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打醮”习俗

2024-10-24 可可诗词网-民俗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在过去,客家地区盛行“打醮”习俗,是一种由民间发起以赈济和超度无主孤魂为内容的宗教活动仪式,故也有称“度孤”。醮会日期因地而异,有的在农历七月十五日“盂芝盆节”这一天,也有定于农历十月某一课定的日子。一般是隔三年举行一次。
        醮坛设于野外广场之中,是一座数百平方米的木架高台。主坛神是观世音菩萨,其左右排列当地众尊神神位,坛正面五十米处竖一根高大竹干,悬挂招魂幡,九龙灯,旁立一尊高约丈许的“大士”(纸扎神人)。台上设置香案、祭品,挂满古今名人书画。
        醮会期一般为四天。第一天是“迎神进坛”;第二天由众僧登台诵经;第三天焚化各地群众送来的纸锞、冥衣;第四天放水灯。放水灯时,先把“大士”抬至河边,并将观音像迎至河边水口,另设香案,由众僧诵经礼拜。当天晚上由主持僧人“坐台”诵经直至午夜进行送神。在醮会期间,还在场内搭戏台,请戏班演戏,把各地乡里群众送来的荤、素祭品摆在广场上,任由各地前来赶醮会的乞丐取食。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