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山堂话本

2019-05-24 可可诗词网-通俗小说 https://www.kekeshici.com

        本名 《六十家小说》,分《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 闲》、《醒梦》 六集,每集分上下两卷,每卷各收话本五篇,合计六十 篇,故名 《六十家小说》。编印者为明嘉靖间洪楩。日本内阁文库藏残 本三册十五篇,无集名,不著序目及刊刻年月、姓氏。1929年,马廉 得见日本友人所示照片,由北京古今小品书籍印行会影印出版,因原 书板心有 “清平山堂” 四字,内容多系话本小说,马廉题书名日 《清 平山堂话本》。1933年,马廉在宁波发现清平山堂所刻印话本十二篇, 已无书名,书根有题字“雨窗集上”、“雨窗集下”、“欹枕集下”,即影 印出版,题名 《雨窗——欹枕集》。嗣后,阿英又发现清平山堂所印话 本残文二篇。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合马廉《清平山堂话本》、《雨 窗——欹枕集》影印出版,仍题《清平山堂话本》。1957年,上海古典 文学出版社出版谭正璧校注本。
        
        今本《清平山堂话本》共存小说话本二十七篇,附残文二篇。《柳耆卿诗酒 玩江楼记》叙北宋才子词人柳永戏弄歌妓周月仙事。《简贴和尚》叙墦台寺洪和 尚骗皇甫松妻事败被杀事。《西湖三塔记》叙南宋时乌鸡妖、獭妖、蛇妖害人, 被真人压于西湖三塔下之事。《合同文字记》叙北宋农民儿子刘安住孝义双全, 朝廷加赠陈留县尹事。《风月瑞仙亭》叙西汉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私自结合及相如 献赋为官事。《蓝桥记》叙裴航与仙女成亲自己也上升仙界事。《快嘴李翠莲》叙 北宋东京平民女李翠莲只因 “口嘴快些,凡向人前,说成篇、道成溜”被婆家 娘家不容忿而出家之事。《洛阳三怪记》叙炙干鸡、赤斑蛇、白猫精为怪害人被 降伏之事。《风月相思》叙明洪武时,冯琛与琼英恋爱婚姻事。《张子房慕道 记》叙张良见齐王韩信、大梁王彭越、九江王英布苦死因而入山修道事。《阴骘 积善》叙唐德宗时林善甫积阴德遭好报位至三公事。《陈巡检梅岭失妻记》叙宋 徽宗时陈辛赴广东某巡检任,行至梅岭失妻,三年后复得事。《五戒禅师私红莲 记》叙五戒禅师犯色戒后坐化,转世为苏子瞻,尽老而终,得为大罗天仙。《刎 颈鸳鸯会》叙蒋淑珍与邻里私通被丈夫杀死之事。《杨温拦路虎传》叙杨令公之 孙杨温与妻冷氏失散,与几起江湖好汉打交道,后与妻重聚事。《灯花轿莲女成 佛记》叙做花为生的张元善夫妻及其女成佛之事。《曹伯明错勘赃记》叙曹伯明 娶妓为妾,被妾苦害入狱,后得雪冤之事。《错认尸》叙钱塘商人乔彦吉久留汴 梁,归家见妻、妾、女俱押死狱中,投西湖身死。《董永遇仙传》叙东汉孝子董 永遇天庭织女事。《戒指儿记》叙北宋宰相陈太常之女与商人子弟阮华的恋爱婚 姻故事。《羊角哀死战荆轲》叙羊角哀与左伯桃的生死交情。《死生交范张鸡 黍》叙东汉张伯元与范式的生死交情。《老冯唐直谏汉文帝》叙八十多岁的冯唐 直言批评汉文帝,为受冤枉的魏尚呜不平的故事。《汉李广世号飞将军》,故事 皆隐括《史记·李将军列传》。《夔关姚卞吊诸葛》叙秀才姚卞与诸葛亮灵魂相 会,得其庇佑而成状元事。《霅川萧琛贬霸王》叙南朝吴兴郡楚霸王庙神灵显圣 索求祭祀,太守萧琛怒责之而止之事。《李元吴江救朱蛇》叙李元救龙子而得高 中为官之事。
        话本,就其本意来说,是指说话艺人讲说故事的底本。宋元时代,市民伎 艺繁多,其中之一叫“说话”,即讲说故事,犹如今天的说书。到了明代,有人 把其中的小说话本加以整理印刷,卖与识字者观赏,就取名叫 “小说”。所谓 “六十家小说”就是六十种小说话本 (即今日文体论所说的短篇小说)。话本小 说既是由说话伎艺发展而来,那未,它必然保留着说话伎艺的某些特点,故事 性强就是其重要艺术特点之一。《清平山堂话本》二十七篇小说,大多是据流传 的宋元说话艺人的底本刊印,它们都有很强的故事性。首先,故事必须有头有 尾。所谓头,指家庭出身,何方人氏。所谓尾,指主人公的终身结局,甚至还 说到子孙。如《杨温拦路虎传》,它的重点是叙述杨温遭遇几起江湖好汉,而小 说却从杨温的家庭出身说起: “话说杨令公之孙,重立之子,名温,排行第三, 唤做杨三官人。”接着又写他“娶左班殿值太尉冷镇之女为妻”,“不觉已过了三 年五载”。然后才入叙主题,即主要故事:遭遇几起江湖好汉。