眺, 满眼红衰翠减, 一年又将过去, 可是还在外飘泊, 不禁愁思满怀。故乡渺远, 归思难收。他只能注视东流的长江水, 将一腔旧思倾注到无语的江水身上。张文光的《清淮晓发》更进了一层, 无须目视, 只要听到河流的水声便顿起思乡之情。
 
三、临水相送与惜别
陆路的长亭, 水路的津渡是古人送往迎来的地方, 也许是因为水的流动不居, 一去不返与担心亲人有去无归有相似之处, 也许是因为这流不断的水与人们离别、怀归之愁相似, 这水就与送别、怀归之情连在一起了。千百年来, 折不完的柳枝, 送不完的孤帆, 迎不完的归舟, 这悠悠江水承载了多少惜别、盼归之情!
 
李白与孟浩然是感情很深的朋友。孟浩然比李白大十多岁, 在李白出蜀与孟浩然交往的时候, 孟浩然已经是一个闻名于世的诗人了。李白对孟浩然是很敬佩的, 他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就充分表现了对老朋友的深情: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歌的每一种意向都包含着丰富的送别情谊。黄鹤楼是一个富有神话色彩和诗意的地方, 在此送别朋友就给二人的友情增加了一层神圣的气氛和浓厚的诗意。“烟花三月”所渲染的是一种可视而无际的, 浓郁而又迷蒙的春天景色, 它象征着二人友情的热烈而又深厚。而最重要的是诗歌的最后一句, 诗人把对友人的一片深情, 都倾注到这江水中去了。江水接天而流, 诗人的情谊也充塞天地间。
 
钱钟书先生从古代诗词中选录了一些临水送别的诗句。这里从其中选录几首:
 
春水一篙残照阔, 遥遥, 有个多情立画桥。
 
(张先《南乡子》)
 
去帆看已远, 临水立多时。
 
(宋王操《送人南归》)
 
独登孤岸立, 不见远帆收。
 
及送故人尽, 亦嗟归迹留。
 
(梅尧臣《依韵和子聪见寄》)
 
君随河水去, 我独立江干。
 
(明.何景明《河水曲》)
 
亲朋已随水流而去, 送人独立江水边, 若有所思, 情满江水。更有惜别者, 以水流之急, 反衬惜别之情深:
 
天寒远山净, 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 望君犹伫立。
 
(王维《齐州送祖二》)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许浑《谢亭送别》)
 
想一箭风快, 半篙波暧, 回头迢递便数驿。
 
(周邦彦《兰陵王·柳》)
 
急速的流水飞快的离船, 把故友带走了, 甚至还未来得及道声别, 人就不见了, 只留下送人在孤独中伫立凝望。
 
还有的诗人以河水的悠悠自得反衬人的某种急切的心情。王维《忆丁三寓) 云:“望望行渐远, 孤峰没云烟。故人不可见, 河山复悠然。”此以河水的无动于衷, 不解人意, 反衬诗人欲望见故人的急切心情, 皇甫冉的《送王司直》则自比盛大的潮水相送故人:“人心胜潮水, 相送过浔阳。”清代桐城派主将姚鼐写临水送别颇豪壮, 有李白之豪气:
 
吴钩结客佩秋霜, 临别燕郊各尽觞。
 
草色独随孤棹远, 淮阴春尽水茫茫。
 
(《淮上有怀》)
 
诗的第二句化用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诗句“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末句则与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境相近。“茫茫”与白诗一样, 都是象征诗人心境的空寂、孤独。这是一种离后的失落感, 在这种失落感的背后包含着对朋友的无限深情。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