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在印度
玄奘是中国唐代的一位著名高僧,正值戒日王执
政时期他出访了印度,在当地访问、考察和学习
多年。回国时带回许多佛经,回国后写出了《大唐西域
记》一书,这一壮举不愧为中印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
他的著作是了解印度古代史方面的重要文献。由此可
见,公元7世纪时中印之间的密切关系。
玄奘在印度生活了大约15年,他考察了许多地 方,不仅研究了佛教,而且还认真研究了印度的社会、 风俗、历史等。因此,玄奘的著作对了解当时的印度起 到知识宝库的作用。
玄奘生于公元600年,死于664年,其兄为和尚, 他受兄长的影响出家为僧。他自幼勤奋好学,追求真 理,一心钻研佛经,对佛教深感兴趣。他去过中国不少 寺院,专门研究佛教。佛学名流和前辈长老对于佛法 部派各执一词,追求着细枝末节而忘掉了本体,摭拾了 花朵却丢弃了果实。于是便有地论学派南道和北道的 异学,是非纠缠不休。玄奘对此长期争论,深感茫然。 他深恐由于传译的乖讹错杂,以致不能明察究竟,于是 想要遍读佛典原文,求得印度龙宫的真经。当时适逢 国家昌盛之时,公元629年他以无与伦比的毅力,“负 起锡杖,掀起衣裳”前往印度。他从长安启程,背着灞 水而眺望,指向葱岭而迈步。道路漫长,备尝了艰难险阻。当时从 中国到印度有几条路可走,其中一条是经过中亚抵达印度。玄奘 选择了此路。他经过塔什干和撒马尔罕,于630年到达健陀罗、飒 秣建国等地,进入印度。从中国到印度,路上用了一年的时间。
越过大雪山,到了迦毕试国的首府,住在一个名叫希劳迦的佛 教寺院,从事有关研究。后来又游访了不少城市和佛教寺院。玄 奘在克什米尔呆了两年,在那里从事佛经研究。当时,克什米尔是 重要的佛教中心。后又来到旁遮普,访问了不少地方。之后他又 来到斯唐维血尔,当地有位名叫杰古博德的著名学者,与他一起研 究数月。然后他又来到曲女城这个北印度的重要政治中心,在这 里结识了戒日王皇帝,后来有多次交往。玄奘离开曲女城先后到 阿逾陀、钵逻耶伽、桥赏弥国、室罗伐悉底、劫比罗伐窣堵、拘尸那 揭罗、瓦拉纳西和吠舍厘等地。当他来到摩揭陀国波吒厘子城时, 当地已变得十分萧条。二百年前,当法显到印度时,波吒厘子城正 值笈多王朝统治,相当繁荣。这个城市不仅是一个大帝国的首都, 而且是个重要的文化中心。
玄奘访问了迦摩缕波国(在阿萨姆邦西部)。当戒日王得知玄 奘在迦摩缕波国时,他命令帕斯格尔沃尔玛带玄奘到曲女城。戒 日王在曲女城举行的佛教大会上,许多僧人和学者应邀前来参加。 戒日王希望玄奘也能前往出席。遵照戒日王的命令,帕斯格尔沃 尔玛带玄奘来到曲女城。抵达目的地时,玄奘受到众多王公和僧 人的热烈欢迎。后来他又与戒日王一起来到钵逻耶伽,戒日王曾 在那里做过很多慈善事业。
在戒日王特地邀请玄奘参加的曲女城佛教大会上,有二十多 个封建国王、四千个佛教徒和大约三千耆那教徒和印度教学者出 席。为了这次大会,戒日王事先在恒河西岸修建了一座大寺院,寺 院东边筑起宝台,台高一百多尺,寺庙内建有佛陀金像,像身高与 戒日王的身高不相上下,宝台的南边,又筑了大宝坛,那是专为金 佛像沐浴的地方。在宝坛东北十四五里,特别建筑了行宫。时值 二月,从初一开始,会上用佳肴招待僧侣和婆罗门,一直到二十一 日。从行宫到寺院,道路两旁都盖起楼阁,用数不清的玉石装饰 着。在大棚的西边不远的地方,国王让人为自己建造了住房。每 天清晨,抬着佛陀金像游行,将佛陀金像放在大象背上。