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歌声中祭田蚕
祀田蚕,是浙北农村中旧时流行的一种村落性祭天大礼。田蚕,是当地对农业生产的俗称,即指田问的水稻生产和养蚕缫丝这二大农业活动。往往由村中大户发起,全村参加,通过祭祀神佛,以祈求神佛对“田蚕”以及村中诸事的保佑。
人们要预先在田里选定一处合适的祭礼场所,用草绳打桩围起,不种庄稼,禁牧牛羊,待等次年农历二月间的某个吉日,延请当地的神歌先生前往主持祭祀大礼。
祭台是用门板在田里搭成的,台上排列十多张八仙桌,作为神筵,分别置放神码。筵桌上陈列供品、香烛,还有一对用米粉捏成的童男童女,作为牺牲。祀田蚕的整个过程,跟当地人在家中赕佛的情形大致相仿,只是规模更庞大,氛围更森严罢了。在祭台的前方数丈开外的平地上还要搭起一座十米左右高的柴宝塔,中间用一根长梢木做骨架矗立,外面层层包扎稻草。柴宝塔四周,用四根长绳索按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将其拉紧固定。
神歌先生要负责主持整个祭祀仪式,每一道程序上,都有相应的神歌演唱。而村中凡是出资参加祀田蚕的各户人家中的男性成年人,则要按族中尊卑长幼依次排列,走上祭台去给神灵点燃香烛,叩头礼拜。神歌先生作为神与人的中介,则在一旁不停地向神灵介绍这些人的姓名和辈分。
仪式的中途,还专门有一个“唱书”的程序,一般安排在后半夜。书又分正书、闲书两种。正书如《田公地母》、《蚕花书》等,是叙述神界故事的长篇,非唱不可。闲书内容比较庞杂,犹如说说唱唱,既娱神又娱人,往往是很受人欢迎的。
仪式进入尾声时,要“送龙舟”。歌手把神码从各张筵桌上收下来,放入一只栲栳,再放在预先扎好的龙舟里。由歌手抬着龙舟,走下祭台送神,全村人排着队跟在后面,吹吹打打,走向某个预先确定的方向,来到河边,把龙舟放入水中。又有一条预先准备好的黑鱼,背鳍上拴一根红头绳,让它拉着这只龙舟游向远方,直至龙舟沉入水底,黑鱼不知去向。
最后,还要由主要出资的几户人家各自选派几名精壮后生,分成四组,分别拉住柴宝塔上的四根绳索,使劲向自己的方向拉,就像拔河似的。习俗以为,柴宝塔倒向谁家的方向,谁家这一年的田蚕就会丰收。柴宝塔倒下之后,点火焚化,祀田蚕也就宣告结束了。
在祀田蚕的风俗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巫文化的种种残痕,时至今日,它已濒临湮没。但是作为一种古文化现象,则还是很有研究价值的。
人们要预先在田里选定一处合适的祭礼场所,用草绳打桩围起,不种庄稼,禁牧牛羊,待等次年农历二月间的某个吉日,延请当地的神歌先生前往主持祭祀大礼。
祭台是用门板在田里搭成的,台上排列十多张八仙桌,作为神筵,分别置放神码。筵桌上陈列供品、香烛,还有一对用米粉捏成的童男童女,作为牺牲。祀田蚕的整个过程,跟当地人在家中赕佛的情形大致相仿,只是规模更庞大,氛围更森严罢了。在祭台的前方数丈开外的平地上还要搭起一座十米左右高的柴宝塔,中间用一根长梢木做骨架矗立,外面层层包扎稻草。柴宝塔四周,用四根长绳索按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将其拉紧固定。
神歌先生要负责主持整个祭祀仪式,每一道程序上,都有相应的神歌演唱。而村中凡是出资参加祀田蚕的各户人家中的男性成年人,则要按族中尊卑长幼依次排列,走上祭台去给神灵点燃香烛,叩头礼拜。神歌先生作为神与人的中介,则在一旁不停地向神灵介绍这些人的姓名和辈分。
仪式的中途,还专门有一个“唱书”的程序,一般安排在后半夜。书又分正书、闲书两种。正书如《田公地母》、《蚕花书》等,是叙述神界故事的长篇,非唱不可。闲书内容比较庞杂,犹如说说唱唱,既娱神又娱人,往往是很受人欢迎的。
仪式进入尾声时,要“送龙舟”。歌手把神码从各张筵桌上收下来,放入一只栲栳,再放在预先扎好的龙舟里。由歌手抬着龙舟,走下祭台送神,全村人排着队跟在后面,吹吹打打,走向某个预先确定的方向,来到河边,把龙舟放入水中。又有一条预先准备好的黑鱼,背鳍上拴一根红头绳,让它拉着这只龙舟游向远方,直至龙舟沉入水底,黑鱼不知去向。
最后,还要由主要出资的几户人家各自选派几名精壮后生,分成四组,分别拉住柴宝塔上的四根绳索,使劲向自己的方向拉,就像拔河似的。习俗以为,柴宝塔倒向谁家的方向,谁家这一年的田蚕就会丰收。柴宝塔倒下之后,点火焚化,祀田蚕也就宣告结束了。
在祀田蚕的风俗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巫文化的种种残痕,时至今日,它已濒临湮没。但是作为一种古文化现象,则还是很有研究价值的。
今日更新
-
朝鲜人参拜祠堂习俗
[2020-04-02]
-
朝鲜人的忌四习俗
[2020-04-02]
-
蒙古人的宗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喇嘛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扬奶求福习俗
[2020-04-0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