妓女祈雨
印度古代名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以及《莲
花往事书》(Padmapurāa)、《大事》(Mahā-vastu)等古籍中都有一个内容基本相同的故事。这个
故事就是鹿角先人的传说。这里对《罗摩衍那》中的这
个故事作一概括地介绍:
古时候,鸯伽国,由于国王卢摩婆陀的过错,发生 了旱灾,旱情十分严重。全国百姓无不遑恐。国王召 广闻博学、精通吠陀、熟谙世道的婆罗门入宫商议去旱 良策。这些婆罗门建议国王想尽一切办法把神通广大 的鹿角仙人弄到京城,把公主许配给他,借助他的法力 让天下雨。鹿角仙人生来就在森林苦行修道,与世隔 绝,不谙世事,没有见过女人,也不懂得女人的滋味。 国王听了几位婆罗门的建议,并与大臣们商议之后,便 派了一群模样俊俏的妓女到森林道院引诱鹿角仙人。 这些妓女身穿彩衣,打扮得花枝招展,妩媚动人。她们 的娇声俏语,百般风情,撩动得仙人欲静不能。结果, 鹿角仙人被引诱出山林,使天降大雨。国王把公主许 给了仙人。(参见季羡林译著《罗摩衍那》(卷一)《童年 篇》,第52—63页)。
佛典中也有类似的故事。譬如《佛本生故事》,第 526的内容大致如下:梵授王治世。一匹母鹿饮水,所 饮水中含有一个婆罗门小便中的精液。母鹿怀孕,生下一个儿子。 婆罗门收养了他,取名“鹿角”。老婆罗门死后,鹿角仙人禅定潜 修。天帝释惊恐不安,害怕失掉自己的宝座,于是,便想出一条妙 计。他三年不在迦湿国下雨。结果,全国大旱,民众恐慌。国王持 斋,仍无雨降。天帝释半夜来到王宫,告诉国王,久旱不雨的祸首 是鹿角仙人,如果派国王的女儿那里尼迦(Nainikā)去诱惑仙人, 同仙人干“不能用言辞来表达的事”(发生性关系),天就能下雨。 于是,公主冒充女苦行人来到山林,引诱从来没有见过女人的仙 人。仙人终于上了钩。天帝释大乐并立即降雨。(参见《季羡林学 术著作自选集》中的《原始社会风俗残余》)。
佛经《大智度论》卷十七:
过去久远世时,婆罗捺国山中有位仙人,仲春小便, 精液流盘中,麀鹿饮之,怀孕生子,头上生一角。仙人收 养了他。此后,一角仙人诅咒,天久不雨,五谷五果尽皆 不生。婆罗捺国王听了大臣的劝告,令淫女扇陀到山中 去引诱一角仙人。她先把果子送给他吃,又留他住下洗 澡。“女手柔软,触之心动,便复与诸美女,更互相洗。欲 心转生,遂成淫事,即失神通。天为大雨,七日七夜。”最 后淫女骑在一角仙人脖子上,回了城。(转引自《季羡林 文集》第八卷,第356页)。
关于妓女祈雨的故事不仅出现在印度史诗和佛典中,而且还 出现在古典梵文文学和佛教艺术浮雕中。除了印度,在其他一些 世界著名的寓言故事中也能找到。在中国也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 事。这个故事是在阿里·阿克把尔的《中国纪行》(Khatāy Nāmih),第十一章《妓院和妓女》中讲到的:官员犯了罪,本人斩 首,儿子充军,妻女贬入妓院。妓女除了供人寻欢作乐以外,还有 另一个职务:为公众祷雨。如果久旱不雨,官员启奏皇帝,皇帝就 命令妓女祷雨。奉派祷雨的妓女不准申诉。她们要同所有的相识 者诀别,并留下遗言,因为,如果求不下雨来就要统统斩首。祷雨 的办法是:妓女分组坐下,唱歌,奏乐;然后一组人起来,在十二个 地点跳舞,并做出一些奇怪的表演;一组演完,退出,另一组进来, 在菩萨面前跳舞,演戏。她们敲打着自己的脑袋,痛哭流涕。这样 表演很长时间,一个个都担心自己的性命,不吃,不睡,不休息,不 论白天、黑夜,发出令人心碎的哭声。巫人说:伤心的眼泪能带来 雨水。碰巧下了雨,她们都高兴。否则,天不下雨,发生了饥馑,几 千名妓女都被杀头。(参见上书,第352页)。