大会的程 序以列队前进开始,队伍中有一尊由大象载着的黄金佛像,由戒日 王和帕斯格尔沃尔玛陪同。这时戒日王身着因陀罗服装,而帕斯 格尔沃尔玛身着大梵天的打扮,封建国王、高级官员、嘉宾和主要 僧人与学者则骑着大象紧随其后,缓缓而行,上百人的乐队乘着大 象,演奏着各种音乐走在街上。队伍过后,戒日王执行祭佛仪式。 戒日王把镶有珍珠的成千上万件丝绸衣服献给佛陀塑像,其他宝 贵的礼品这时也献给了佛像,向佛陀礼拜完毕后举行宴会。然后, 会议开始,玄奘解释大乘佛教的教义。婆罗门教徒因为戒日王对 佛教徒表示过分宠爱而深感愤怒,便雇了一名刺客来谋杀他。幸 而刺客的阴谋未能得逞。主犯受到惩罚,其余的人则被赦免。然 后大家又一起集会,玄奘被尊为贵宾,戒日王对他非常尊重。活动 持续了一月有余。一个月后,有人放火焚庙,当戒日王组织灭火 时,有人乘机向他袭击,但其阴谋也未能得逞,被戒日王的警卫当 场抓捕,后被监禁。经审问得知,一些婆罗门教徒因为戒日王对佛 教表示宠爱而嫉妒和不满,于是便雇了一个刺客,制造了这次谋杀 事件。有500名婆罗门涉及此案,最后主犯受到惩罚,其余的人则 被赦免。
曲女城的集会结束后,戒日王去了恒河与朱木拿河汇合处钵 罗耶伽(阿拉哈巴德)。这里每5年举行一次庄严的无遮大会,所 有封建国王和高级官员都参加这个重大的节日聚会,戒日王邀请 了玄奘一起参加。在那次大会上,戒日王进行了大量施舍。大会 共进行了75天,与会者中有从印度各地来的许多王公。第一天, 人们把佛像设在一个临时的庙宇里,奉上昂贵的祭品,表示虔诚。 第二天和第三天礼拜太阳神和湿婆神。第四天布施一万名佛教僧 侣。在以后的20天中布施婆罗门教徒。在以后的10天布施耆那 教徒和其他教派的教徒,在以后的10天救济乞丐。以后的一个月 中,布施穷人、孤儿和无助者。这时,5年来所积存的财富便消耗 一空。戒日王又散发他自己的珍宝和财物。他向自己的姐姐罗伽 室利讨了件普通旧外衣穿上,向十方佛陀顶礼。这种博爱和仁德 的例子,在印度历史上实属罕见。玄奘在印度多次会见过戒日王, 在《大唐西域记》中有这样的记载:
见了面,戒日王寒暄了一番,然后问我:“从哪国来? 到这里来打算做什么?”我回答说:“从大唐国来,是来求 法取经的。”戒日王问:“大唐国在哪里? 路途经过哪些地 方? 离这里多远?”我回答说:“在这里的东北方向,离这 里有几万里,也就是印度所说的摩诃至那国。”戒日王又 问:“曾听说摩诃至那国有位秦王天子,少年时代就聪明 伶俐,成年后勇猛异常。从前,前朝天下大乱,国家分崩 离析,战祸纷起,百姓惨遭荼毒。而秦王天子早就胸怀大 计,他大慈大悲,拯救人类,平定天下,风流教化传遍远 方。美德恩泽遍布四海。各国仰慕其公德,自称为臣;庶 民百姓感激他的养育之恩,都在演唱《秦王破阵乐》。我 们听到人们对他的赞颂,已经很久了。对他的品德给予 这么高的声誉,是确有其事吗? 所谓大唐国者,难道就是 这里吗?”我回答说:“是的,所谓至那,是过去王朝的称 号;大唐,那是我们现在的君主的国号。以前他还没有继 承王位时,被先帝封为秦王。现在已经做了国君,所以称 为天子了。在这之前的朝代,国运衰败,百姓失去君主, 因而战乱纷起,残害黎民。秦王天生抱负远大,他大发慈 悲怜悯之心,威风震慑天下,消灭了一切凶恶的敌人。从 此,八方安宁,万国都来朝拜进贡。——百姓没有犯法作 乱的。”戒日王赞叹说:“应该感激这位贤明而伟大的 君主。”
由此看出,当时印度对中国是相当了解的。玄奘回国后,不仅 做了大量翻译工作,译书54卷,1 335章,而且还写出了《大唐西域 记》这一不朽著作,它对了解当时印度的方方面面起了重要作用:
1. 政治情况
