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跑旱船

2019-05-30 可可诗词网-民俗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在欢天喜地的秧歌队伍中,常常可见几只花蓬船。随着驶船人船桨的左拨右划,似水上飘萍缓缓而行。这就是风行辽西的“跑旱船”。
        用木头或竹篾扎成船形,外边用浅色布围起,画上些水波纹,以示船在水中。在船形木架上立起四柱,搭成凉蓬,四周用花草、彩绸装饰一新。有的还写上吉祥话语。跑旱船一般需两到四人。驶船人或扮艄公、摆渡,或扮傻小子;乘船人或扮公主、王子,或扮小媳妇。驶船人在前,乘船人“坐”在船中,中间彩带连接。两人或走“8”字,或走小波纹,均要配合默契,动作协调。特别是乘船人,要像戏曲舞台上的旦角跑场,走快而稳的小碎步。
        跑旱船的表演有单船、双船、四船之分。随着喧天的锣鼓和激越的唢呐声,几只船时分时合,来往穿梭,走成里月牙儿、外月牙儿、编辫子等各种队形。挽带而行的驶船人还要不时回过头来与乘船人边舞边逗。乘船人也要时不时地与“船”旁随行的丑婆、老翁扭扭逗逗。最受欢迎的跑旱船当属“傻小子送媳妇”。傻小子逗人的扮相和他在逗媳妇时做出的种种怪态,常引得群众围观不止。
        旧时跑旱船有时鼓乐停止,演员们还穿插一些道白或表演,均有固定格式,如今已不多见了。解放前,辽宁义县城东齐家子村“九龙十八会”上的跑旱船表演最负盛名。据当地人说,跑旱船源于三国时期的船祭。当年曹操为祭祀赤壁之战的死难将士,命部下制作了许多大船的模型,旱地行祭后将这些大船推入江中,任其顺水而漂,以慰战死忠魂。后经逐渐演变,最后发展成一种汉族娱乐活动,并一直流传到今天。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