《中国纪行》写于回历922年,公历1516年,明朝正德十一年。 季羡林先生说:“这种利用妓女求雨的办法,以我孤陋,在中国史籍 中还没有读到过。但是,我认为,阿里·阿克巴尔的记载可能是真 实的情况。”(见上书同页)。既然在中国史籍中没有读到过,那么,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是中国本有的,还是从印度输入的? 季羡林先生倾向于后者。这个问题在这里不准备继续讨论。但应 该讨论的是:祈雨为什么一定要由妇女来承担?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该依据上述祈雨故事中的表演和程式 确定那是一种巫术,也即一种农业巫术。我们知道,原始农业是妇 女的发明和独由妇女承担的事业。那个时期的农业还处于采集或 掘棒耕作或刀耕火种阶段,生产技术十分简陋,还远没有灌溉的意 识和条件。那时的人类几乎完全靠天吃饭,天不下雨,那将意味着 饥馑。所以在原始农业中雨水是至关重要的。在原始思维中,土 地等于女性,土地的孕育和生产有赖于上天撒雨,而雨水就是上天 的精液。广而言之,水也即精。所以“使大地丰产的肥沃的雨水和 一切流水也能够使妇女多产。”(见布利弗特的《诸圣母》,430; 引自于德·恰托巴底亚耶的《顺世论》,第349页)。
既然雨水和水等同于精液,那么,要求得雨水就必须由妇女来 完成。而妇女自身有她固有的能量来影响,或诱惑上天下雨(撒 精)。这里的“影响”或“诱惑”含有难以抗拒的力量。妇女举行求 雨仪式就是企图利用妇女的这种难以抗拒的“影响”或“诱惑”力来 强制上天降雨。这里有几则生动的事例:在印度的米尔扎布尔 (Mirzapur)的一次长期干旱的场合中,“有三个垦殖者的家庭出来 的妇女,脱光自己一丝不挂,所有男子预先被驱逐出那个地点。其 中两个裸体妇女像牛一样肩上架着犁,第三个妇女手里握着犁柄。 后来她们开始仿效犁田的动作。”(引自德·恰托巴底亚耶的《顺世 论》,第350页)。“在北孟加拉每逢大旱拉杰班西人(Rajbamsis) 或科奇人(Kochs)的乡下妇女……将自己脱得寸缕不留,然后就 以这种赤裸裸的状态到她们的雨神面前去跳舞。”(同上)
类似的风俗不仅存在于印度,而且也遍及世界其他地区。
在乔治亚的高加索地区,如果干旱已延续了很久,待 嫁的姑娘们就成队(对)地肩套牛轭,由一个祭司手持缰 绳驾御着。她们就这样拉着套,同时祷告着、高声尖叫 着、哭着、笑着、涉过河流、泥潭和沼泽地。在特兰尼西亚 的一个地区,当田地干旱得龟裂时,姑娘们把衣服脱得精 光,由一个也是裸体的年纪较大的妇女领着,偷出一只整 地的木耙,并带着它越过田野来到一条溪流旁,在那里她 们把耙放到水里漂浮着。接着又坐上耙并在它的每个角 落上点起一个小火堆,持续燃烧一个钟头,然后把木耙留 在水里她们自己走回家去。在印度的一些地方也有类似 的求雨巫术:裸体的妇女们在夜里拉着犁越过一块田地, 这时男人们小心地避开这条道路,因为他们的出现将破 坏这个法术。(见弗雷泽的《金枝》,中译本,大众文艺出 版社1998年版,第107页)。
上述引文中的“尖叫、哭泣、大笑情节”类似于中国明代的妓女求 雨。这里有对上天的诱惑,也有对上天的祈求,即祈求上天的悲 悯。诱惑或祈求的目的在于求得上天射精(降雨)。在前面讲到的 妓女引诱鹿角仙人的故事的意义也在于此。显然,人类将自身生 产的能力和过程同自然的能力和过程混同起来,幻想利用前者,就 可以促进后者。这是原始思维的一个明显特征。