关于当时的政治情况玄奘写道:“戒日王是个仁慈的统治者, 他亲自管理广大领土的民政。”玄奘说他“孜孜不倦,竭日不足”,他 的行政管理很好,很重视人民的安全和幸福,“税额很轻”,因此人 民富裕幸福。人们有权自由迁移,从一个地方可迁入另一个地方。 不强迫工人从事各种劳役,“耕者只须缴纳收获量的六分之一”。 “国王的田地大体上分为四部分:一部分供国家之用,充祭祀的祭 品;第二部分用来封赠宰相大臣;第三部分赏给才高的学者;第四 部分赠予不同宗教团体,以求福德。所以赋税很轻,力役也少。” “商人为了营利,来往贩运商品,在津渡和关口缴纳轻微的税,然后 通过。国家营建,不白白役使劳力。根据工作完成情况给予报 酬。”公路宽阔而漂亮,路两旁绿树成荫,道路有很好的安全设施, 为行人提供各种方便,无不法之人干扰。刑法比笈多时期为严,通 常的惩罚是无期徒刑、充军和截肢。轻微的犯罪可以用钱赎罪。 有时用火、水等考验,决定被告是否有罪。尽管法律很严,犯罪的 事情却比笈多时期为多。但玄奘对印度人民的性格有很深的印 象,玄奘说他们:“于财无苟得,于义有余让。”
2. 社会情况
从玄奘的记载中得知,印度人简朴诚实,生活朴素,饮食简单, 牛奶、黄油,烙饼为主要食物,肉、葱、蒜等很少食用,“吃饭的器皿 不相传递,瓦和木头器皿一次性使用,用后就丢弃”,但种姓限制非 常严格,彼此接触受到限制,实行种姓内部通婚,“这四个种姓,清 浊不同,都在本种姓内婚娶,阔人与穷人彼此不互相婚配。父系亲 属和母系亲属,不互相婚娶。妇人一嫁,终年不能改嫁”。童婚非 常流行,妇女不盖头脸,妇女教育受到重视,寡妇殉夫流行,不准寡 妇再婚。人们喜好知识和艺术,梵文是学者的语言,僧侣在社会上 受到尊重。
3. 经济情况
戒日王时期人民幸福富裕,大多数人从事农业,并以此为生活 主要手段。吠舍主要从事商业,通过水路和陆路进行贸易。建筑 漂亮,玄奘见了非常惊奇,穷人的房子是用砖造的或用木头建造 的,建筑物上有各种工艺品,非常漂亮。据玄奘记载,“房舍、平台、 楼观,用木头制作屋顶,泥上石灰,盖上砖坯。有的很高,形式与中 国相同。房屋用茅草盖顶,或用砖盖,或用板盖。墙上涂上石灰作 为装饰,地面涂上牛粪认为洁净,应时的鲜花布撒其上,这是与中 国不同的地方。”“平民的房子,内部侈奢,外表简朴。内室和中堂, 高广不同。层台重阁,形制不拘一格。门向东开,君王座位也面向 东方。”,“君王的室、座,更为高广,上面镶嵌着珍珠,名之曰狮子 床,上面铺上细毛布,一个众宝装饰的脚凳摆在上面。一般官员, 随自己的爱好,雕饰自己的座床,上面也装饰着珍宝。”这些说明, 当时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4. 宗教情况
婆罗门教处于上升时期。婆罗门在社会上很受尊重。当时吠 陀仪式盛行,祭祀活动很多,多数人信湿婆神。婆罗门教流行的同 时,佛教也流行。不过,哪里婆罗门教流行,那里佛教相对衰落。 佛教的大乘、小乘都有,但大乘的群众比小乘的人数要多。虽然在 西印度佛教日益削弱,但在东印度较为发达。佛教徒人数呈下降 趋势,但佛教寺院、庙、塔等仍大量存在。佛教徒依旧进行偶像崇 拜,这些人把佛陀看成是神的下凡,建造塑像给予崇拜。
5. 文化情况
教师很关心学生,还教学生劳动,对学生实行免费教育,除个 人服务外,不再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位于巴特那地区的那烂陀 大学是当时最有名的大学。该校的教师才能很高。该校学术风气 很浓,“请益谈玄,竭日不足;夙夜警戒,少长相成。”玄奘在该校从 事研究两年。这所大学有数千名学生与和僧徒。那烂陀大学主要 是佛教教育中心,从事宗教教育,可自由讨论。戒行清白,教规纯 粹,师生必须遵守。学校共有教师1 000人,学生上万人。戒日王 对这所世界著名的佛教研究中心那烂陀给予了大量捐赠。
