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节
每年印历的五月(相当于阳历7-8月)的圆月那
天,要过保护节(又名手镯节)。它是印度的四
大节日之一,印度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各地都热烈庆
祝这一节日。其中以北方邦、中央邦、比哈尔邦、古吉
拉特邦、拉贾斯坦邦、旁遮普邦等尤为重视。
一般在节日前夕,大小商店便开始出售过节时手 上戴的各种拉凯。拉凯的颜色不同,有红的、黄的、蓝 的、绿的,也有浅红的;其形状不一,有圆的,也有方的, 以及各种形状的;有小孩戴的,也有大人戴的。小至几 岁、十几岁的姑娘,大至几十岁的妇女都兴致勃勃地穿 着漂亮衣服去商店购买拉凯。拉凯的价钱有高有低, 质量有好有坏,便宜的五个拜司,贵重的五个卢比。
节日的前一天,商店出售各种糖果、点心,喜欢吃 这些东西的人们,见了非垂涎三尺不可。这些东西有 勒杜、杰莱比、博尔非、巴鲁夏依(一种甜食)、依莫尔 迪、古拉薄佳姆(一种甜食)、勒斯古拉、杰姆杰姆等等。
姐妹们更是兴奋,平时睡懒觉的,到节日这天她们 比谁都起得早。起床后先是洗澡,梳妆打扮,接着供神 祭祖,直到给兄妹戴上了拉凯,自己才肯吃饭。通常做 法是,姐妹端个盘子,里面放有用纸包着的拉凯。接着 往盘里放些糖果,准备请兄弟们吃。姐妹用纱丽的一 角把头发完全盖住,只留面孔(这是出于礼貌),来到兄弟面前坐 下。这时,姐妹先给他的前额上点吉祥志,然后兄弟微笑着向她伸 出右手。姐妹再给他手腕上绑上个“拉凯”。绑拉凯时,姐妹对兄 弟进行良好祝愿:愿你幸福、平安、发财;兄弟也向姐妹发誓:为了 保护你的荣誉和尊严,即使赴汤蹈火,流尽最后一滴血,也在所 不惜。
这一天,婆罗门和祭司也给自己的信徒佩戴拉凯。有些地方, 在墙上画有巨幅神像,进行祈祷,还用牛奶粥和塞沃依(一种食物) 给神上供。在家门口两侧的墙壁上画有黄色巨型的手印,以表示 吉祥。
印度地域辽阔,情况复杂,不同地区对节日有不同叫法,有的 叫拉凯,有的叫斯鲁尼,有的叫它拉可里。关于这一节日的来历, 还有不少有趣的故事呢。
从前,神仙和恶魔之间进行了激烈的战争。战争中,恶魔连连 取胜,而众神节节败退。最后,众神情绪一落千丈,萎靡不振。因 陀罗(天神王)也被打得丢盔解甲,败阵而归,准备放弃首府而逃亡 他地。这时,他把自己的大臣和导师祭主(木星)请来商谈此事。 他强调指出,现在千钧一发,进退维谷,我们既不能在此久留,又不 能放弃此地而逃往他乡,只有孤注一掷,与恶魔决一死战。导师祭 主听了,刚要回话,这时,因陀罗的妻子在旁抢先答道:“夫君,莫 怕,我自有方法,能克敌制胜。”第二天早晨,她在丈夫手腕上套了 个“保护圈”。再战时,果然魔王被因陀罗手上的保护圈吓得抱头 鼠窜,不敢交战。
所以每年过此节时,姐妹们要给兄弟们手腕上绑个“拉凯”,表 示保护兄弟平安无事。兄弟也要给姐妹们赠送鲜花,或现金以表 示兄弟姐妹之间的情谊。
耆那教对这一节日则另有说法。
从前,乌杰恩有位国王,名叫稀里沃尔玛,他有四个大臣,他们 分别是巴里、纳姆吉、簿利哈斯巴迪和布拉合拉德,他们都反对佛 教。国王虽笃信佛教,但对其他宗教也很尊重。一次,国王决心看 望住在公园的耆那师尊阿耿本及其他七百名耆那信徒。当时,陪 同国王前往的还有上述四位大臣。在那里,四位大臣与耆那教徒 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有位名叫希鲁德撒格尔的耆那信徒,把大臣 们说得哑口无言,无以对答。因此几位大臣便恼羞成怒。当天夜 里决定杀害那位信徒。但到了夜里,当大臣们去行凶杀害那位信 徒时,希鲁德撒格尔早已被师尊提醒,已提高了警惕,故大臣们的 阴谋未能得逞。第二天,此事被国王发现,怒不可遏,随即将四位 大臣解职,并驱逐国外。
