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口弦和泥哇鸣
宁夏南部的山区县份之中有回族两样自制的乐器,一个是姑娘们喜爱的金口弦,一个是男女都喜爱的泥哇呜。金口弦,名称贵重,实际是用竹篦做成的.竹子干了呈金黄色.姑娘才赋予了它这个好听的名字。做口弦要在春夏之际.先选好篦梁或竹片.削成三寸长的酒瓶形,这就是弦身.然后在弦身中间刻一舌簧.弹奏时,将舌簧的一端轻轻含入双唇之问.用线扯动另一端,使口弦簧产生颤动.弦音便出来了。既然口弦是姑娘们的心爱物.姑娘们视他如金子般贵重,自然要尽心打扮它了。巧手的姑娘用五彩的丝线来拴住舌簧,丝线的两端缀上长长的彩色流苏.拉起舌簧.流苏随风飘动。回族姑娘喜穿白上衣.只在领口和袖边缀花边.彩色的流苏在白上衣的衬映下.越显出华贵。口弦是姑娘的伙伴,消遣、传情、交友都离不开它。平时干活.姑娘们经常把它带在身边,闲下来姑娘们会三五成群地吹口弦.比谁的口弦美丽,谁吹得动听。或者举一个吹得好的领吹,大家附和,或者轮流独奏、互相品评。至于和心上人交往.那金口弦就更是少不了的红娘.小伙子求婚之后,姑娘如果中意.便会吹起金口弦。那似淙淙山泉的口弦音.传达着姑娘的一片深情。一对对有情人便在口弦音中结成了伉俪。和金口弦相比,泥哇鸣就简单多了。它用黄胶泥做成,实际上便是古籍中所说的埙。据古书记载,埙是用陶土烧制的吹奏乐器,大如鹅卵.形如秤锤,上尖下平中空.颈上一孑L为吹口,前面四孑L后面三孔。泥哇鸣取材方便.制作简单.回族的儿童便喜欢制作,在放牧拔草的歇息时.便从近处挖一些黄胶泥.顺心随意地做成扁豆形、鸡蛋形、牛头形、桃子形的泥胎.放在太阳下晾晒.等泥胎晒硬了.便用小棍杆儿扎几个小孑L,等晒得完全干了便可以吹了。有些巧手的人做的泥哇呜精致灵巧,用马尾刮边j用香油涂擦.或者放在砖窑里烘烧。经过烘烧的泥哇鸣又光亮又轻巧,吹起来音色纯正宏亮.又省力气。吹泥哇鸣和吹普通的箫笛方法大致相同,根据需要的曲调放孔、压孔,调整高低音。但泥哇鸣毕竟形状小,音域也窄,只能吹一些简单短小的曲子。常吹的泥哇鸣小曲有“打夯”、“小白菜”、“嗬场”等小调儿,是庄稼人消愁解闷的好乐器。泥哇鸣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很象是呜哇的哭声,声音带有凄凉感,因而只适合倾诉哀怨和痛苦的悲调,如诉说孤儿的凄苦,单身汉的悲凉,很能传神。然而拥有青春的小伙子和姑娘们天性与悲苦无缘,为了表达他们的欢快心情,便用它学布谷鸟、戴胜鸟、斑鸠的叫声,音调逼真生动,男女青年,一唱一和一鸣一应,使恬静安谧的农村夏夜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欢乐。金口弦和泥哇鸣,回族民间杰出的创造,带着回族人民的智慧,吹奏着回族人民对幸福的向往。
今日更新
-
朝鲜人参拜祠堂习俗
[2020-04-02]
-
朝鲜人的忌四习俗
[2020-04-02]
-
蒙古人的宗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喇嘛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扬奶求福习俗
[2020-04-0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