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人“断发文身”

2024-12-25 可可诗词网-民俗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在1995年浙江省暨绍兴市公祭大禹活动中,三十多名工作人员重演了古越“断发文身”的风俗,当这些“古越先民”抬着酒坛进入拜厅时,全场万众注目,成为祭祠活动的高潮。
        继发文身是古越重要的文化特征之一。记载这一风俗的史料颇多,试录数则:《墨子·公孟》云:“越王勾践,剪发文身”;《史记·赵世家》曰:“越王勾践……文身断发”;《礼记·王制》载:“东方曰夷,被发文身”,“南方曰蛮,雕题(文面)交趾”;《庄子·逍遥》云:“越人断发文身”……不一而足,可见古越是流行断发文身的。关于断发,典籍或作“被发”、“攒发”、“祝发”、“剪发”等,均为剪短头发之意,这与古越的生存环境有关。古越为水乡泽国,须缘水求鱼,断发是为下水捕捉鱼虾方便之故。根据绍兴出土的青铜鸠杖下的人像推断,断发是将额前及两鬓头发剪短,披散于前,头顶或脑后为“椎髻”,或剪短后全部披散于后。文身与图腾崇拜有关。古越地处东南沿海,水乡泽国,以渔猎为生,故图腾多为水族,学术界有龙、蛇、蛟、鳄鱼、鱼、鸟、鳖等多种说法,以持龙者居多。《史记》应邵注曰:“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不见伤害”。文中所说的龙,其原形疑为江南鳄鱼或巨晰、水蛇等,神化后即成龙形。将其形状刻肤纹身,涂以颜色,为保持醒目和永久,一般以黑色为主。文身的目的,一是为象其纹、似其形的方式来祈其福、受其祉;二是作为增强血亲观念和团聚部众的手段,从江苏丹徒和绍兴县出土的有关文物看,古越人裸体,几乎全身刻纹。
        在这次公祭大禹活动中,工作人员的纹饰是:前额及两鬓头发剪短,其余向后披散;文身图案是应龙纹。应龙即有翼之龙,神话中有“龙五百年为角龙,又千年为应龙”之说。之所以选择应龙纹是基于下列原因:首先,史传大禹治水曾得应龙帮助,有应龙以尾画地.于是成了江河.使洪水流入大海。屈原《天问》云:“河海应龙,何画何历,鲧何所营?禹何所在?”;《抬遗记》卷一载:“禹尽力沟洫,导川夷岳,黄龙(应龙)曳尾于前.玄龟负青泥于后”;《史记》曰:“鲧死……化为黄龙,是用出禹”。可见大禹治水与应龙关系密切。其次,中华民族崇龙已有五千年历史,从新石器时代起,龙即成为华夏大地各民族崇拜的偶象,从黄河流域的炎黄部落到长江流域的吴越民族都可找到崇龙的影子,闻一多称“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我们今天常以“龙的传人”自居,它有利于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团结,再次,应龙纹又能体现古越多部落多图腾并以水族为主的特色。龙身似蛟又象蛇,嘴似鳄鱼,身上的翅膀象征鸟,这一图案不仅体现了古越的各种图腾,而且具有较好的观赏效果,适用于祭祀礼仪。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