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礼俗
川剧,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形成了独特的礼俗:
供太子。太子,即太子菩萨,是唐明皇。川剧艺人尊唐明皇为戏剧鼻祖,进行无限尊崇供奉礼祀。太子,用木头雕成1尺5寸左右的白面书生像,身着龙袍,装于木箱内,演出时,供于戏台左侧,香蜡钱纸、长明灯,由打杂师料理。搬台口时,由专人背(挑)着走早路,不能走水路。说是走水路,龙子龙孙要出来朝贺,要翻船。太子菩萨是川剧艺人的精神支柱。
兴行会。一个川剧班,除领头的老板外,其余唱的(生、旦、净、末、丑)、打的(打、吹)、服务(勤杂)等全体成员,分七行半会组成。七行会是:唱花脸的,叫财神会;唱生角的,叫文昌会;唱小生的,叫太子会;唱女角的,叫娘娘(三霄)会;唱小丑的,叫土地会;唱吼班(儿)的,叫得胜会;背箱子、栳杆子的,叫观音会。还有半行会是打锣鼓和吹扯的,叫吉祥会。这些行会,就是一个业务团伙,对内起协力作用,对外又可起到社会同行之间的交往作用。
坐公堂。戏班内若有严重违犯班规者,就要召集全体艺人开会,称之坐公堂。公堂一般设在戏台上,搭公桌、铺桌帏,放太子菩萨、笺简、文房四宝等。上首头把交椅坐鼓师,二把交椅坐班主,管事陪坐在班主旁边。接着,两侧依次入座的是吉祥会、土地会、太子会、娘娘会、财神会、文昌会、得胜会、观音会坐下首。对那些如“看内财”(艺人侵犯艺人妻)、“骂抬黄”(指桑骂槐)、“抬鼓头”(冒犯上司)或大伤风雅的人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认错、罚跪、罚款、打屁股、逐出戏班等处罚,由观音会的人执行。在执行打骂时,要将太子菩萨背过脸去。
开衣箱。即对外演出开始前的一种礼仪。时间多在大年初一的第一场演出前举行。场上奏细乐,各行当“大脑壳”(头儿)向班主分别拜年。徙弟向师父拜年,都要封赏饯行。接着打加官。加官一般由老末角扮演,头戴万卷书帽子,身穿天宫蟒,脚穿朝靴,手拿彩条,脸上戴天官壳(笑脸壳),出场后表演老末角的身段动作,边跳边亮出彩条上的“天官赐福”、“福禄寿喜”、“恭喜发财”、“寿比南山”等吉祥语。然后唱大贺戏,如《大卦剑》、《大赐福》等。演完后,还要加演两个折戏。
打闹台准备。又叫打闹台锣鼓。由二鼓匠(堂鼓)发擂3次。每次约20分钟,尔后是三打(又叫打坨)。锣鼓曲牌有“将军令”、“水龙呤”、“扮妆台”、“汉东山”等。打闹台,有催促观众进场之意。同时,内场艺人开始化妆。小丑和各行当家人要在二鼓发擂时化妆。其余人在打坨时化妆。扮关羽的艺人上台前要沐浴更衣.要用柏香桠点燃熏身上的秽气。化妆时,所有人严禁赤身化妆,因为化妆桌前有七星箱,会亵渎神灵。化好妆后要到指定地点候场静坐.把当场要上演的唱段,道自以及如何表演等,在脑海里过一遍,叫团仓。
捉旱魃。民间认为.旱魃是一种旱神。一个地方天旱无雨,是旱魃作祟。捉住旱魃就会降雨。唱《捉旱魃》戏时,要在当地找一“干(瘦)人装成鬼.藏于乱葬坟中,戏班各行当人马扮成牛头、马面、鸡脚、吴二以及土地公、土地婆等形象,一路吹打前往乱葬坟捉住旱魃,由牛头马面,鸡脚吴二等人用铁链锁住,拉着游街示众。当拉到台口时,由戏班掌阴教(巫师)的艺人出场按在台口一边“打”,其他艺人一边唱“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词句,然后从后台把旱魃放掉,即用纸糊人代身,锁进纸笼里,放置后台一角,点长明灯,每日早晚烧香供奉,直到雨下来后才把纸人、纸笼烧掉。据说这样做了,就会降雨。
送童子。戏班演出到了某地,若当地大户人家妻室无生育者,就多有请戏班演《送童子》戏。唱此戏时,戏班先要用木头刻一尺许的童子像,放置在附近的观音庙内。戏班各行当扮成八洞神仙。一路吹打前去请回童子。掌阴教的艺人,接过童子,向太子菩萨礼拜过后,持童子到台前,念过咒语,将童子有意抛地,再送童子家人手中,这家人接过童子后,要给戏班封一份重礼酬谢。然后将童子请回家中用香火祀奉。据说一年后可以得子。
卖灵符。旧时各地均要演《搬目连》的川戏,据说目连是冥冥世界的头领,能镇一切鬼害。戏中有目连母刘十四娘挨五叉一场,奇险精绝,观时毛骨悚然。若打叉安全无事故者,必是目连的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之象征。由此产生的大量灵符,在民间将会价值千钱。演出结束时,由掌阴教的艺人,叉手、目连、刘十四娘、灵官等人带装向群众出售。据说这种灵符买回家中贴到大门上,可保一家人一年四季平安,因而买者十分踊跃。
