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成佛说
东晋佛教学者竺道生在涅槃佛性说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独创性的顿悟成佛说,震动了当时整个佛教界。道生所讲的成佛,纯属宗教的幻想,而所讲的顿悟说则涉及获知的途径、方法问题,含有认识论意义。道生顿悟说的要点有二:一是关于“信”与“悟”的关系问题,二是关于“渐悟”与“顿悟” 的区别问题。
(1) “信”与“悟”。
关于“信”与“悟”的关系,慧达在《肇论疏》中论述了竺道生的观点,文说:
“见解名悟,闻解名信。信解非真,悟发信谢。理数自然,如果就(熟)自零。悟不自生,必藉信渐。用信伪(疑为伏)惑,悟以断结”(见《续藏经》第1辑,第2编乙,第23套,第4册,)。
这是说,竺道生把对佛理深有所得的见解叫做“悟”,把学习经典和听闻所得的佛教知识叫做“信”。“信”不能穷理证本,而只能作为达到“悟”的一种手段。达到了顿悟,信解就“谢”而不起作用了,犹如果子成熟后自然地掉下来一样。不过,悟解并不能自然产生,必须依靠佛教知识的不断增加,并用这些佛教信仰去克制个人思想和行为上的迷乱,进而达到悟解,以去掉束缚,灭绝烦恼,获得解脱。这说明竺道生并没有简单地否定从闻见得来的佛教知识,而是认为悟解也需要以信解为前提;同时他又强调从闻见得来的信仰不是真悟,一旦取得悟解,信解就不再起作用了,这样,归根到底又把“信”和“悟”对立起来。竺道生认为不能停留在从闻见得来的信仰上,为用语言文字表达的佛教经典所束缚,这包含了肯定独立思考的积极因素,但他把宗教的神秘直觉置于宗教知识的学习之上,则鲜明地体现了宗教认识论的信仰主义特征。
(2) “渐悟”与“顿悟”。
慧达在《肇论疏》中对竺道生的顿悟说也有简要的转述,文说:“第一竺道生法师大顿悟云,夫称顿者,明理不可分,悟语照极。以不二之悟,符不分之理。理智志(此字不明)释,谓之顿悟。”(同上)
道生自己也说:“一念无不知者,始乎大悟时也。……以直心为行初,义极一念知一切法,不亦是得佛之处乎?”(《注维摩诘经·菩萨品》)
这是说,对于“理”——宇宙本体实相,要么证悟它,要么没有证悟它,没有中间状态;要么与它合一,要么没有与它合一,不能分阶段逐步与它合一。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道生的观点等于是,要么得到全部真理,要么得不到全部真理,而不能得到部分真理、相对真理;其次,顿悟是大悟,是在一刹那间顿然“知一切法”,把握全部真理,无不了然。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认识是一次完成,没有过程的;再次,就成佛的步骤、方法来说,竺道生的大顿悟不仅和那种主张累世修行、积累功德的“渐悟”说不同,而且也和那种认为成佛要经过小飞跃的悟道,然后再继续进修而进入大飞跃成为佛的“小顿悟”说不同,而是认为在顿悟以前没有悟道的可能,必须是在一刹那间断尽妄惑,体认本体,当即成佛。这是一种新的快速成佛法,对后来唐代慧能禅宗有直接影响。
(1) “信”与“悟”。
关于“信”与“悟”的关系,慧达在《肇论疏》中论述了竺道生的观点,文说:
“见解名悟,闻解名信。信解非真,悟发信谢。理数自然,如果就(熟)自零。悟不自生,必藉信渐。用信伪(疑为伏)惑,悟以断结”(见《续藏经》第1辑,第2编乙,第23套,第4册,)。
这是说,竺道生把对佛理深有所得的见解叫做“悟”,把学习经典和听闻所得的佛教知识叫做“信”。“信”不能穷理证本,而只能作为达到“悟”的一种手段。达到了顿悟,信解就“谢”而不起作用了,犹如果子成熟后自然地掉下来一样。不过,悟解并不能自然产生,必须依靠佛教知识的不断增加,并用这些佛教信仰去克制个人思想和行为上的迷乱,进而达到悟解,以去掉束缚,灭绝烦恼,获得解脱。这说明竺道生并没有简单地否定从闻见得来的佛教知识,而是认为悟解也需要以信解为前提;同时他又强调从闻见得来的信仰不是真悟,一旦取得悟解,信解就不再起作用了,这样,归根到底又把“信”和“悟”对立起来。竺道生认为不能停留在从闻见得来的信仰上,为用语言文字表达的佛教经典所束缚,这包含了肯定独立思考的积极因素,但他把宗教的神秘直觉置于宗教知识的学习之上,则鲜明地体现了宗教认识论的信仰主义特征。
(2) “渐悟”与“顿悟”。
慧达在《肇论疏》中对竺道生的顿悟说也有简要的转述,文说:“第一竺道生法师大顿悟云,夫称顿者,明理不可分,悟语照极。以不二之悟,符不分之理。理智志(此字不明)释,谓之顿悟。”(同上)
道生自己也说:“一念无不知者,始乎大悟时也。……以直心为行初,义极一念知一切法,不亦是得佛之处乎?”(《注维摩诘经·菩萨品》)
这是说,对于“理”——宇宙本体实相,要么证悟它,要么没有证悟它,没有中间状态;要么与它合一,要么没有与它合一,不能分阶段逐步与它合一。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道生的观点等于是,要么得到全部真理,要么得不到全部真理,而不能得到部分真理、相对真理;其次,顿悟是大悟,是在一刹那间顿然“知一切法”,把握全部真理,无不了然。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认识是一次完成,没有过程的;再次,就成佛的步骤、方法来说,竺道生的大顿悟不仅和那种主张累世修行、积累功德的“渐悟”说不同,而且也和那种认为成佛要经过小飞跃的悟道,然后再继续进修而进入大飞跃成为佛的“小顿悟”说不同,而是认为在顿悟以前没有悟道的可能,必须是在一刹那间断尽妄惑,体认本体,当即成佛。这是一种新的快速成佛法,对后来唐代慧能禅宗有直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