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的民间乐器“达变”

2019-05-30 可可诗词网-民俗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怒族民间乐器较多,流传久远和使用普遍的乐器主要有:“达变”、“儿微”、“彼立立”。弹拨器乐“达变”,是怒族人民的主要民间乐器之一。“达变”是由一个生活十分凄苦的怒族孤儿削制成的。据怒族老辈人讲,削制“达变”的这个怒族孤儿,从小就失去双亲,他一无房产,二无耕地,只好独居深山,以岩洞为家,以野果为食,生活十分寂苦凄凉。为了消除寂寞,孤儿穿密林,涉深涧,终于在苍茫的林海之中找到了一块形若木瓢的黄桑木树干。当他将黄桑木树干掏空,这块黄桑木树干竟发出了清脆悦耳的响声。后来,经过孤儿精心制作,削制出了一把能奏出优美乐曲的乐器。每当夜幕拉开,鸟儿入林,夜深人静的时候,孤儿就弹起这乐器——“达变”,抒发自己的情怀。日子一长,孤儿那动听的琴声感动了山寨里一位秀丽、善良的姑娘。这位热情的姑娘一听到琴声,就走出家门来与孤儿作伴。后来,他们在相处的过程中终于结成了夫妻。因此,如今谈情说爱的怒族青年总是在月朗风清、芭蕉弄影的夜晚,弹起清脆柔和的“达变”去同自己相恋的情人幽会。在怒族村寨里,流传至今的“达变”,其外形酷似我国民间古乐器“琵琶”,但它却比琵琶要小得多,只有“琵琶”的三分之一。在民间,“达变”也有椭园形和三角形两种,以四根钢丝为弦,使用三度或五度定音法,一般没有固定的品位,有的也以蜂蜡作点,以为标记。“达变”制作简单,怒族青年一般都是制作“达变”的能手。有的怒族青年外出狩猎。若忘了携带“达变”,只要有一把砍刀就能信手削制成一把音质极好的“达变”。解放前,怒江峡谷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落后,怒族人民是以羊筋为“达变”琴弦的,旧时的“达变”外形粗糙,但是音色、音质都格外清亮,韵味独特。演奏“达变”时,是以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弹拨,左手以食指、中指、无名指按弦。 “达变”的曲调较为固定,一般都是结构简洁、流畅,便于传诵和记忆。“达变”的曲调,有的如跳荡欢快的溪流,有的如叮冬作响的山泉,有的又似如泣如诉的雁鸣,有的歌颂生产的愉快、生活的欢乐,有的赞美河山的壮丽、爱情的纯洁和幸福。在怒族村寨里,一个怒族青年往往是一个弹拨“达变”的能手。青年们上山打猎,下地耕耘,或是外出远游都要把“达变”带在身边。“达变”成了怒族青年最亲密的伙伴。旧时,怒族青年向姑娘求爱,就是用“达变”的琴声来传情达意的,姑娘则以吹奏木叶来表示内心的秘密,双方都能意会。在此种情形下,谈情说爱就不使用语言,被人们称为“无言的恋爱”。除此之外,“达变”还用于婚丧喜庆、风俗节日。在结婚和节日使用“达变”时,既可以单独奏怒族婚嫁时的传统曲调,又可在婚礼场合上作舞蹈伴音,独奏时其曲调显得清脆、欢快、跳荡;作舞蹈伴奏时则又表现得节奏鲜明,气氛热烈、粗犷和豪放,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