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前期

2024-05-26 可可诗词网-佛教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藏传佛教是我国佛教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形成于西藏,传播到四川、青海、云南、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地的藏、蒙、裕固、纳西等少数民族中,并流传到蒙古、俄罗斯、不丹、尼泊尔等国,有着持久而全面的影响。
        传统把佛教在西藏地区的发展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与后期。前期从佛教传入西藏起到朗达玛废佛止。后期从宋朝初年佛教重新在西藏兴起,直到现代。
        佛教传入西藏
        佛教什么时候传入西藏,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一种说法认为,在松赞干布(?—650)前五代,曾有四件佛宝从天而降,它们是《百拜忏悔经》、《法教轨则》、六字真言与舍利塔。由于当时无人认识它们是些什么东西,所以被收藏起来,没有流通。学术界一般认为,这个传说或者反映了松赞干布之前,已经有佛教典籍等从印度传到西藏。从当时印度佛教流传的情况以及印度与西藏的交通看,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不过,即使佛教此时已经传入,也没有什么影响。所以,更多的人赞同第二种说法:佛教在松赞干布时期才真正传入西藏。
        松赞干布是藏族的民族英雄。他统一了青藏高原诸部落,使西藏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他派遣贵族弟子以及各色人等,到邻近的唐朝、印度、尼泊尔学习,引进了这些地区的优秀文化,促进了西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松赞干布先后求娶尼泊尔的尺尊公主与唐朝的文成公主。这两位公主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动身前往西藏时携带了不少佛教的经典、佛像,从而把佛教传入西藏。她们带入的有些文物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西藏,如文成公主带入的释迦牟尼像与尺尊公主带入的弥勒像现在都供奉在大昭寺,尺尊公主带入的另一尊佛像——不动佛像现在供奉在小昭寺。
        松赞干布致力于佛典的翻译,派不少人去印度学习。在他派往印度学习的人中,有一个出色的学者,叫吞米·桑布扎。他学成回来,仿照梵文,制定了藏文的字母与文法,从此西藏有了自己的文字。松赞干布集中汉僧大天寿和尚,印度孤萨惹论师、商羯罗婆罗门,尼泊尔尸罗曼殊论师以及西藏的吞米· 桑布扎、达摩廓霞、拉垅金刚祥等,从事佛典的翻译。当时译出的佛典有《宝云经》、《观音六字明》、《阎曼德迦法》、《摩诃哥曼法》、《吉祥天女法》等等。松赞干布还建立寺庙,供奉经像,佛教从此在西藏流传起来。

供养天女(西藏古格王国都城遗址曼陀罗殿)

礼佛图(西藏古格王国都城遗址红庙)


        当时,西藏刚刚统一,缺乏共同遵守的法律规范。松赞干布参考儒家的道德规范与佛教主张的不杀、不盗、不淫、不嫉妒、不忿恨、不愚痴、不谎言、不巧辩、不挑拨、不恶骂等十善戒,制定了一系列伦理规范,诸如敬信三宝、修行正法、孝敬父母、恭敬有德、敬重尊长、交友以信、利益国人、心性正直、景慕贤哲、善用资财、以德报德、秤斗无欺、不相嫉妒、不听妇言、和婉善语、心量弘宽等。由松赞干布与臣僚共同签印,颁布施行。从中可以看出松赞干布吸收佛教、儒家以及藏族传统道德以发展西藏伦理道德的愿望。
        松赞干布时期,佛教虽然已经传入西藏,但它的影响仅局限在上层统治者中,在民间尚未传播开来。
        佛教与本教的斗争
        西藏当地原来流传一种地方性宗教,名为本教。该教是一种类似于萨满教的原始宗教,相信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现象,以祈禳等法,企求招福消灾。本教巫师代神传言,参与政务,具有很大的权威。松赞干布虽然统一了西藏,但他的地位并不十分巩固。作为赞普,他的权力与地位是通过部落会盟的形式得到承认的,而会盟仪式要由本教巫师主持。所以,松赞干布支持与发展佛教,企图以此巩固自己的统治。而本教则对佛教这个外来宗教极力抵制。两者斗争十分激烈。
        松赞干布死后,本教势力开始公开反对佛教。当时支持佛教的是赞普王室,支持本教的是贵族大臣。因此,佛教与本教的斗争实质上是坚持统一、改革的赞普王室与主张割据、保守的贵族大臣之间的斗争。开始时,佛教势力比较弱小,一直受到本教的压制。据说松赞干布死后,芒松芒赞赞普(650 —676在位)与都松芒波结(676—704在位)时代,文成公主带去的释迦牟尼像一直被迫埋在地下。
        第四代赞普赤德祖赞(704—755在位)即位后,采取一系列发展佛教的措施。他修建寺庙、翻译经典,并派遣使者到印度去迎请佛教高僧到西藏传教。虽然没有能够请来,但使者带回了五部大乘佛教的经典。赤德祖赞还迎娶了唐朝的金城公主,金城公主入藏时也带去一批佛教僧人。她并把文成公主带去的埋藏已有数十年的释迦牟尼像重新供奉起来,并让一些汉族僧人管理佛教的宗教仪式。赤德祖赞还收留了因战乱而逃到西藏的于阗以及中亚其他地方的一些佛教僧人,专门为他们修建了寺庙。西藏的佛教显示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佛教的发展引起了信奉本教的贵族大臣的不满。739年西藏发生一场天花,大臣们说这场天花是鬼神对接纳外来僧人作的惩罚,把不少佛教僧人驱赶出境。赤德祖赞死后,赤松德赞(赤德祖赞与金城公主的儿子,755—797在位)即位。因为赤松德赞年幼,由仲巴结摄政。仲巴结把佛教说成是一切坏事的根源,发动了一次禁佛运动。他下令在吐蕃王朝全境禁止信仰佛教;驱逐汉族僧人与尼泊尔僧人;把大昭寺改为屠宰场;把文成公主带到西藏的佛像再次埋到地下;把赤德祖赞建造的寺庙全部拆毁。佛教受到沉重的打击。
        赤松德赞时期的佛教
        赤松德赞长大后亲政,他与一些亲信大臣密谋,将仲巴结处死,并采取复兴佛教的措施。他颁布敕谕,令一切臣民均应奉行佛法;恢复了大、小昭寺佛教寺庙的原貌;派人到长安取经并迎请汉僧;又派人到尼泊尔、印度迎请佛教高僧。印度佛教高僧寂护应邀来到西藏。寂护是印度佛教瑜伽中观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具有较高的佛教理论修养。他在西藏传教,并与赤松德赞会面、说法。据说寂护的来到受到本教徒的激烈反对,寂护也感到孤掌难鸣,于是回到印度,请自己的妹夫、印度著名的佛教密教大师莲花生入藏传教。据说莲花生入藏,一路上使用密教咒术捉妖降怪,所向披靡,使佛教得到顺利的传播。学者们认为,寂护所宗为佛教显教,所以不被本教接受。而莲花生所宗为密教,与本教有相通之处,所以易于被本教所接受。虽则如此,莲花生入藏还是受到本教徒的反对,但终于被莲花生所折服,所以有所谓莲花生降妖捉怪的传说。

