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丛林

2023-10-24 可可诗词网-佛教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元明清三代虽然朝代嬗变,但大部分时间国家一统,社会相对稳定,佛教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没有遇到大的挫折。元代尊奉藏传佛教,其他教派也予以相当地位。据宣政院至元二十八年(1291)统计,全国佛寺二千三百一十八所。除朝廷赏赐、信众捐赠外,寺院经济也介入了许多新的因素,如田园产业跨地区经营、工商业出现等。《元史· 成宗纪》载,有权豪僧道擅据矿炭山,因此下令禁止。至元十三年(1293),令寺院经营的邸店、商贾舍止的货物须照章纳税。又据《元史· 刑法志》,河西诸路僧人有妻子者,当差发税粮、铺马、次舍,与庶民相同。明代,太祖朱元璋出身僧侣,在佛寺里生活过很长时间,目睹元代统治者崇奉藏传佛教的流弊,一方面提高汉地佛教的地位,另一方面对全国寺院僧纪进行整饬。洪武元年(1368)在南京天界寺设立“善世院”,掌管全国名山大寺住持的任免事务。然后规定寺院分为三类:禅、讲、教,各寺按其类别行事。洪武二十四年(1391),发布了整顿佛教的重要文件《申明佛教榜册》,“清理天下僧寺”。以后又规定“凡僧之处于寺者,务要三十人以上聚成一寺”。太祖以后诸帝大多崇奉佛教,尤其京城地区寺庙林立,相望不绝,约有千余所。大兴隆寺,英宗赐号“天下第一丛林”。修大隆福寺,耗费数十万。寺院田产方面如“南京三大寺”报恩寺、灵谷寺、天界寺,都有巨额产业。至于明代的著名禅刹,京城以外的有金山、云居、径山、天宁、灵隐、天童、显庆以及福建鼓山、成都天成等。清代的佛教按明代的轨迹发展。清代后期国势衰落,佛教也不振。清初对全国的佛寺有过精确的统计,分为官建和私建:官建大寺六千零七十三,小寺六千四百零九;私建大寺计八千四百五十八,小寺五万八千六百八十二;共计七万九千六百二十二所。
        近代以来,中国汉地佛教仍然以禅宗为主流。和唐代相比较,实际上这种主流是佛教诸宗的汇合体,以禅宗为主。著名的丛林有“天下四大丛林”:天台国清寺、南京栖霞寺、山东灵岩寺、湖北玉泉寺。有“江南四大丛林”:常州天宁寺、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旻寺、宁波天童寺。还有“长江流域四大丛林”:金山寺、宝光寺、文殊院、高旻寺。“东北四大丛林”:般若寺、慈恩寺、楞严寺、极乐寺等等。下边择几寺略作介绍。
        镇江金山寺,与焦山寺、隆昌寺并称“镇江佛教三大名寺”。金山寺原来位于江心,叫“泽心寺”、“江心寺”,后江水北移,始与陆地相连,成为“忽见鸟飞平地起,始惊身在半空中”的山寺。建于东晋,南朝梁武帝请宝志禅师于寺内设水陆道场,唐代开山得金,改为“金山寺”,北宋赐名“龙游寺”——因真宗曾梦游此寺。清康熙南巡,又改为“江天禅寺”。该寺依山傍水,风景绝佳。“文化大革命”中损毁严重。1985年始重建大雄宝殿及藏经楼等。

江苏镇江金山寺

江苏常州天宁禅寺山门


        常州天宁寺,号称“东南第一丛林”,位于常州市中心。始建于唐天复年间(901—904),称“广福寺”,以后也兴废交叠。清乾隆南巡,赐紫衣、联额等。现经过全面修复,殿堂齐全,新塑佛像六百七十余尊,已基本恢复旧貌。共有八殿、二十五堂、二十四楼,寺院面积130多亩。其中大雄宝殿重檐九脊顶,高26.7米,八根铁力木大柱高达18.35米,直径80余公分,异常罕见。
        成都宝光寺,位于新都县城北,隋代名“大石寺”。唐广明元年(881)黄巢攻破长安,僖宗仓惶幸蜀曾驻跸于此。后大兴土木,赐名“宝光寺”。宋代改名为“大觉寺”。明末毁于战乱,清初重建。现全寺占地120亩,由一塔、五殿、十六院组成,共有石柱四百余根。寺内珍贵文物数量之多为国内少有,计有器物、字画、碑石、贝叶经等共达一千三百余件。其中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540)的“千佛碑”、清末从斯里兰卡请回的佛舍利及“石雕舍利塔”、清塑“五百罗汉堂”、巨幅水墨画“捧沙献佛图”、张大千“水月观音图”、巨幅九分书《华严经序》等弥足珍贵。

四川成都宝光寺壁画


        极乐寺,位于黑龙江哈尔滨市,1921年始建,现保存完好。据说修建这座寺庙缘由起自东北的中东铁路修成后,哈尔滨成为华洋杂处的大商埠,有好几座洋教堂,唯独没有佛寺。有感于此,佛教信徒派员赴京晋见北洋政府要员,请求与洋教一视同仁并由铁路局拨款资助,获得批准。于是,成立了以中东铁路护路军总司令兼哈尔滨地方行政长官朱子桥为主任委员的“极乐寺筹建委员会”。委员会得到了哈尔滨各界的赞助支持。1921年动工,1924年建成。全寺按传统布局,沿中轴线五进,面积共57500平方米。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