古时候,鸯伽国,由于国王卢摩婆陀的过错,发生 了旱灾,旱情十分严重。全国百姓无不遑恐。国王召 广闻博学、精通吠陀、熟谙世道的婆罗门入宫商议去旱 良策。这些婆罗门建议国王想尽一切办法把神通广大 的鹿角仙人弄到京城,把公主许配给他,借助他的法力 让天下雨。鹿角仙人生来就在森林苦行修道,与世隔 绝,不谙世事,没有见过女人,也不懂得女人的滋味。 国王听了几位婆罗门的建议,并与大臣们商议之后,便 派了一群模样俊俏的妓女到森林道院引诱鹿角仙人。 这些妓女身穿彩衣,打扮得花枝招展,妩媚动人。她们 的娇声俏语,百般风情,撩动得仙人欲静不能。结果, 鹿角仙人被引诱出山林,使天降大雨。国王把公主许 给了仙人。(参见季羡林译著《罗摩衍那》(卷一)《童年 篇》,第52—63页)。
佛典中也有类似的故事。譬如《佛本生故事》,第 526的内容大致如下:梵授王治世。一匹母鹿饮水,所 饮水中含有一个婆罗门小便中的精液。母鹿怀孕,生下一个儿子。 婆罗门收养了他,取名“鹿角”。老婆罗门死后,鹿角仙人禅定潜 修。天帝释惊恐不安,害怕失掉自己的宝座,于是,便想出一条妙 计。他三年不在迦湿国下雨。结果,全国大旱,民众恐慌。国王持 斋,仍无雨降。天帝释半夜来到王宫,告诉国王,久旱不雨的祸首 是鹿角仙人,如果派国王的女儿那里尼迦(Nainikā)去诱惑仙人, 同仙人干“不能用言辞来表达的事”(发生性关系),天就能下雨。 于是,公主冒充女苦行人来到山林,引诱从来没有见过女人的仙 人。仙人终于上了钩。天帝释大乐并立即降雨。(参见《季羡林学 术著作自选集》中的《原始社会风俗残余》)。
佛经《大智度论》卷十七:
过去久远世时,婆罗捺国山中有位仙人,仲春小便, 精液流盘中,麀鹿饮之,怀孕生子,头上生一角。仙人收 养了他。此后,一角仙人诅咒,天久不雨,五谷五果尽皆 不生。婆罗捺国王听了大臣的劝告,令淫女扇陀到山中 去引诱一角仙人。她先把果子送给他吃,又留他住下洗 澡。“女手柔软,触之心动,便复与诸美女,更互相洗。欲 心转生,遂成淫事,即失神通。天为大雨,七日七夜。”最 后淫女骑在一角仙人脖子上,回了城。(转引自《季羡林 文集》第八卷,第356页)。
关于妓女祈雨的故事不仅出现在印度史诗和佛典中,而且还 出现在古典梵文文学和佛教艺术浮雕中。除了印度,在其他一些 世界著名的寓言故事中也能找到。在中国也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 事。这个故事是在阿里·阿克把尔的《中国纪行》(Khatāy Nāmih),第十一章《妓院和妓女》中讲到的:官员犯了罪,本人斩 首,儿子充军,妻女贬入妓院。妓女除了供人寻欢作乐以外,还有 另一个职务:为公众祷雨。如果久旱不雨,官员启奏皇帝,皇帝就 命令妓女祷雨。奉派祷雨的妓女不准申诉。她们要同所有的相识 者诀别,并留下遗言,因为,如果求不下雨来就要统统斩首。祷雨 的办法是:妓女分组坐下,唱歌,奏乐;然后一组人起来,在十二个 地点跳舞,并做出一些奇怪的表演;一组演完,退出,另一组进来, 在菩萨面前跳舞,演戏。她们敲打着自己的脑袋,痛哭流涕。这样 表演很长时间,一个个都担心自己的性命,不吃,不睡,不休息,不 论白天、黑夜,发出令人心碎的哭声。巫人说:伤心的眼泪能带来 雨水。碰巧下了雨,她们都高兴。否则,天不下雨,发生了饥馑,几 千名妓女都被杀头。(参见上书,第352页)。