赤松德赞像(西藏拉萨布达拉宫)

密宗法师莲花生像(西藏萨迦寺)


        莲花生进藏后,赤松德赞特意为他建立了一所寺庙,即著名的桑耶寺。据说这座寺庙是由寂护设计的,形态仿照印度的飞行寺,按照佛教对世界结构的想象来布局,中分须弥山、四大部洲、八小洲、日月二轮等等。寺庙建成后,由寂护与莲花生主持举行了隆重的开光仪式,并由寂护担任住持,七名西藏贵族青年正式随同寂护受戒出家。以前西藏虽然已经有很多信奉佛教的信徒,但一直没有正式出家的僧人。从这时起,西藏也有了本民族的佛教僧人。藏传佛教史把第一批出家的这七个人称为“七觉士”。从此佛教得到迅速的发展,大批佛教经典被翻译出来,并编辑了佛经目录。佛教在社会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莲花生所传的印度密教包括四部密法中的无上瑜伽密法。据说莲花生共有五个明妃共同修习“空乐双运”的无上密法,其中包括赤松德赞的王后意希错结。赤松德赞不但派遣藏僧到印度学习密法,并且与王妃等向莲花生学习莲花马头明王法、金刚橛等密法,说明密教已经在吐蕃宫廷流传。
        佛教的发展使得佛、本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反对佛教的人指责佛教用人皮、人骨等做法器,斥责佛教为黑巫术,要求予以禁止。为了解决佛教与本教的矛盾,赤松德赞组织两教进行辩论,结果本教失败。于是赤松德赞宣布本教为非法,禁止流通。据说赤松德赞指责本教说:我怀疑你们是在试图把我的人民夺走。这句话说明赤松德赞为什么要支持佛教,反对本教。这一次斗争之后,佛教在西藏取得绝对的地位,但根深蒂固的本教并没有因此消亡,在贵族大臣的支持下依旧流传。
        赤松德赞时期,在西藏传播佛教的,除了印度僧人,还有大批汉族僧人。这些僧人有的是唐王朝派遣的,有的是吐蕃占领敦煌后从敦煌请去的,大概还有从其他地方去的。这些汉族僧人在西藏佛教的传播、经典的翻译等方面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不少僧人信奉中国佛教禅宗,主张顿悟成佛。他们的学说与印度佛教僧人主张的渐修成佛的观点产生矛盾。藏传佛教史上把前者称为“顿门巴”,把后者称为“渐门巴”。
        赤松德赞晚年,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因为教理不同而产生的矛盾斗争越来越激烈。于是,赤松德赞让顿门巴的代表人物汉僧摩诃衍和尚与渐门巴的代表人物印度僧莲花戒进行辩论。这就是西藏佛教史上著名的“顿渐之争”,又称为“吐蕃僧诤”。双方约定失败者给胜利者戴上象征胜利的花环,退出西藏。据说这场辩论断断续续进行了一、二年,根据在敦煌文献中发现的汉文资料,辩论的结果是汉僧取胜。但西藏保存的藏文资料则说是莲花戒得胜。学术界对这次辩论的结果也说法各不相同。有些研究者指出,这其实不是一次纯粹的宗教教义论辩,背后有着一定的政治目的与政治利益。因此,在学术辩论的同时,夹杂着各种阴谋诡计等等。不管辩论的结果到底怎样,事实是汉僧最终被逐出西藏,寂护、莲花生所传的印度佛教被宣布为唯一正确的派别,在西藏取得统治地位。不过,汉地的禅宗仍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并一直影响到后弘期的若干佛教派别。
        朗达玛废佛
