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击鞠

2019-05-30 可可诗词网-民俗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我国古代有一种马球运动,叫“击鞠”。早在魏晋时已出现了马球。三国魏曹植《名都篇》有“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句,西晋陆机《鞠歌行》序中“连骑击壤”,这些都是描写击鞠最早的文字。击鞠亦叫“击球”、“打球”,唐宋时期最为盛行。
        击鞠是一项竞技性很强的体育活动。比赛时,两队骁勇健儿们,手持球杖,骑在奔驰如飞的骏马上,互相争逐击球,以角胜负。球的大小像拳头一样,是用质轻坚韧的木材制成,中间掏空,外涂颜色,并加雕饰。诗文中常美称为“珠球”、“彩球”、“七宝珠”。球杖长数尺,顶端如钩月,很像今天的冰球杖。球场多设于宽阔地,外围树二十四面旗帜,得一分称得一筹,并增一旗,失一筹者拔去一旗,最终的胜负以旗帜的多少决定。通常分单球门、双球门两种:单球门是在球场南立双桓,置一块木板,下部开一尺大小的小洞,洞后结有网囊,以击球入网囊为胜;双球门的赛法与现代的马球相似,以击过对方球门为一筹。
        唐代的皇帝、大臣有不少都是击鞠迷。公元710年,吐蕃使者来长安迎接金城公主,唐中宗在梨园亭子请客人观看打球。吐蕃人善打马球,看了比赛,觉得大唐帝国的球技也不过如此,于是奏言中宗,要求比试比试。比赛结果,吐蕃连连得胜。唐中宗见势不妙,急忙派临淄王李隆基(即后来的唐玄宗)、与嗣虢王邕、 驸马杨慎交、武秀等四人上场,同吐蕃十人对垒。只见玄宗挥杖奔骑,东西驱突,若风回电激,所向无前,大败吐蕃球队。为此,玄宗还得中宗的数百段强明绢的赏赐。唐僖宗是个治理国家无能的皇帝,但是他对击鞠却是很在行。有一次,他对宫中小丑开玩笑说:“我若应考击球进士,一定会中得状元。”更荒唐的是,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僖宗在任免四川节度使时,竟让候选的陈敬暄、杨师立、罗元杲等四人,以击球赌胜负而取舍。结果陈敬暄得第一筹,侥幸获任四川节度使。
        在唐代,击鞠还是重要的军体活动。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唐玄宗就曾下令全国军队开展击鞠运动,有效地提高了轻骑兵的骑术。不仅如此,唐代的一些舞文弄墨的书生对击鞠也有极大的兴趣。渤海的王文矩,是一位著名学士、文官,也是一位击鞠的优秀选手。击鞠自从唐代传到日本后,深受日本的上流社会和贵族的喜爱。公元822年,王文矩曾率领一支渤海使团的击鞠队,东渡日本,与日本选手举行一场“国际比赛”。渤海使团的击鞠队,以其精湛的球艺,获得了日本人士的高度赞赏,当时,日本的嵯峨天皇曾亲赋《早春观打球》诗,对王文矩的球艺作了生动的描绘:“回杖飞空疑初月,奔球转地似流星。”有趣的是,唐代宫中还出现了妇女骑驴击球,称为“驴鞠”。
        至宋代,击鞠已被认为是重要的礼仪之一。宋太宗曾令有司详定仪式,在每年的三月举行,其仪式非常隆重。又分“小打”、“大打”。就是小打也竟用“花装男子数百人”,“各跨雕鞍花鞔驴子”。直到明代中期击鞠才逐渐冷落下来,而在一些崇尚骑射的北方少数民族中开始盛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