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出土的风筝纹铜镜

2019-05-30 可可诗词网-民俗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中国风筝具有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哲学家墨翟(公元前478—392)以木料制造风筝,“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墨子的学生公输般(鲁班)根据老师的理想重新设计,“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吉林放风筝也是重要民俗活动之一,早在唐宋间就随着中国的统一,汉族的人移居东北,带来了风筝游艺。1988年3月,在怀德县毛城子乡许菜园子屯,出土一面金代(1115—1235)的铜镜。这面铜镜刻有“放风筝”图案,边款阴刻“西京官造”4字。专家考证,这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一件关于古代风筝形象的文物资料(现存吉林省考古所)。这面铜镜为圆形,直径18. 5厘米,缀圆钮。图案以连珠点纹装饰纽座,同时将空间分成四区。每区两个人物,头结发髻,身着长袍,束腰带,踏高靴,双手握滑轮。上下两区放风筝者引线各执一只大雁,长颈短尾,比翼双飞。左右两区两个人物,每人似在操纵一只鹊尾。另外在两人之间还各有一飞龙状物体,它张口结舌,披麟甲双翼,尾拖大穗,形象十分生动,刻划细腻,栩栩如生。这面铜镜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中国是风筝的故乡,吉林少数民族远在800年前就有放风筝习俗了。明清之际,吉林各地春节过后,到了清明节期间,每当风和日丽之时,人们便去郊外放风筝。大型风筝有蜈蚣、飞龙,中小型有和合二仙、双鱼、燕子、老鹰、八卦、蝴蝶,最普遍的有一种叫“豆腐块”的风筝。吉林省安图县长兴乡正月十五必须放黑红各种颜色的月亮风筝。松花江沿岸一些地方,放风筝“送小帆儿”,风筝线上挂着装有滑轮的小灯笼,随风飘上,黑夜望去,恍如群星奔月。也有的在风筝线上装有竹哨,放飞后,发出筝鸣的音响。吉林省不仅以风筝纹铜镜久负盛名,放风筝技艺也是多彩多样的。近年来又有了新发展多次,参加了全国风筝比赛,并取得了好成债。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