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满族供“福”字缘说
辽宁西部北镇县满族人家供“福”字的颇多。据说是源于清朝乾隆皇帝“赐福字”之制。《啸亭杂录》续录上记载说:乾隆在位时,“御建福宫,开笔书福字笺,以迎新喜,凡内廷王公大臣皆遍赐之”。从此,功臣贵胄之家供“福”字的习俗便沿袭下来。民间百姓也祈慕多福,于是纷纷效仿。他们得不到御赐的“福”字,便求人写或到集上去买。就这样代代相传,成了满族一种独特的民俗。早年供“福”字有讲究,必须是跟老罕王打过天下立过功的,受过皇封的人家及后代才行。
“福”字一般都贴在西屋的西墙上。最早写的是满文,后来才写成汉字。“福”字下边贴有一条红纸,上边写着“永受皇恩”四个字,现已改成“永受国恩”或“永受福恩”。有的人家,“福”字旁边用三角架托起一块木板,板上放两个香碗,祭祀时烧香摆供用。木板边缘还要贴满族挂钱,也叫挂笺纸。相传祖先从长白山几道沟迁来就贴几张挂钱(签)。挂钱系满族剪纸:长方形,中间镂空,刻有福寿等字样和云纹、古钱纹等花样,底边剪成犬牙状的流穗。各家挂钱的颜色不同。属蓝旗挂蓝挂钱,属红族挂红挂钱,属黄族挂黄挂钱。后受汉族影响一般都挂红纸挂钱。遭丧人家挂白挂钱或蓝挂钱。
供“福”字代代沿袭,除了它祭祀的意义外更主要的是寄托了人们对多福多寿美好生活的向往。汉族春节也有贴福字的习惯,与满族贴法不同。不过汉族倒贴或连贴“福”字的方法也被满族接受,取其“到福”和“连福”之义。
“福”字一般都贴在西屋的西墙上。最早写的是满文,后来才写成汉字。“福”字下边贴有一条红纸,上边写着“永受皇恩”四个字,现已改成“永受国恩”或“永受福恩”。有的人家,“福”字旁边用三角架托起一块木板,板上放两个香碗,祭祀时烧香摆供用。木板边缘还要贴满族挂钱,也叫挂笺纸。相传祖先从长白山几道沟迁来就贴几张挂钱(签)。挂钱系满族剪纸:长方形,中间镂空,刻有福寿等字样和云纹、古钱纹等花样,底边剪成犬牙状的流穗。各家挂钱的颜色不同。属蓝旗挂蓝挂钱,属红族挂红挂钱,属黄族挂黄挂钱。后受汉族影响一般都挂红纸挂钱。遭丧人家挂白挂钱或蓝挂钱。
供“福”字代代沿袭,除了它祭祀的意义外更主要的是寄托了人们对多福多寿美好生活的向往。汉族春节也有贴福字的习惯,与满族贴法不同。不过汉族倒贴或连贴“福”字的方法也被满族接受,取其“到福”和“连福”之义。
今日更新
-
朝鲜人参拜祠堂习俗
[2020-04-02]
-
朝鲜人的忌四习俗
[2020-04-02]
-
蒙古人的宗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喇嘛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扬奶求福习俗
[2020-04-0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