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拜香会”

2019-05-30 可可诗词网-民俗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江苏无锡农村盛行一种民间文艺活动——拜香会。起源于宋末乱世,百姓苦无精神寄托,便以拜香祈求合家平安、父母长寿、田蚕茂盛,也聊以自娱,劝人为善。
        一般30至50户的大村设一个香堂,3至5个小村合设一个。农历三月初一或十三开始,当年轮值的会主先在村中竖一根粗木,白天挂黄龙旗,晚上挂红灯笼,名日天灯。香堂设在会主堂屋里,内外打扫粉刷一净,堂屋正中排两或三张方桌,桌上靠壁处排列着三茅(道教茅山派所奉祖师。民间传说他采药为百姓治病)、灵堂(道教奉祀的护法神。民间传说他为百性驱邪除害)、祖师(民间传说是玉皇大帝化身)的纸码神像,神像前放香炉、烛台。村中男青少年一律参加,至少一户一个,有的村也有女青少年。参加拜香的人经香汤沐浴,穿上新衣或干净衣服进香堂,向纸码神像跪拜后,在香桌两边坐下,有女班的按男左女右分两排坐下。事先抄好的香诰放在各人面前。香桌上红烛高照,香烟缭绕,还放了木鱼、磬、铃、响板等伴奏乐器。香客到齐,香班领头人“香头”先站立“通疏”,就是向神诵读祈求四季平安、五谷丰登的文告,并通报参加拜香的人或全村人的姓名、年岁、生辰。通疏完毕,便开始拜香。先由香头敲响木鱼、铃子,众香友高唱统一的起句:志心皈命礼……便诵唱香诰。
        香诰是拜香时诵唱的本子,用白的簿纸订成,约25寸宽,4寸长,很小巧。内容丰富多彩。有跌岩起伏的故事,如神的传说,母亲育儿之苦,本地著名山水传统、奇闻逸事等等,也有根据各种戏曲改编的,共约150余种。它源于吴歌,曲调、句式、音节与吴歌相近,每句字数长短不等。它是生长在吴歌沃壤中的一枝奇葩,有人赞为香诗。一个晚上能唱3至5本。拜香到半夜,会主请大家吃顿半夜素饭便散。第二天要“拜出堂”,拜到附近的土地庙或观音堂或老爷殿,但都要拜过三顶桥,叫“拜三桥”。无锡江南水乡,拜三桥不用绕很多路。
        拜香到最后一天三月十四,就要乘香船朝山进香。一个村备1至3只有棚农船,舱里供纸码神像,排满长凳;船艄带锅灶、食粮,在船上开伙。香客又要香汤沐浴,吃过晚饭便下船,按次坐下。会主在船头放三声铳,敲起香锣便开船。香船一路行,香客一路唱,一直唱到山脚“烧香浜”停泊。有的香客仍在船上拜唱,有的坐在或跪在山坡草地上拜唱。香船上挂着千姿百态的各式灯笼,故香船也叫灯船。这时满山满河灯烛辉煌.满山满河拜香声,叮叮咚咚伴奏声,和谐悦耳,壮观动人。香班之间还要对唱比赛,直到天亮,已是三月十五。放铳鸣锣,开始上山。山路只一条,香班有几十几百个,便要抢上山。夜里对唱优胜者先上山,其余香班要对“上山诗”,实际是民歌对唱比赛,得胜的便陆续上山,到庙里拜香。最后火化掉抬来的纸码、千张、金锭,便纷纷下山,仍乘香船回村,一年一度的拜香会圆满完成,回到村里就可“开荤”。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