这四位大臣倒也有套本事,善于外交,能拐善骗。有一天,他 们来到哈斯迪纳布尔(今天的德里城)的国王希里薄叠那里避难。 不几天,他们凭着自己的本事,博得了国王的深信。一天师尊阿耿 本率其信徒也来到哈斯迪纳布尔,那四位大臣一见他们便火冒三 丈,更何况他们这时已窃取了国家大权。于是他们便向国王建议, 在七天之内由他们四位统管全国。这样一来,凭仗自己的职权,将 阿耿本及其信徒团团包围,然后四周放火焚烧,扬言举行男人血 祭。一时间,哭喊声,惨叫声混成一片。这时国王虽已醒悟,但为 时已晚,束手无策,无能为力。四位大臣七天之内为所欲为,搞得 乌烟瘴气。当时幸亏此事被一位在米提拉普里进行瑜珈修行的另 一位耆那信徒得知。他看了天上的星宿,知道阿耿本等人在哈斯 迪纳布尔正在遭难。于是他马上派一位聪明能干的弟子约根·维 湿奴古马尔前住那里设法营救。
约根·维湿奴古马尔得知消息,决定抢救。他有一种特殊本 领,即能缩能长。他是哈斯迪纳布尔王国希里薄叠国王的哥哥。 他到了哈斯迪纳布尔以后,对弟弟训斥一阵。当得知弟弟已无能 为力时,他自己便亲临祭场。大臣巴里对他热烈欢迎,并请他在这 次大血祭中要一些施舍。约根·维湿奴古马尔仅向巴里提出自己 走三步的要求。巴里听后,希望他再提更多的要求,但约根·维湿 奴古马尔对答应这点要求则已满足。当巴里一答应,维湿奴古马 尔立即变成了巨型,他一步从苏迈鲁山跨到了地球上,第二步又跨 到了无人居住的大山上。现在还剩一步,这时,地球剧烈摇晃起 来,破碎的星辰不断从天空掉下,到处骚乱不堪。巴里则被吓得惊 恐万状,魂不附体,马上跪在维湿奴古马尔脚前,恳求宽恕。
在维湿奴古马尔的指使下,祭祀活动立即停止,对耆那信徒进 行了膜拜祈祷。诸位信徒这时已被大火烧得遍体鳞伤,嗓子也被 烟呛坏,众人对他们进行了抢救。师尊也指示在场的人们抢救自 己的同伴和亲戚朋友,并且叫大家安全保护。从那天起,这个安全 保护的节日便开始了。人们认为,举行一次这种活动,能确保全年 吉祥平安。
关于保护节,还有一些其他有趣的历史故事。例如关于格里 纳沃迪的故事在印度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一次,古吉拉特的 统治者巴哈杜尔夏合大举入侵格尔纳沃迪的王国,格尔纳沃迪见 巴哈杜尔夏合陈兵百万,慌了手脚,不知所措,甚感情况危急,无力 抵挡。此时此刻,她想起了威震四方,强大的护马拥国王,她随即 向护马拥寄去了“拉凯”,与他结为兄妹关系,请求支援。一般来 说,护马拥不应反对巴哈杜尔夏合国王(因同属一教)而去支援一 位印度教妇女。但是,由于“拉凯”的作用,护马拥马上率领大批军 队前来支援,赶到了迈瓦尔一城。待护马拥赶到那里,为时已晚, 格尔纳沃迪女王已英勇就义。这时护马拥悲痛万分,决心为格尔 纳沃迪报仇雪恨。对巴哈杜尔夏合立即追击,直至最后将其彻底 歼灭。莫卧儿王朝的历史上多次出现过类似事例。在拉贾斯坦的 历史上,这种例子也屡见不鲜。
历史上如此,今天的印度也是同样,有些女子,因为自己没有 亲生兄弟,若她们想找一个或几个兄弟的话,也采用这种方法。从 此以后,他们彼此结为兄妹,成了亲戚关系。不过,她们大多找富 有男子,有钱之人,一般不愿找个穷哥哥或穷弟弟,大、中学生中都 有这种情况。当然,这样做时也要考虑到种姓的影响。