要叙其遭遇几起 江湖好汉,又从事情的缘由说起: “一日出街闲游”,在卦肆卜一凶卦,主有灾 殃,须出百里之外避避。这才引出杨温偕妻“去东岳还个香愿,祈禳此灾”,以 至遇见几起江湖好汉,失掉妻子,又找回妻子。故事的末尾又归结到作为一代 名将杨令公之后代应有的终身结果:“杨温和那妻子归京,上边庭立一件大大功 劳,直做到安远军节度使,检校少保。可谓是: 能将智勇安边境,自此扬名满 世间。”又如 《合同文字记》主要写安住孝义双全,故事却从老远说起: “话说 宋仁宗朝庆历年间,去这东京汴梁城三十里,有个村,唤做老儿村。村里有个 农庄人家,弟兄二人,姓刘,哥哥名刘添祥,年四十岁,妻已故,兄弟名刘添 瑞,年三十五岁,妻田氏,年三十岁,生得一个孩儿,名叫安住,年三岁。弟 兄专靠耕田种地度日。”结尾却写到: “ (刘安住) 夫妻二人拜辞两家父母,就 起程直到高平县,拜谢张学究,已毕,遂往陈留县,赴任为官。夫妻偕老,百 年而终。”这种故事的有头有尾——从安定经由小变故再回复到安定,给人一种 数十百年不变的稳定感,无论甚么事,经意外打破平衡后,必定又会回复到原 来的平衡状态,而且将永远如此平衡下去。这种稳定不变的心态,是中国封建 制农业社会在 “天不变道亦不变” 思想支配下形成的一种静止的甚至凝固的社 会心态。话本小说的强烈的故事性还表现在富于传奇色彩,所谓不奇则不传也。 《杨温拦路虎传》最富传奇色彩。杨温带着妻子到东岳烧香还愿。在离东岳不远 的仙居市的客店住下,一个武艺高强、智谋深邃的将门之子却被一伙强人劫去 了夫人和一千贯细软金珠富贵。小说解释道: “那杨三官人,是三代将门之子, 那里怕他强人,只是当下手中无随身器械。”又由于杨三官人自思 “我是将门之 家,却被强人劫了,我如今却有何面目归去”,因此流落街头,在茶坊巧遇当地 财主杨员外,在茶博士怂恿下,向员外讨得三贯钱。偶见一伙人簇拥着一个十 分高大汉子骑着高头大马过去。杨员外告知杨温,那是李贵,上东岳十年,打 尽天下使棒的,一连三年无对,今年又是没对,那利物,有一千贯钱,都属他。 杨员外要杨温去东岳做些杂手艺以便赚二三十贯钱,杨温却提出要上东岳与李 贵比棒。员外要杨温先与自己比一比,杨温不好打败员外。正迟疑间,马都头 来了,听说杨温要上东岳与李贵比棒,先夸赞李贵如何了得,后要杨温与自己 比试一番,杨温一棒打倒马都头,马都头向众社里人推荐杨温去东岳与李贵比 棒。次日杨温上东岳,见李贵狂妄自大,乃自称西京杨承局来看使棒,杨温一 棒打倒李贵,得了利物却遇李贵徒弟来邀打。杨温同杨员外结为兄弟,免了一 场纠纷。适逢员外父亲差人接员外回家,杨温经多次请求得随员外去见太公。那 知太公是个怪人,险些把杨温当着坏人绑了。杨温在客房听得某山寨大王来请 太公员外去北侃旧庄饮宴,说是夺得一个妇女,把来做押寨夫人。杨温喜道: “我浑家却在这北侃旧庄强人处。这大伯也不是平人。”次日杨温被员外打发先 走。杨温却于庄外草丛中藏身,见大伯员外骑马过去,乃尾随其后,寻到北侃 旧庄。大伯员外进庄,杨温伏于草丛思量夺回夫人。恰走出草丛,被二三十个 小娄罗缚了,解去一个庄所。庄中大王陈千却是杨温父亲帐下一名小卒。陈千 带一百人随杨温来北侃旧庄夺取夫人。杨温夺得夫人奔走,却被山寨大王杨达 追赶不舍。奔走之间,巧遇马都头带县司弓手出巡到此。一同迎敌杨达。杨温 一棒打倒杨达。主要故事结束于此,后面是五十字的结尾。几千字的短篇,却 叙述了如此曲折多变的故事。强烈的故事性之所以形成话本小说的艺术特点,是 因为说话伎艺是讲述故事给听众听,要让听众听得起劲,不致中途退场,重要 的是人物故事的开展与收束。因为人物的命运才是听众关心的。人物的命运只 有靠故事来展现才给人以具体、可感的形象,才能有艺术魅力,对听众有吸引 力。另外,说话伎艺特别加强故事性,还同听众的文化素养有关。说话伎艺的 欣尝者,一般都是城市下层民众,识字少,甚至不识字,通过故事来让他们感 受事物,了解事物,是符合他们的接受可能性的。
        宋元时代的说话伎艺,就其讲说故事这一点来说,同今天的说书相近,但 今天的说书就只是“说”,而宋元说话伎艺是有说有唱,表现在书面文字上就是 韵文散文相间组成,散文是讲说部分,韵文是吟唱部分。《清平山堂话本》二十 七篇,绝大多数章是韵文散文相间而成 (有的明代作品不是韵文散文相间而 成)。如 《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除 “入话” 一首七言八句,结尾两首七言四 句外,散文叙说中穿插的诗、词、曲、骈语,就是十首之多,字数约占散文部 分的五分之二。这里举两段以见其体例:
        