供太子。太子,即太子菩萨,是唐明皇。川剧艺人尊唐明皇为戏剧鼻祖,进行无限尊崇供奉礼祀。太子,用木头雕成1尺5寸左右的白面书生像,身着龙袍,装于木箱内,演出时,供于戏台左侧,香蜡钱纸、长明灯,由打杂师料理。搬台口时,由专人背(挑)着走早路,不能走水路。说是走水路,龙子龙孙要出来朝贺,要翻船。太子菩萨是川剧艺人的精神支柱。
兴行会。一个川剧班,除领头的老板外,其余唱的(生、旦、净、末、丑)、打的(打、吹)、服务(勤杂)等全体成员,分七行半会组成。七行会是:唱花脸的,叫财神会;唱生角的,叫文昌会;唱小生的,叫太子会;唱女角的,叫娘娘(三霄)会;唱小丑的,叫土地会;唱吼班(儿)的,叫得胜会;背箱子、栳杆子的,叫观音会。还有半行会是打锣鼓和吹扯的,叫吉祥会。这些行会,就是一个业务团伙,对内起协力作用,对外又可起到社会同行之间的交往作用。
坐公堂。戏班内若有严重违犯班规者,就要召集全体艺人开会,称之坐公堂。公堂一般设在戏台上,搭公桌、铺桌帏,放太子菩萨、笺简、文房四宝等。上首头把交椅坐鼓师,二把交椅坐班主,管事陪坐在班主旁边。接着,两侧依次入座的是吉祥会、土地会、太子会、娘娘会、财神会、文昌会、得胜会、观音会坐下首。对那些如“看内财”(艺人侵犯艺人妻)、“骂抬黄”(指桑骂槐)、“抬鼓头”(冒犯上司)或大伤风雅的人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认错、罚跪、罚款、打屁股、逐出戏班等处罚,由观音会的人执行。在执行打骂时,要将太子菩萨背过脸去。
开衣箱。即对外演出开始前的一种礼仪。时间多在大年初一的第一场演出前举行。场上奏细乐,各行当“大脑壳”(头儿)向班主分别拜年。徙弟向师父拜年,都要封赏饯行。接着打加官。加官一般由老末角扮演,头戴万卷书帽子,身穿天宫蟒,脚穿朝靴,手拿彩条,脸上戴天官壳(笑脸壳),出场后表演老末角的身段动作,边跳边亮出彩条上的“天官赐福”、“福禄寿喜”、“恭喜发财”、“寿比南山”等吉祥语。然后唱大贺戏,如《大卦剑》、《大赐福》等。演完后,还要加演两个折戏。
打闹台准备。又叫打闹台锣鼓。由二鼓匠(堂鼓)发擂3次。每次约20分钟,尔后是三打(又叫打坨)。锣鼓曲牌有“将军令”、“水龙呤”、“扮妆台”、“汉东山”等。打闹台,有催促观众进场之意。同时,内场艺人开始化妆。小丑和各行当家人要在二鼓发擂时化妆。其余人在打坨时化妆。扮关羽的艺人上台前要沐浴更衣.要用柏香桠点燃熏身上的秽气。化妆时,所有人严禁赤身化妆,因为化妆桌前有七星箱,会亵渎神灵。化好妆后要到指定地点候场静坐.把当场要上演的唱段,道自以及如何表演等,在脑海里过一遍,叫团仓。
捉旱魃。民间认为.旱魃是一种旱神。一个地方天旱无雨,是旱魃作祟。捉住旱魃就会降雨。唱《捉旱魃》戏时,要在当地找一“干(瘦)人装成鬼.藏于乱葬坟中,戏班各行当人马扮成牛头、马面、鸡脚、吴二以及土地公、土地婆等形象,一路吹打前往乱葬坟捉住旱魃,由牛头马面,鸡脚吴二等人用铁链锁住,拉着游街示众。当拉到台口时,由戏班掌阴教(巫师)的艺人出场按在台口一边“打”,其他艺人一边唱“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词句,然后从后台把旱魃放掉,即用纸糊人代身,锁进纸笼里,放置后台一角,点长明灯,每日早晚烧香供奉,直到雨下来后才把纸人、纸笼烧掉。据说这样做了,就会降雨。
送童子。戏班演出到了某地,若当地大户人家妻室无生育者,就多有请戏班演《送童子》戏。唱此戏时,戏班先要用木头刻一尺许的童子像,放置在附近的观音庙内。戏班各行当扮成八洞神仙。一路吹打前去请回童子。掌阴教的艺人,接过童子,向太子菩萨礼拜过后,持童子到台前,念过咒语,将童子有意抛地,再送童子家人手中,这家人接过童子后,要给戏班封一份重礼酬谢。然后将童子请回家中用香火祀奉。据说一年后可以得子。
卖灵符。旧时各地均要演《搬目连》的川戏,据说目连是冥冥世界的头领,能镇一切鬼害。戏中有目连母刘十四娘挨五叉一场,奇险精绝,观时毛骨悚然。若打叉安全无事故者,必是目连的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之象征。由此产生的大量灵符,在民间将会价值千钱。演出结束时,由掌阴教的艺人,叉手、目连、刘十四娘、灵官等人带装向群众出售。据说这种灵符买回家中贴到大门上,可保一家人一年四季平安,因而买者十分踊跃。
今日更新
-
朝鲜人参拜祠堂习俗
[2020-04-02]
-
朝鲜人的忌四习俗
[2020-04-02]
-
蒙古人的宗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喇嘛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扬奶求福习俗
[2020-04-0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