至于几岁、十几岁的女孩也给别人争着戴“拉凯”,那是另一回 事,一是出于好玩、凑热闹,二是为了要钱。对她们也不必给钱太 多,二三个卢比即可,三四个卢比也行。
一般在节日前夕,大小商店便开始出售过节时手 上戴的各种拉凯。拉凯的颜色不同,有红的、黄的、蓝 的、绿的,也有浅红的;其形状不一,有圆的,也有方的, 以及各种形状的;有小孩戴的,也有大人戴的。小至几 岁、十几岁的姑娘,大至几十岁的妇女都兴致勃勃地穿 着漂亮衣服去商店购买拉凯。拉凯的价钱有高有低, 质量有好有坏,便宜的五个拜司,贵重的五个卢比。
节日的前一天,商店出售各种糖果、点心,喜欢吃 这些东西的人们,见了非垂涎三尺不可。这些东西有 勒杜、杰莱比、博尔非、巴鲁夏依(一种甜食)、依莫尔 迪、古拉薄佳姆(一种甜食)、勒斯古拉、杰姆杰姆等等。
姐妹们更是兴奋,平时睡懒觉的,到节日这天她们 比谁都起得早。起床后先是洗澡,梳妆打扮,接着供神 祭祖,直到给兄妹戴上了拉凯,自己才肯吃饭。通常做 法是,姐妹端个盘子,里面放有用纸包着的拉凯。接着 往盘里放些糖果,准备请兄弟们吃。姐妹用纱丽的一 角把头发完全盖住,只留面孔(这是出于礼貌),来到兄弟面前坐 下。这时,姐妹先给他的前额上点吉祥志,然后兄弟微笑着向她伸 出右手。姐妹再给他手腕上绑上个“拉凯”。绑拉凯时,姐妹对兄 弟进行良好祝愿:愿你幸福、平安、发财;兄弟也向姐妹发誓:为了 保护你的荣誉和尊严,即使赴汤蹈火,流尽最后一滴血,也在所 不惜。
这一天,婆罗门和祭司也给自己的信徒佩戴拉凯。有些地方, 在墙上画有巨幅神像,进行祈祷,还用牛奶粥和塞沃依(一种食物) 给神上供。在家门口两侧的墙壁上画有黄色巨型的手印,以表示 吉祥。
印度地域辽阔,情况复杂,不同地区对节日有不同叫法,有的 叫拉凯,有的叫斯鲁尼,有的叫它拉可里。关于这一节日的来历, 还有不少有趣的故事呢。
从前,神仙和恶魔之间进行了激烈的战争。战争中,恶魔连连 取胜,而众神节节败退。最后,众神情绪一落千丈,萎靡不振。因 陀罗(天神王)也被打得丢盔解甲,败阵而归,准备放弃首府而逃亡 他地。这时,他把自己的大臣和导师祭主(木星)请来商谈此事。 他强调指出,现在千钧一发,进退维谷,我们既不能在此久留,又不 能放弃此地而逃往他乡,只有孤注一掷,与恶魔决一死战。导师祭 主听了,刚要回话,这时,因陀罗的妻子在旁抢先答道:“夫君,莫 怕,我自有方法,能克敌制胜。”第二天早晨,她在丈夫手腕上套了 个“保护圈”。再战时,果然魔王被因陀罗手上的保护圈吓得抱头 鼠窜,不敢交战。
所以每年过此节时,姐妹们要给兄弟们手腕上绑个“拉凯”,表 示保护兄弟平安无事。兄弟也要给姐妹们赠送鲜花,或现金以表 示兄弟姐妹之间的情谊。
耆那教对这一节日则另有说法。
从前,乌杰恩有位国王,名叫稀里沃尔玛,他有四个大臣,他们 分别是巴里、纳姆吉、簿利哈斯巴迪和布拉合拉德,他们都反对佛 教。国王虽笃信佛教,但对其他宗教也很尊重。一次,国王决心看 望住在公园的耆那师尊阿耿本及其他七百名耆那信徒。当时,陪 同国王前往的还有上述四位大臣。在那里,四位大臣与耆那教徒 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有位名叫希鲁德撒格尔的耆那信徒,把大臣 们说得哑口无言,无以对答。因此几位大臣便恼羞成怒。当天夜 里决定杀害那位信徒。但到了夜里,当大臣们去行凶杀害那位信 徒时,希鲁德撒格尔早已被师尊提醒,已提高了警惕,故大臣们的 阴谋未能得逞。第二天,此事被国王发现,怒不可遏,随即将四位 大臣解职,并驱逐国外。