        这柳七官人在三个行首家中闲玩无事,一日,做一篇歌头曲尾。歌 云:
        十里荷花九里红,中间一朵白松松,白莲则好结藕吃,红莲则好 结莲蓬。
        结莲蓬,结莲蓬,莲蓬好吃藕玲珑。开花须结子,也是一场空。一 时乘酒兴,空肚里吃三钟。翻身落水寻不见,则听得采莲船上鼓打扑 冬冬。
        柳七官人一日携仆到金陵城外玩江楼上,独自个玩赏,吃得大醉, 命仆取笔,作一只词,调寄虞美人,乃写于楼中白粉壁上。其词曰: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 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 春水向东流。(这首词为南唐李后主所作,说话人顺手拿来算作柳永之 作。)

        
        以上两段诗词是作为故事人物的独白出现的。还有一种是说话人的口气,或 对环境作描写,或对人物外貌、心理作刻画。如《简帖和尚》 中有一段:
        
        去枣槊巷口,一个小小底茶坊。开茶坊人唤做王二。当时茶市方 罢,相是日中,只见一个官人入来。那官人生得:
        浓眉毛,大眼睛,蹶鼻子,略绰口。头上裹一顶高装大桶子头巾, 着一领大宽袖斜襟褶子,下面衬贴衣裳,甜鞋净袜。

        
        这一段骈语是对洪和尚的外貌描写。又如《西湖三塔记》中一段:
        
        宣赞将息得好,迅速光阴,又是一年,将遇清明节至。怎见得:
        家家禁火花含火,处处藏烟柳吐烟。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 杏花天。

        
        这四句七言是对清明季节花明柳暗景象及游人赏春的描写。又如《风月瑞 仙亭》中一段:
        
        相如与文君同下瑞仙亭,出后园而走。却似:
        鳌鱼脱却金钩去,摆尾摇头更不回。

        
        这两句七言是对司马相如、卓文君离卓家出走时的心理刻画。韵语最见光 彩的是《快嘴李翠莲记》和 《张子房慕道记》,都通过对白的韵语表现故事主人 公的思想、观点、性格、才能。如 《快嘴李翠莲记》中有这样一段:
        