        赤松德赞以后,佛教在西藏持续发展。赤松德赞的儿子牟尼德赞(797—798在位)下令由吐蕃王朝供给僧人的日常开支所需,为佛教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经济基础。798年,牟尼德赞被他的母亲毒死。由于他的母亲信仰本教、坚决反对佛教,因此,学术界认为他的死可能是王室内部争权夺利的结果,也可能与佛本斗争有关。死后,他的弟弟赤德松赞(798—815在位)继位,赤德松赞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除了继续修建寺庙、翻译经典外,他采取一系列提高佛教地位的措施:首先,他优待僧人,规定僧人具有尊崇的地位,不纳税、不劳动、不受奴役。还规定凡有三宝的地方,所需的供养都不得减少。其次,他让自己的长子出家为僧,并在王宫设置供奉三宝的道场。再次,他让僧人进一步参与政事,当时僧官的地位排在王妃、小邦王子之后,宰相之前,可见地位之尊崇。第四,他规定后代子孙都要以佛教僧人为师,王妃与大臣都必须从信奉佛教的人中选立。为了防止本教的复辟,他还带领王妃、小邦王子、贵族大臣再次宣誓,一定要永远信奉佛教,并把誓言载在建立噶琼寺的碑文中,一心想使佛教永远在西藏传播。
        赤德松赞死后,他的五子赤祖德赞(815—836在位)继位,藏文史书一般称他为热巾巴。热巾巴热心从事佛教事业,使得西藏佛教的发展达到前弘期的顶峰,以至藏传佛教传统把他与松赞干布、赤松德赞并列,称为“三大法王”。热巾巴首先厘定藏文的拼写规则,制定了佛经翻译时的标准译名,这样,消除了因经典来源(内地、西域、印度)不同、译者不同造成的译名不统一现象,大大促进了佛经的翻译和佛法的传播。由于他的支持,这时佛经的翻译得到长足进展,显密各方面的经典基本齐备。在他治世期间,先后编纂了三个佛经目录:《丹噶目录》、《钦浦目录》与《旁塘目录》。后两个目录现已不存,《丹噶目录》收经六、七百种,可见当时佛经翻译的兴盛。为了使僧人的生活更有保障,以安心修持,热巾巴规定为每一个僧人配置七户居民,由他们负责提供该僧人之所需。所有大小政务,一律交给僧官去处置。他除了对前代修建的寺庙加以修缮外,又致力于修建新的寺庙。据说,每当举行佛教的法会,他以自己的头巾铺在僧人要走的路上,以示对佛教的尊崇。他的这些崇佛措施,引起许多人的不满,他采取残酷镇压的手段来对付这些不满;凡以恶指指僧人者断指,以恶意视僧人者剜目。他以为这样可以把反抗势力镇压下去,其实,这样只能适得其反,引起更大的反抗。信奉本教的贵族终于发动政变,弑杀了热巾巴。
        热巾巴死后,他的哥哥朗达玛(836—842在位)继位。朝廷大政均由信奉本教的贵族大臣把持,大臣们掀起藏传佛教史上第二次禁佛运动。他们封闭佛教寺庙,甚至把小昭寺变成牛圈。破坏寺庙内的壁画、法器,将佛像钉上钉子扔到河里。把佛经统统烧掉。至于僧人,有的被杀死,其他的勒令改宗本教或者还俗。西藏境内的佛教势力几乎全部被扫除。当然,已经流行了二百年的佛教是不可能就此灭亡的。当时,不少僧人偷偷地把佛经埋在地下。有的则怀抱佛经远走他乡,到偏僻地区或到境外躲藏。在吐蕃统治的一些边远地区,废佛的措施并未得到执行。例如当时敦煌属于吐蕃统治,就没有实行废佛。
        朗达玛废佛受到佛教僧人的强烈反抗。据说一个名叫贝吉多吉的僧人为了报仇,暗杀了朗达玛。朗达玛死后,贵族大臣们分成两派,分别拥立他的两个儿子,各地的将领也拥兵自重,相互征伐不已,加上奴隶与平民的起义,吐蕃王朝就此灭亡。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