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萧县以贤孝之风命村名
安徽萧县有一村,村名之长恐怕要算全国之最——“鞭打芦花车牛返”。说起这个奇特的村名,还有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闵损,字子骞,是孔子72弟子之一,居德性贤,与颜渊并称,家住宿县北70里的闵子村,少年丧母,为继母姚氏所苦。姚氏生二子,虐待闵损。冬天用丝棉为其二子做棉衣,而用芦花为闵损做衣。有年冬天,闵损父亲携二子出外访友,命长子损在车前驾车,行至今萧县城南一村庄,天气骤变,北风怒号,大雪纷飞。闵损驾车正当风口,衣不御寒,浑身冷得瑟瑟发抖,手臂僵直,以致缰绳脱落,鞭子掉落地上。父亲大怒,认为闵损衣服臃肿,缺少勇气,畏寒如虎。再看身旁的闵蒙,棉衣虽薄,但不畏寒,更是气上加火,盛怒之下,拾起鞭子,向闵损抽去,手起鞭落,顿时布开衣裂,芦花纷飞。其父见了,惊疑不解,便撕开二子棉衣一看,两人为丝棉,恍然大悟,方知继母偏心至此。父亲当即调转车头,返回家去,疾写休书.欲出后妻。闵损跪下求饶,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恳请父亲免休后母,不然长跪不起。父亲觉得闵损之言有理,又深感其诚,老泪纵横,答应了闵损所请。姚氏知道后,悔愧交加,于是痛改前非,视三子如一。从此,闵损被誉为孝子,姚氏被誉为慈母。孔子赞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与其父母昆弟之言。”
闵子骞在宿县一带留下不少遗迹。以其贤孝取名的闵贤集,集北千里的“闵子祠村”,集东有以子骞命名的“骞山”。山西侧有闵子墓冢,墓前有闵子祠堂。车返处的村名就是本文所提的全国最长的村名。因其故事感人,千古流传。明、清两代咏叹诗词甚多:“古今百行孝为先,千载犹称闵子贤;风起庭前寒彻骨,芦花散作雪漫天。”明代尚书李化龙诗曰:“闵子祠堂官道西,芦花满地草凄凄;阶前几棵长松树,不是慈鸟不敢栖。”
以乡梓先贤命名地名,以策励后来人,也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种现象,几乎作俗流传。一个村名恰好反映了崇尚贤孝的古朴社会风习。类此有湖北省孝感县,本是董永故里,正是取自传说中,董永卖身葬父,孝德感天的故事,方取名为孝感。
故事的主人公叫闵损,字子骞,是孔子72弟子之一,居德性贤,与颜渊并称,家住宿县北70里的闵子村,少年丧母,为继母姚氏所苦。姚氏生二子,虐待闵损。冬天用丝棉为其二子做棉衣,而用芦花为闵损做衣。有年冬天,闵损父亲携二子出外访友,命长子损在车前驾车,行至今萧县城南一村庄,天气骤变,北风怒号,大雪纷飞。闵损驾车正当风口,衣不御寒,浑身冷得瑟瑟发抖,手臂僵直,以致缰绳脱落,鞭子掉落地上。父亲大怒,认为闵损衣服臃肿,缺少勇气,畏寒如虎。再看身旁的闵蒙,棉衣虽薄,但不畏寒,更是气上加火,盛怒之下,拾起鞭子,向闵损抽去,手起鞭落,顿时布开衣裂,芦花纷飞。其父见了,惊疑不解,便撕开二子棉衣一看,两人为丝棉,恍然大悟,方知继母偏心至此。父亲当即调转车头,返回家去,疾写休书.欲出后妻。闵损跪下求饶,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恳请父亲免休后母,不然长跪不起。父亲觉得闵损之言有理,又深感其诚,老泪纵横,答应了闵损所请。姚氏知道后,悔愧交加,于是痛改前非,视三子如一。从此,闵损被誉为孝子,姚氏被誉为慈母。孔子赞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与其父母昆弟之言。”
闵子骞在宿县一带留下不少遗迹。以其贤孝取名的闵贤集,集北千里的“闵子祠村”,集东有以子骞命名的“骞山”。山西侧有闵子墓冢,墓前有闵子祠堂。车返处的村名就是本文所提的全国最长的村名。因其故事感人,千古流传。明、清两代咏叹诗词甚多:“古今百行孝为先,千载犹称闵子贤;风起庭前寒彻骨,芦花散作雪漫天。”明代尚书李化龙诗曰:“闵子祠堂官道西,芦花满地草凄凄;阶前几棵长松树,不是慈鸟不敢栖。”
以乡梓先贤命名地名,以策励后来人,也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种现象,几乎作俗流传。一个村名恰好反映了崇尚贤孝的古朴社会风习。类此有湖北省孝感县,本是董永故里,正是取自传说中,董永卖身葬父,孝德感天的故事,方取名为孝感。
今日更新
-
朝鲜人参拜祠堂习俗
[2020-04-02]
-
朝鲜人的忌四习俗
[2020-04-02]
-
蒙古人的宗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喇嘛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扬奶求福习俗
[2020-04-0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