玄奘在印度生活了大约15年,他考察了许多地 方,不仅研究了佛教,而且还认真研究了印度的社会、 风俗、历史等。因此,玄奘的著作对了解当时的印度起 到知识宝库的作用。
玄奘生于公元600年,死于664年,其兄为和尚, 他受兄长的影响出家为僧。他自幼勤奋好学,追求真 理,一心钻研佛经,对佛教深感兴趣。他去过中国不少 寺院,专门研究佛教。佛学名流和前辈长老对于佛法 部派各执一词,追求着细枝末节而忘掉了本体,摭拾了 花朵却丢弃了果实。于是便有地论学派南道和北道的 异学,是非纠缠不休。玄奘对此长期争论,深感茫然。 他深恐由于传译的乖讹错杂,以致不能明察究竟,于是 想要遍读佛典原文,求得印度龙宫的真经。当时适逢 国家昌盛之时,公元629年他以无与伦比的毅力,“负 起锡杖,掀起衣裳”前往印度。他从长安启程,背着灞 水而眺望,指向葱岭而迈步。道路漫长,备尝了艰难险阻。当时从 中国到印度有几条路可走,其中一条是经过中亚抵达印度。玄奘 选择了此路。他经过塔什干和撒马尔罕,于630年到达健陀罗、飒 秣建国等地,进入印度。从中国到印度,路上用了一年的时间。
越过大雪山,到了迦毕试国的首府,住在一个名叫希劳迦的佛 教寺院,从事有关研究。后来又游访了不少城市和佛教寺院。玄 奘在克什米尔呆了两年,在那里从事佛经研究。当时,克什米尔是 重要的佛教中心。后又来到旁遮普,访问了不少地方。之后他又 来到斯唐维血尔,当地有位名叫杰古博德的著名学者,与他一起研 究数月。然后他又来到曲女城这个北印度的重要政治中心,在这 里结识了戒日王皇帝,后来有多次交往。玄奘离开曲女城先后到 阿逾陀、钵逻耶伽、桥赏弥国、室罗伐悉底、劫比罗伐窣堵、拘尸那 揭罗、瓦拉纳西和吠舍厘等地。当他来到摩揭陀国波吒厘子城时, 当地已变得十分萧条。二百年前,当法显到印度时,波吒厘子城正 值笈多王朝统治,相当繁荣。这个城市不仅是一个大帝国的首都, 而且是个重要的文化中心。
玄奘访问了迦摩缕波国(在阿萨姆邦西部)。当戒日王得知玄 奘在迦摩缕波国时,他命令帕斯格尔沃尔玛带玄奘到曲女城。戒 日王在曲女城举行的佛教大会上,许多僧人和学者应邀前来参加。 戒日王希望玄奘也能前往出席。遵照戒日王的命令,帕斯格尔沃 尔玛带玄奘来到曲女城。抵达目的地时,玄奘受到众多王公和僧 人的热烈欢迎。后来他又与戒日王一起来到钵逻耶伽,戒日王曾 在那里做过很多慈善事业。
在戒日王特地邀请玄奘参加的曲女城佛教大会上,有二十多 个封建国王、四千个佛教徒和大约三千耆那教徒和印度教学者出 席。为了这次大会,戒日王事先在恒河西岸修建了一座大寺院,寺 院东边筑起宝台,台高一百多尺,寺庙内建有佛陀金像,像身高与 戒日王的身高不相上下,宝台的南边,又筑了大宝坛,那是专为金 佛像沐浴的地方。在宝坛东北十四五里,特别建筑了行宫。时值 二月,从初一开始,会上用佳肴招待僧侣和婆罗门,一直到二十一 日。从行宫到寺院,道路两旁都盖起楼阁,用数不清的玉石装饰 着。在大棚的西边不远的地方,国王让人为自己建造了住房。每 天清晨,抬着佛陀金像游行,将佛陀金像放在大象背上。大会的程 序以列队前进开始,队伍中有一尊由大象载着的黄金佛像,由戒日 王和帕斯格尔沃尔玛陪同。这时戒日王身着因陀罗服装,而帕斯 格尔沃尔玛身着大梵天的打扮,封建国王、高级官员、嘉宾和主要 僧人与学者则骑着大象紧随其后,缓缓而行,上百人的乐队乘着大 象,演奏着各种音乐走在街上。队伍过后,戒日王执行祭佛仪式。 