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观双修说

2019-05-27 可可诗词网-佛教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隋代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提倡“止观”学说,宣传佛教僧侣主义的方法论和认识论。
        “止观”是佛教传统的修持方法。所谓“止”就是“止息散心”,“静虑”的意思。“止”也叫做“禅定”。它要求思想专注于一种“境”上,不得分散注意力,不得胡思乱想。所谓“观”,就是“观想”,即智慧的意思。它是对人生、宇宙万物或思维的预定对象进行合乎佛教要求的体察、观照。“止观”就是“定慧”,“止观双修”也叫“定慧双修”。
        在隋朝以前的魏晋南北朝时代,南北分裂,两地佛教的学风也不同,大体上北方佛教偏重于宗教仪式和宗教实践,如修行、坐禅、造像等,南方佛教则侧重于玄理的清谈。也就是所谓南“义”北“禅”之别。隋王朝统一了全国之后,南北两地僧人不断交流,互相影响,佛教界提出“破斥南北,禅义均弘”的口号,就是提倡定慧双修,知行并进,智��正是适应这种融合佛教南北学风的潮流,而宣扬以止观双修,即教观双运,解行并重,作为天台宗立宗的基本原则。智��说:
        “泥洹(涅槃)之法,入乃多途。论其急要,不出止观二法。所以然者,止乃伏结之初门,观是断惑之正要;止则爱养心识之善资,观则策发神解之妙术;止是禅定之胜因,观是智慧之由藉。”(《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意思是说,人们修行进入佛教涅槃境界的最重要法门是两个:“止”和“观”。“止”能伏除烦恼,爱养心识和进行正确的禅定,“观”能断除迷惑,策发神解和产生佛教智慧。
        智��又说:“若人成就定(止)、慧(观)二法,当知此之二法,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若偏修习,即堕邪倒。”(同上)止观二法,相辅相行,缺一不可。如果偏修一法,就不能有所成就。
        智��的止观学说,是继承印度佛教的修习方法,和东晋慧远的禅智并重的思想,同时又有所发展。它不限于传统的静坐默想,而是认为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坚持有“止”有“观”,使自己的思想认识符合佛理,特别是要了解一切事物都是心生而不实的道理:“若行者如是修习止观时,能了知一切诸法,皆由心生,因缘虚假,不实故空。”(同上)修习“止观”的作用和目的,在于了解事物都是虚假的、不真实的道理。 可见智��的止观学说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神学认识论。这种学说为天台宗人所继承和发扬,而且对后来宋代理学家也产生了影响。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