        员外与妈妈听翠莲说罢,大怒曰:“因为你口快如刀,怕到人家多 言多语,失了礼节,公婆人人不欢喜,被人笑耻,在此不乐。叫你出 来,吩咐你少则声,颠倒说出一篇来,这个苦恁的好!” 翠莲道:
        爷开怀,娘放意。哥宽心,嫂莫虑。女儿不是夸伶俐,从小生得 有志气。纺得纱,绩得苎,能裁能补能绣刺。做得粗,整得细,三茶 六饭一时备,推得磨,捣得碓,受得辛苦吃得累。烧卖匾食有何难,三 汤两割我也会。到晚来,能仔细,大门关了小门闭。刷净锅儿掩橱柜, 前后收拾自用意。铺了床,伸了被,点上灯,请婆睡,叫声安置进房 内。如此伏侍二公婆,他家有甚不欢喜! 爹娘且请放心宽,舍此之外 直个屁。

        
        这段现在称为快板词的韵语,表现了李翠莲对爹娘公婆的恭敬孝顺之心,反 映出了她的多才多艺,也显示了她的文学才华。可是这样一个 “姿容出众,女 红针指,书史百家,无所不通”的青年女子,只因为“口嘴快些,凡向人前,说 成篇,道成溜,问一答十,问十答百”,凡事有自己的见解,竟为公婆不容,为 丈夫休弃回家,回家又为父母哥嫂不容,只得“剃了头发做师姑”。如上所引快 板词一样的韵语,在全篇小说中总共有三十段,韵语的字数大大超过散文的字 数,从结构上说,散文只是对韵语起串连作用,从人物形象塑造说,韵语是起 决定性作用的,李翠莲的思想、观点、性格、态度、心理、意志、才能等等都 从韵语中得到充分的展现。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可以说《快嘴李翠莲记》是 宋元话本小说的精萃之一。《张子房慕道记》,并非写神仙道化之事,而是突出 张子房慕道的缘由,以此来批判封建专制皇帝为稳固个人独裁统治而滥杀功臣。 这篇小说出现在明代前期是极富于现实斗争意义的。由农民起义领袖转化而成 的明朝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在自己登上封建帝王宝座之后,总疑心老朋友老部 下要夺自己的皇位,一再大兴党狱,滥杀曾经同自己一道战斗多年的大功臣。这 同由农民起义领袖而登上皇帝宝座的刘邦,绝相仿佛。《张子房慕道记》起着借 古讽今的作用,对明太祖大杀功臣进行有力的鞭打。小说中有这样一段对白:
        
        高祖问曰: “卿因何要入山慕道?”
        张良答曰: “臣见三王苦死,不能全终。”
        高祖曰:“那三王?”
        张良曰: “是齐王韩信、大梁王彭越、九江王英布。原来这三王, 忠烈直臣,安邦定国。臣想昔日楚王争战之时,身不离甲,马不离鞍, 悬弓插箭,挂剑悬鞭,昼夜不眠,日夜辛苦。这般猛将尚一命归阴,何 况微臣! 岂不怕死!”

        
        张良还有一诗当面批评汉高祖:“我去归山脱离灾,韩信遭计倒尘埃。因为 我王无正道,吕后定计斩英才。”这也可以说是作者对朱元璋的批评。这篇小说 突出的艺术特点也是韵文散文相间组成。除入话的七言四句外,有诗词二十七 首,其中高祖吟诗三首,说话人吟诗一首,张良母亲吟诗一首,张良吟诗二十 二首。张良吟诵的诗都表现了张良的思想、观点、理想、追求、见解、批评,是 小说人物性格的全面展现。举两首如下:
        
        慕道逍遥,修行快乐。粗衣淡饭随时着,草履麻鞋无拘束。不贪 富贵荣华,自在闲中快乐。手内提着荆篮,便入深山采药。去下玉带 紫袍,访友携琴享乐。

        
        表现了丢弃荣华富贵、避世隐居的自由任意的生活乐趣。
        
        游遍江湖数百州,人心不似水长流。受恩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 便可休。莫待是非来灌耳,从前恩爱反为仇。不是微臣归山早,服侍 君王不到头。

