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祖庭
禅宗的祖庭是少林寺,已在“少林寺院”一节中作了介绍,这里不再重复。但禅宗是中国佛教诸宗中绵延时间最长,也是最为兴盛的一个宗派。今天有些宗派早已法系不明了,而禅宗却依然灯灯相递,传承不绝。禅宗作为中国佛教宗派主流的趋势,中唐以后就渐渐明朗。因此,有关禅宗的寺院为数最多,除了祖庭还有许多“祖寺”。下面主要以传承顺序对这些祖寺逐一作些介绍。
二祖寺,是禅宗二祖慧可的道场。据说慧可在少林寺断臂立雪,受四卷《楞伽》得禅宗初祖菩提达摩衣钵。后于北齐天宝三年(552)来到今安徽岳西县司空山,弘扬师说,授法于僧璨。唐天宝二年(629),本净禅师在此建寺,名“无相禅寺”,有下院九庵四寺。宋代正德、真际、圆通、清晓等重兴祖刹,香火鼎盛。元明清历经劫难,寺渐衰败。“文化大革命”中,仅存的两座佛殿和五十余尊佛像也荡然无存。1990年,“二祖寺修复委员会”成立,赵朴初为主任委员。
三祖寺,禅宗三祖僧璨的道场,又名山谷寺,位于安徽潜山县天柱山野寨区。相传为南朝梁时宝志禅师创建,僧璨来此扩建。僧璨认为法无我所,因此居不择地,寺院不会很大,也不会很华丽。僧璨去世后一百四十年,才将其遗骨毗荼起塔。大历七年(772)肃宗忌辰,追谥僧璨“镜智法师”,塔曰“觉寂”。武宗禁佛时塔被毁,宣宗复佛时重建。今存之塔为明代所建,平面八角楼阁式,七层,内有盘道可登塔顶。寺外有“石牛古洞”,宋代黄庭坚曾在洞旁读书,乐其山水之美,自号“山谷道人”。
四祖寺,禅宗四祖道信的道场,位于湖北黄梅县城西15公里的西山。西山古称破额山,前人有诗咏道:“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萍花不自由。”这里群山环抱,双峰耸立,古又称双峰山。唐代有“人间第四祖,云里一双峰”的诗句。道信唐初来这里传禅法,学徒众多。群僧生产自给,不惮艰辛,后世的“农禅并重”即从此而来。道信时寺院稍具规模,弘忍又有扩展,以后屡次毁于兵火。现存有清代重修的四祖殿和慈云阁等,还有授法洞、卓锡泉等古迹。永徽三年(651)道信去世,门人为其修建墓塔。道信塔位于寺外西侧山坡上,平面方形,单层亭式,高约15米。塔体凝重敦厚,有隋塔遗风。
五祖寺,禅宗五祖弘忍的道场,在黄梅县城东12公里的冯茂山,又叫东山、东山寺。弘忍在此接引学人,发挥师说,其禅法绵延不绝,被称为“东山法门”。弘忍七岁跟随道信在破额山学法,学成后承其衣钵,约咸亨年间(670—674)在这里另辟寺院,即东山寺。现存麻城殿、圣母殿、千佛殿、真身殿等,均为后世重修。五祖寺景致幽寂,古迹众多。寺前有“一天门”和如来佛塔,寺后有“白莲峰”。如来佛塔是宋代所建,平面八角、五层,莲瓣束腰须弥座,以上为蕉叶式出檐,塔体秀雅玲珑。七佛塔,也是宋建,平面八角、七层,塔形严谨峭拔。另有讲经台、授法洞等古迹。弘忍于咸亨五年(674)去世,在寺旁起塔供奉。 唐代宗追谥弘忍曰“大禅师”,塔称“大塔”。原塔已不存,今塔为后代重修,覆钵式,高约5米。
六祖寺,即广东韶关南华寺,是六祖慧能的道场。慧能在弘忍的东山寺以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得祖传衣钵。恐人抢夺法衣,潜行十余年后才在法性寺(见第三节“三国佛寺显雏形”)受戒传法,实践推广“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在南华寺讲经说法三十余年,蔚然成为禅宗主流之一,与北宗神秀分庭抗礼。南华寺,古称宝林寺,创建于南朝梁天监三年(504)。寺依山面水,古朴幽静。水为北江支流,名曹溪,故后世又称慧能的禅法为“曹溪法门”。唐中宗时,曾将宝林寺改名“中兴寺”、“法泉寺”,宋代又改名“南华禅寺”,沿用至今。今天的南华寺以“六祖殿”闻名中外。先天二年(713),慧能在新州故居国恩寺圆寂,门下迎回宝林寺,将其遗体裹以纻麻布,布外涂漆,如此若干层,成为肉身真像。今真像仍供奉在六祖殿,供后人瞻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慧能被追谥为“大鉴禅师”。
