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小调“锄奸歌”
从《诗经》的国风,到汉乐府、吴歌、西洲曲、西北的信天游、东北的五更,这种根植在人民群众中的民歌,习习相因,世代相传,久闻不衰。同时,它也因地而异,因时而异。人民群众用民歌形式,不断创造,反映和表达他们现实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里我要说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流行在山东、华北一带的山东小调《锄奸歌》,就是人民群众,以山东小调旧形式,似乎当成固定的曲牌,而填写新内容,唱起来朗朗顺口,因而很快普及流传起来。新词是:
民国二六年,
鬼子进了中原,
先打那芦沟桥,
后占那山海关哪,
火车就通到了济南嗯哎咳哟。
鬼子放大炮喽,
八路军就拉大栓,
他瞄了一瞄准儿——喯(读bei)儿,
打死个翻译官,
他两腿一蹬上了西天嗯哎咳哟。
有趣的是它利用山东方言和人民群众的口语,使民歌味道更浓。充分反映人民群众对那些引狼入室、认贼作父、伪虎作伥、卖国求荣的汉奸的无比痛恨。群众极为熟悉的曲调,因而极容易接受,所以能够普遍流传。在紧张而激烈的抗日烽火年代里,哼上这支《锄奸歌》,该有多么轻松、惬意、消愁解恨。
民国二六年,
鬼子进了中原,
先打那芦沟桥,
后占那山海关哪,
火车就通到了济南嗯哎咳哟。
鬼子放大炮喽,
八路军就拉大栓,
他瞄了一瞄准儿——喯(读bei)儿,
打死个翻译官,
他两腿一蹬上了西天嗯哎咳哟。
有趣的是它利用山东方言和人民群众的口语,使民歌味道更浓。充分反映人民群众对那些引狼入室、认贼作父、伪虎作伥、卖国求荣的汉奸的无比痛恨。群众极为熟悉的曲调,因而极容易接受,所以能够普遍流传。在紧张而激烈的抗日烽火年代里,哼上这支《锄奸歌》,该有多么轻松、惬意、消愁解恨。
今日更新
-
朝鲜人参拜祠堂习俗
[2020-04-02]
-
朝鲜人的忌四习俗
[2020-04-02]
-
蒙古人的宗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喇嘛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扬奶求福习俗
[2020-04-0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