        
        对于圣心难测的、伴君如伴虎的险恶政治沙场,提醒人们千万小心,官高 爵显,尤需及早抽身,莫要如韩信等人一样,被人恩将仇报。
        话本小说的又一艺术特点,是篇首有入话,篇末有散场诗。《清平山堂话 本》二十七篇小说,除三篇因开头有缺损无从知其有无入话外,其余二十四篇 皆有入话 (《夔关姚卞吊诸葛》篇首标有 “入话”二字而无内容,估计乃板印 时漏刻)。二十七篇中除四篇因末尾有缺损无从知其有无散场诗外,其余二十三 篇,十九篇有散场诗,只四篇没有。入话,大多是七言四句或七言八句,也有 用几首诗词的,《简帖和尚》则是用短故事一则。入话,是说话人的开场白,也 是用来安顿已到听众,等待将到未到听众的手段,以便聚集更多的听众,得到 更多的报酬。在内容上,入话与正话总是有某种联系,或内容相似,如《简帖 和尚》又名 《错下书》,其入话则是 《错封书》。入话与正话之间,说话人用简 要语句联系起来,如《简帖和尚》在说完 《错封书》故事后,接着便说: “这便 唤做 《错封书》,下来说底便是 《错下书》。”或由正话主人公的诗作引入正话, 如 《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的入话为七言八句诗,接着说:“这首诗是柳耆卿题 美人诗。当时是宋神宗朝间……。”就进入正话。而 《西湖三塔记》的入话则是 串连九首诗词来说西湖风光,接着说:“今日说一个后生,只因清明,都来西湖 上闲玩,惹出一场事来。”入话与正话之间的联系是千姿百态的。入话都是富于 文学趣味的。散场诗也大多是五七言诗四句或八句。也有用一首词的,如《简 帖和尚》的散场诗为 《南乡子》词一首,《快嘴李翠莲记》的散场诗为 《西江 月》词一首。《张子房慕道记》的散场诗是用张良吟唱的一首劝世歌替代。散场 诗是正话结束之后的附加部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由说话人总括全篇大旨,对 听众进行劝戒,如 《曹伯明错勘赃记》,正话的结尾为: “曹伯明拜谢蒲左丞神 明报应。曹伯明回家,父子依旧开客店,过了一世。”接着为散场诗:“正是:画 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绝大多数散场诗都明显地表现出说话伎艺的 教化目的,这是传统的儒家教化文学观在市民文艺中的反映。晚明著名的通俗 小说家冯梦龙,把他搜集整理编辑刊印的 《古今小说》取名为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更是教化文学观的反映。
        从现代短篇小说艺术要求来看,《清平山堂话本》小说也有一个明显的优点, 就是短小。虽短小,但对社会生活的描写,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相当深刻生 动的。如 《简帖和尚》,只有五六千字,但对洪和尚的外形特点,诡诈伎俩,皇 甫松的粗暴性格,善良本心,小厮僧儿的活泼天真,本分诚实,都生动地刻画 出来了,给听众 (读者) 相当深刻的印象。对洪和尚的外貌描写,小说只用了 “浓眉毛,大眼睛,蹶鼻子,略绰口,头上裹一顶高样大桶子头巾,着一领大宽 袖斜襟褶子,下面衬贴衣裳,甜鞋净袜”,文字不多,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前 后共出现五次。这不论对听众或读者,都产生良好的效果。当洪和尚正月初一 带着骗来的妻子从大相国寺回家,自鸣得意地说出如何施展诡计骗得妻子时,其 丑恶灵魂就和盘托出了。皇甫松见到僧儿送来的洪和尚给妻子的书信和三件物 事,不弄清事情真相缘由,就叫出妻子,一个漏风掌打将去,并将妻子休了,其 简单粗暴的性格就跃然纸上。而一年后的正月初一,仍思量着自己的妻子,又 显示出他的善良本性。小厮僧儿送书被皇甫松捉住,辩解道:“一个官人教我把 三件物事与小娘子,不教把来与你。”这个话一连向皇甫松说了四次。这种幼稚 的辩解,活现出僧儿的稚气、活泼、天真无邪。
        《清平山堂话本》小说,显得粗糙,但是质朴,粗糙是其不足之处,质朴却 是它的特色,为文人创作所缺乏的。质朴之美,如山野春花,深山泉水,无人 工之巧,却天生丽质,令人陶醉而不知陶醉之所由。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