戒日王把镶有珍珠的成千上万件丝绸衣服献给佛陀塑像,其他宝 贵的礼品这时也献给了佛像,向佛陀礼拜完毕后举行宴会。然后, 会议开始,玄奘解释大乘佛教的教义。婆罗门教徒因为戒日王对 佛教徒表示过分宠爱而深感愤怒,便雇了一名刺客来谋杀他。幸 而刺客的阴谋未能得逞。主犯受到惩罚,其余的人则被赦免。然 后大家又一起集会,玄奘被尊为贵宾,戒日王对他非常尊重。活动 持续了一月有余。一个月后,有人放火焚庙,当戒日王组织灭火 时,有人乘机向他袭击,但其阴谋也未能得逞,被戒日王的警卫当 场抓捕,后被监禁。经审问得知,一些婆罗门教徒因为戒日王对佛 教表示宠爱而嫉妒和不满,于是便雇了一个刺客,制造了这次谋杀 事件。有500名婆罗门涉及此案,最后主犯受到惩罚,其余的人则 被赦免。
曲女城的集会结束后,戒日王去了恒河与朱木拿河汇合处钵 罗耶伽(阿拉哈巴德)。这里每5年举行一次庄严的无遮大会,所 有封建国王和高级官员都参加这个重大的节日聚会,戒日王邀请 了玄奘一起参加。在那次大会上,戒日王进行了大量施舍。大会 共进行了75天,与会者中有从印度各地来的许多王公。第一天, 人们把佛像设在一个临时的庙宇里,奉上昂贵的祭品,表示虔诚。 第二天和第三天礼拜太阳神和湿婆神。第四天布施一万名佛教僧 侣。在以后的20天中布施婆罗门教徒。在以后的10天布施耆那 教徒和其他教派的教徒,在以后的10天救济乞丐。以后的一个月 中,布施穷人、孤儿和无助者。这时,5年来所积存的财富便消耗 一空。戒日王又散发他自己的珍宝和财物。他向自己的姐姐罗伽 室利讨了件普通旧外衣穿上,向十方佛陀顶礼。这种博爱和仁德 的例子,在印度历史上实属罕见。玄奘在印度多次会见过戒日王, 在《大唐西域记》中有这样的记载:
见了面,戒日王寒暄了一番,然后问我:“从哪国来? 到这里来打算做什么?”我回答说:“从大唐国来,是来求 法取经的。”戒日王问:“大唐国在哪里? 路途经过哪些地 方? 离这里多远?”我回答说:“在这里的东北方向,离这 里有几万里,也就是印度所说的摩诃至那国。”戒日王又 问:“曾听说摩诃至那国有位秦王天子,少年时代就聪明 伶俐,成年后勇猛异常。从前,前朝天下大乱,国家分崩 离析,战祸纷起,百姓惨遭荼毒。而秦王天子早就胸怀大 计,他大慈大悲,拯救人类,平定天下,风流教化传遍远 方。美德恩泽遍布四海。各国仰慕其公德,自称为臣;庶 民百姓感激他的养育之恩,都在演唱《秦王破阵乐》。我 们听到人们对他的赞颂,已经很久了。对他的品德给予 这么高的声誉,是确有其事吗? 所谓大唐国者,难道就是 这里吗?”我回答说:“是的,所谓至那,是过去王朝的称 号;大唐,那是我们现在的君主的国号。以前他还没有继 承王位时,被先帝封为秦王。现在已经做了国君,所以称 为天子了。在这之前的朝代,国运衰败,百姓失去君主, 因而战乱纷起,残害黎民。秦王天生抱负远大,他大发慈 悲怜悯之心,威风震慑天下,消灭了一切凶恶的敌人。从 此,八方安宁,万国都来朝拜进贡。——百姓没有犯法作 乱的。”戒日王赞叹说:“应该感激这位贤明而伟大的 君主。”
由此看出,当时印度对中国是相当了解的。玄奘回国后,不仅 做了大量翻译工作,译书54卷,1 335章,而且还写出了《大唐西域 记》这一不朽著作,它对了解当时印度的方方面面起了重要作用:
1. 政治情况