二祖寺,是禅宗二祖慧可的道场。据说慧可在少林寺断臂立雪,受四卷《楞伽》得禅宗初祖菩提达摩衣钵。后于北齐天宝三年(552)来到今安徽岳西县司空山,弘扬师说,授法于僧璨。唐天宝二年(629),本净禅师在此建寺,名“无相禅寺”,有下院九庵四寺。宋代正德、真际、圆通、清晓等重兴祖刹,香火鼎盛。元明清历经劫难,寺渐衰败。“文化大革命”中,仅存的两座佛殿和五十余尊佛像也荡然无存。1990年,“二祖寺修复委员会”成立,赵朴初为主任委员。
三祖寺,禅宗三祖僧璨的道场,又名山谷寺,位于安徽潜山县天柱山野寨区。相传为南朝梁时宝志禅师创建,僧璨来此扩建。僧璨认为法无我所,因此居不择地,寺院不会很大,也不会很华丽。僧璨去世后一百四十年,才将其遗骨毗荼起塔。大历七年(772)肃宗忌辰,追谥僧璨“镜智法师”,塔曰“觉寂”。武宗禁佛时塔被毁,宣宗复佛时重建。今存之塔为明代所建,平面八角楼阁式,七层,内有盘道可登塔顶。寺外有“石牛古洞”,宋代黄庭坚曾在洞旁读书,乐其山水之美,自号“山谷道人”。
四祖寺,禅宗四祖道信的道场,位于湖北黄梅县城西15公里的西山。西山古称破额山,前人有诗咏道:“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萍花不自由。”这里群山环抱,双峰耸立,古又称双峰山。唐代有“人间第四祖,云里一双峰”的诗句。道信唐初来这里传禅法,学徒众多。群僧生产自给,不惮艰辛,后世的“农禅并重”即从此而来。道信时寺院稍具规模,弘忍又有扩展,以后屡次毁于兵火。现存有清代重修的四祖殿和慈云阁等,还有授法洞、卓锡泉等古迹。永徽三年(651)道信去世,门人为其修建墓塔。道信塔位于寺外西侧山坡上,平面方形,单层亭式,高约15米。塔体凝重敦厚,有隋塔遗风。
五祖寺,禅宗五祖弘忍的道场,在黄梅县城东12公里的冯茂山,又叫东山、东山寺。弘忍在此接引学人,发挥师说,其禅法绵延不绝,被称为“东山法门”。弘忍七岁跟随道信在破额山学法,学成后承其衣钵,约咸亨年间(670—674)在这里另辟寺院,即东山寺。现存麻城殿、圣母殿、千佛殿、真身殿等,均为后世重修。五祖寺景致幽寂,古迹众多。寺前有“一天门”和如来佛塔,寺后有“白莲峰”。如来佛塔是宋代所建,平面八角、五层,莲瓣束腰须弥座,以上为蕉叶式出檐,塔体秀雅玲珑。七佛塔,也是宋建,平面八角、七层,塔形严谨峭拔。另有讲经台、授法洞等古迹。弘忍于咸亨五年(674)去世,在寺旁起塔供奉。 唐代宗追谥弘忍曰“大禅师”,塔称“大塔”。原塔已不存,今塔为后代重修,覆钵式,高约5米。
六祖寺,即广东韶关南华寺,是六祖慧能的道场。慧能在弘忍的东山寺以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得祖传衣钵。恐人抢夺法衣,潜行十余年后才在法性寺(见第三节“三国佛寺显雏形”)受戒传法,实践推广“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在南华寺讲经说法三十余年,蔚然成为禅宗主流之一,与北宗神秀分庭抗礼。南华寺,古称宝林寺,创建于南朝梁天监三年(504)。寺依山面水,古朴幽静。水为北江支流,名曹溪,故后世又称慧能的禅法为“曹溪法门”。唐中宗时,曾将宝林寺改名“中兴寺”、“法泉寺”,宋代又改名“南华禅寺”,沿用至今。今天的南华寺以“六祖殿”闻名中外。先天二年(713),慧能在新州故居国恩寺圆寂,门下迎回宝林寺,将其遗体裹以纻麻布,布外涂漆,如此若干层,成为肉身真像。今真像仍供奉在六祖殿,供后人瞻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慧能被追谥为“大鉴禅师”。
广东曲江南华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