这四位大臣倒也有套本事,善于外交,能拐善骗。有一天,他 们来到哈斯迪纳布尔(今天的德里城)的国王希里薄叠那里避难。 不几天,他们凭着自己的本事,博得了国王的深信。一天师尊阿耿 本率其信徒也来到哈斯迪纳布尔,那四位大臣一见他们便火冒三 丈,更何况他们这时已窃取了国家大权。于是他们便向国王建议, 在七天之内由他们四位统管全国。这样一来,凭仗自己的职权,将 阿耿本及其信徒团团包围,然后四周放火焚烧,扬言举行男人血 祭。一时间,哭喊声,惨叫声混成一片。这时国王虽已醒悟,但为 时已晚,束手无策,无能为力。四位大臣七天之内为所欲为,搞得 乌烟瘴气。当时幸亏此事被一位在米提拉普里进行瑜珈修行的另 一位耆那信徒得知。他看了天上的星宿,知道阿耿本等人在哈斯 迪纳布尔正在遭难。于是他马上派一位聪明能干的弟子约根·维 湿奴古马尔前住那里设法营救。
约根·维湿奴古马尔得知消息,决定抢救。他有一种特殊本 领,即能缩能长。他是哈斯迪纳布尔王国希里薄叠国王的哥哥。 他到了哈斯迪纳布尔以后,对弟弟训斥一阵。当得知弟弟已无能 为力时,他自己便亲临祭场。大臣巴里对他热烈欢迎,并请他在这 次大血祭中要一些施舍。约根·维湿奴古马尔仅向巴里提出自己 走三步的要求。巴里听后,希望他再提更多的要求,但约根·维湿 奴古马尔对答应这点要求则已满足。当巴里一答应,维湿奴古马 尔立即变成了巨型,他一步从苏迈鲁山跨到了地球上,第二步又跨 到了无人居住的大山上。现在还剩一步,这时,地球剧烈摇晃起 来,破碎的星辰不断从天空掉下,到处骚乱不堪。巴里则被吓得惊 恐万状,魂不附体,马上跪在维湿奴古马尔脚前,恳求宽恕。
在维湿奴古马尔的指使下,祭祀活动立即停止,对耆那信徒进 行了膜拜祈祷。诸位信徒这时已被大火烧得遍体鳞伤,嗓子也被 烟呛坏,众人对他们进行了抢救。师尊也指示在场的人们抢救自 己的同伴和亲戚朋友,并且叫大家安全保护。从那天起,这个安全 保护的节日便开始了。人们认为,举行一次这种活动,能确保全年 吉祥平安。
关于保护节,还有一些其他有趣的历史故事。例如关于格里 纳沃迪的故事在印度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一次,古吉拉特的 统治者巴哈杜尔夏合大举入侵格尔纳沃迪的王国,格尔纳沃迪见 巴哈杜尔夏合陈兵百万,慌了手脚,不知所措,甚感情况危急,无力 抵挡。此时此刻,她想起了威震四方,强大的护马拥国王,她随即 向护马拥寄去了“拉凯”,与他结为兄妹关系,请求支援。一般来 说,护马拥不应反对巴哈杜尔夏合国王(因同属一教)而去支援一 位印度教妇女。但是,由于“拉凯”的作用,护马拥马上率领大批军 队前来支援,赶到了迈瓦尔一城。待护马拥赶到那里,为时已晚, 格尔纳沃迪女王已英勇就义。这时护马拥悲痛万分,决心为格尔 纳沃迪报仇雪恨。对巴哈杜尔夏合立即追击,直至最后将其彻底 歼灭。莫卧儿王朝的历史上多次出现过类似事例。在拉贾斯坦的 历史上,这种例子也屡见不鲜。
历史上如此,今天的印度也是同样,有些女子,因为自己没有 亲生兄弟,若她们想找一个或几个兄弟的话,也采用这种方法。从 此以后,他们彼此结为兄妹,成了亲戚关系。不过,她们大多找富 有男子,有钱之人,一般不愿找个穷哥哥或穷弟弟,大、中学生中都 有这种情况。当然,这样做时也要考虑到种姓的影响。
至于几岁、十几岁的女孩也给别人争着戴“拉凯”,那是另一回 事,一是出于好玩、凑热闹,二是为了要钱。对她们也不必给钱太 多,二三个卢比即可,三四个卢比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