《中国纪行》写于回历922年,公历1516年,明朝正德十一年。 季羡林先生说:“这种利用妓女求雨的办法,以我孤陋,在中国史籍 中还没有读到过。但是,我认为,阿里·阿克巴尔的记载可能是真 实的情况。”(见上书同页)。既然在中国史籍中没有读到过,那么,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是中国本有的,还是从印度输入的? 季羡林先生倾向于后者。这个问题在这里不准备继续讨论。但应 该讨论的是:祈雨为什么一定要由妇女来承担?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该依据上述祈雨故事中的表演和程式 确定那是一种巫术,也即一种农业巫术。我们知道,原始农业是妇 女的发明和独由妇女承担的事业。那个时期的农业还处于采集或 掘棒耕作或刀耕火种阶段,生产技术十分简陋,还远没有灌溉的意 识和条件。那时的人类几乎完全靠天吃饭,天不下雨,那将意味着 饥馑。所以在原始农业中雨水是至关重要的。在原始思维中,土 地等于女性,土地的孕育和生产有赖于上天撒雨,而雨水就是上天 的精液。广而言之,水也即精。所以“使大地丰产的肥沃的雨水和 一切流水也能够使妇女多产。”(见布利弗特的《诸圣母》,430; 引自于德·恰托巴底亚耶的《顺世论》,第349页)。
既然雨水和水等同于精液,那么,要求得雨水就必须由妇女来 完成。而妇女自身有她固有的能量来影响,或诱惑上天下雨(撒 精)。这里的“影响”或“诱惑”含有难以抗拒的力量。妇女举行求 雨仪式就是企图利用妇女的这种难以抗拒的“影响”或“诱惑”力来 强制上天降雨。这里有几则生动的事例:在印度的米尔扎布尔 (Mirzapur)的一次长期干旱的场合中,“有三个垦殖者的家庭出来 的妇女,脱光自己一丝不挂,所有男子预先被驱逐出那个地点。其 中两个裸体妇女像牛一样肩上架着犁,第三个妇女手里握着犁柄。 后来她们开始仿效犁田的动作。”(引自德·恰托巴底亚耶的《顺世 论》,第350页)。“在北孟加拉每逢大旱拉杰班西人(Rajbamsis) 或科奇人(Kochs)的乡下妇女……将自己脱得寸缕不留,然后就 以这种赤裸裸的状态到她们的雨神面前去跳舞。”(同上)
类似的风俗不仅存在于印度,而且也遍及世界其他地区。
在乔治亚的高加索地区,如果干旱已延续了很久,待 嫁的姑娘们就成队(对)地肩套牛轭,由一个祭司手持缰 绳驾御着。她们就这样拉着套,同时祷告着、高声尖叫 着、哭着、笑着、涉过河流、泥潭和沼泽地。在特兰尼西亚 的一个地区,当田地干旱得龟裂时,姑娘们把衣服脱得精 光,由一个也是裸体的年纪较大的妇女领着,偷出一只整 地的木耙,并带着它越过田野来到一条溪流旁,在那里她 们把耙放到水里漂浮着。接着又坐上耙并在它的每个角 落上点起一个小火堆,持续燃烧一个钟头,然后把木耙留 在水里她们自己走回家去。在印度的一些地方也有类似 的求雨巫术:裸体的妇女们在夜里拉着犁越过一块田地, 这时男人们小心地避开这条道路,因为他们的出现将破 坏这个法术。(见弗雷泽的《金枝》,中译本,大众文艺出 版社1998年版,第107页)。
上述引文中的“尖叫、哭泣、大笑情节”类似于中国明代的妓女求 雨。这里有对上天的诱惑,也有对上天的祈求,即祈求上天的悲 悯。诱惑或祈求的目的在于求得上天射精(降雨)。在前面讲到的 妓女引诱鹿角仙人的故事的意义也在于此。显然,人类将自身生 产的能力和过程同自然的能力和过程混同起来,幻想利用前者,就 可以促进后者。这是原始思维的一个明显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