关于当时的政治情况玄奘写道:“戒日王是个仁慈的统治者, 他亲自管理广大领土的民政。”玄奘说他“孜孜不倦,竭日不足”,他 的行政管理很好,很重视人民的安全和幸福,“税额很轻”,因此人 民富裕幸福。人们有权自由迁移,从一个地方可迁入另一个地方。 不强迫工人从事各种劳役,“耕者只须缴纳收获量的六分之一”。 “国王的田地大体上分为四部分:一部分供国家之用,充祭祀的祭 品;第二部分用来封赠宰相大臣;第三部分赏给才高的学者;第四 部分赠予不同宗教团体,以求福德。所以赋税很轻,力役也少。” “商人为了营利,来往贩运商品,在津渡和关口缴纳轻微的税,然后 通过。国家营建,不白白役使劳力。根据工作完成情况给予报 酬。”公路宽阔而漂亮,路两旁绿树成荫,道路有很好的安全设施, 为行人提供各种方便,无不法之人干扰。刑法比笈多时期为严,通 常的惩罚是无期徒刑、充军和截肢。轻微的犯罪可以用钱赎罪。 有时用火、水等考验,决定被告是否有罪。尽管法律很严,犯罪的 事情却比笈多时期为多。但玄奘对印度人民的性格有很深的印 象,玄奘说他们:“于财无苟得,于义有余让。”
2. 社会情况
从玄奘的记载中得知,印度人简朴诚实,生活朴素,饮食简单, 牛奶、黄油,烙饼为主要食物,肉、葱、蒜等很少食用,“吃饭的器皿 不相传递,瓦和木头器皿一次性使用,用后就丢弃”,但种姓限制非 常严格,彼此接触受到限制,实行种姓内部通婚,“这四个种姓,清 浊不同,都在本种姓内婚娶,阔人与穷人彼此不互相婚配。父系亲 属和母系亲属,不互相婚娶。妇人一嫁,终年不能改嫁”。童婚非 常流行,妇女不盖头脸,妇女教育受到重视,寡妇殉夫流行,不准寡 妇再婚。人们喜好知识和艺术,梵文是学者的语言,僧侣在社会上 受到尊重。
3. 经济情况
戒日王时期人民幸福富裕,大多数人从事农业,并以此为生活 主要手段。吠舍主要从事商业,通过水路和陆路进行贸易。建筑 漂亮,玄奘见了非常惊奇,穷人的房子是用砖造的或用木头建造 的,建筑物上有各种工艺品,非常漂亮。据玄奘记载,“房舍、平台、 楼观,用木头制作屋顶,泥上石灰,盖上砖坯。有的很高,形式与中 国相同。房屋用茅草盖顶,或用砖盖,或用板盖。墙上涂上石灰作 为装饰,地面涂上牛粪认为洁净,应时的鲜花布撒其上,这是与中 国不同的地方。”“平民的房子,内部侈奢,外表简朴。内室和中堂, 高广不同。层台重阁,形制不拘一格。门向东开,君王座位也面向 东方。”,“君王的室、座,更为高广,上面镶嵌着珍珠,名之曰狮子 床,上面铺上细毛布,一个众宝装饰的脚凳摆在上面。一般官员, 随自己的爱好,雕饰自己的座床,上面也装饰着珍宝。”这些说明, 当时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4. 宗教情况
婆罗门教处于上升时期。婆罗门在社会上很受尊重。当时吠 陀仪式盛行,祭祀活动很多,多数人信湿婆神。婆罗门教流行的同 时,佛教也流行。不过,哪里婆罗门教流行,那里佛教相对衰落。 佛教的大乘、小乘都有,但大乘的群众比小乘的人数要多。虽然在 西印度佛教日益削弱,但在东印度较为发达。佛教徒人数呈下降 趋势,但佛教寺院、庙、塔等仍大量存在。佛教徒依旧进行偶像崇 拜,这些人把佛陀看成是神的下凡,建造塑像给予崇拜。
5. 文化情况
教师很关心学生,还教学生劳动,对学生实行免费教育,除个 人服务外,不再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位于巴特那地区的那烂陀 大学是当时最有名的大学。该校的教师才能很高。该校学术风气 很浓,“请益谈玄,竭日不足;夙夜警戒,少长相成。”玄奘在该校从 事研究两年。这所大学有数千名学生与和僧徒。那烂陀大学主要 是佛教教育中心,从事宗教教育,可自由讨论。戒行清白,教规纯 粹,师生必须遵守。学校共有教师1 000人,学生上万人。戒日王 对这所世界著名的佛教研究中心那烂陀给予了大量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