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东雷上锣鼓

2023-04-09 可可诗词网-民俗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陕西合阳县城东40里的伏六乡,有个村子叫东雷。村子南北是大沟,东面靠着黄河。据老年人迷信的说法,村子是扎在“五鬼头”上,每年正月春时如果不给神热闹热闹,村里就不得安生。现在自然没人信这种话了,但由此而形成的一种民俗——上锣鼓,却流传至今。
        “上锣鼓”一般在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三个晚上。东雷村过去“上锣鼓”时是按南北两社分开的,现在则分成两队,每队三五十人不等。所用的大鼓比一般鼓略小些,鼓面直径八九十厘米左右;铙钹却比一般的大一倍还不止,是在外地专门定做的,直径约五十厘米,有七八斤重,敲起来声音洪亮,传得很远,每队都有十多副。此外还有八九面铜锣和一面小鼓。
        “上锣鼓”开始时,两队各敲各的,锣鼓经叫“排锣”,起着集合人员、统一节奏快慢的作用;接着敲“流水”,花样多,听起来热闹红火,主要为烘托气氛;等到进入“上鼓”阶段鼓点急促,如千军万马嘶鸣,似急风暴雨呼啸,观众站在旁边,仿佛置身于“铁骑突出刀枪鸣”的战阵之中。此时,敲锣的人轮番上前,一脚踩鼓边,一脚蹬地,和敲鼓的人同时边敲边围鼓转圈,姿态雄健,动作有力,叫做“上鼓”,最多时有四个人同时上鼓,从高处俯视,有如一朵巨大的莲花有节奏地开合。更有一名打扮十分滑稽的鼓手。不时地从上鼓的人中间飞快地跃上鼓面,又急速旋下,若晴蜓点水,令观者胆颤心惊。因为稍不小心,鼓棰就会打到他身上。他的动作轻盈而有节奏,绝不会踩坏牛皮鼓面的。敲铙钹的站在周围,把饶钹高举在头顶,如众星拱月,敲得越发有劲,情绪十分热烈。锣鼓声如松涛怒吼,浊浪排空,敲的和看的都觉得心情激荡。敲到高潮处,鼓点变成“乱刮风”只昕领头的一声尖利悠长的口哨,有一方的棒小伙子扛起鼓便跑,另一方在后紧追不舍。火铳在前面开路,巨响震耳,硝烟弥漫,火把高举,灯笼争辉,口哨声此起彼伏。眼看快要追上了,一方便要把鼓摞到他的鼓上,另一方不但不肯让,还想反过来把鼓摞到他的鼓上哩,双方直争得难解难分。争夺之中难免擦破点皮,流几滴血,但愈是这样大伙儿愈高兴。因为据说见了血,妖魔鬼怪就被镇住了,来年一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数九寒天,敲的人都光着身子,交叉背着两串马铃,下面只穿裤衩,可一个个汗流满面.敲大鼓的还得有人在身后用小簸箕扇凉呢,但从来没有人感冒过。敲啊追啊,直到深夜兴尽方散。
        “上锣鼓”的鼓点、气势和热烈场面,充分展现出渭北人民粗犷豪放、刚毅豁达的性格,是一株别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之花。但由于东雷村地处偏僻,一直不为外界所知。近几年来随着民间艺术普查才开始对外介绍,引起了民俗、民间舞蹈研究工作者浓厚的兴趣。渭南地区群众艺术馆和《陕西省民间舞蹈集成》编缉部先后来合阳拍摄了录像资料片;1987年春节,在陕西电视台摄制的“大家来祝岁”节目里,“上锣鼓”这一东雷村独有的民间艺术形式才开始和观众见面。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