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九
京都花户子谭九,奉父母命,探亲于烟郊。策卫出门, 日已向夕,道遇一媪,衣悬鹑而跨白颠马,鞍辔华美。左右相追随,问小郎何往。谭以所之告。媪曰:“此去烟郊尚数十里,路多积潦,颇不易行。小郎不闻乎?风度蒲牢,都城漏下矣。荒野寂寥,保无有暴客相值?茅舍在迩,盍留一宿?翌日早行,得从容地。”谭正恇怯,闻言深荷其谊。媪策马先导,循僻径约二里许,隐隐见林际灯光。媪以鞭指示曰:“至矣。”纵辔即之,则矮屋两椽,土垣及肩。媪弃骑启扃,延客入室。
室中空无所有,唯篝灯悬壁,一少妇卧炕头哺儿。媪呼曰:“有客来,媳妇可速起。”妇徐起掠鬓,儿呱呱啼。媪探袖出胡饼一枚付之,啼始止。谭视妇,年可二十,泪睫惨黛,殊少欢容。媪曰:“汝起烧茶,老身送马便回。”言讫,出户牵马去。(妇)折穄引火于灯,着红布短袄,绿布裤,蓝布短袜,跋高底破红鞋,皆敝甚:露一肘一腓并两踵焉。谭年少口讷,不能致诘,但阴怜之。俄而媪还曰:“为还代步,致郎寂坐。渠宅上闻有客至,亦欲延款。老身辞以太晚。嘱为致意。”谭唯唯。媪曰:“奔驰半日,想客亦苦饥矣。媳妇备饭来,老身且出喂驴。”谭曰:“相扰何安,刍豆之费,临行当厚偿。”媪摇手曰:“莫漫作客套语,所值几何载?”既而饲驴已,妇陈列酒淆,瓦器绝粗,折稊为箸,以盆代壶,而淆皆鱼肉,但冷不中啖。媪移灯劝谭饮,谭辞不能釂,乃进饭。饭又冰冷,勉进一盛。
妇敛具去,相与坐话。妇就灯为儿捉虱。谭曰:“听姥言,似非京师人,娘子则又旗妆,敢问邦族?”媪曰:“诚如郎说,身本凤阳侯氏,因岁荒流离入京,为人缝纫补缀谋衣食,再醮此间村民郝四,近三十年,今成翁矣。生一女一子,女已适人,子为圬者,居城中。翁以衰耄,佣于野肆中,为人提壶涤器,小郎明日当过其处。见鸡皮白髭,耳后有瘤如卵大者,即是也。媳妇余氏,实宅上婢子。其主人为巴参领,久退闲,幼主袭职矣。适借马处也。”谭曰:“视姥家亦甚清苦,何苦盛设待客?”媪笑曰:“仓卒客值,茅舍主人岂能咄嗟办此淆膳;亦缘中元节,例分得宅上馂余。方愧亵渎,敢云盛设?”谭坐久颇倦,又不便偃息,乃出具就灯吸烟。妇频睃,有欲烟之色。媪察知其意,亟拊掌曰:“媳妇垂涎吃烟矣,小郎肯见赐否?”谭以烟囊付之,媪曰:“近以窘迫,不有此物已半年矣。那得有烟具?”谭乃并具奉之。妇吸之甚适,眉颦顿舒。媪视之,点首曰:“老身在世六十余年,不识此味,诚不解嗜痂者,何故好之如此?”谭曰:“亦事不解。第不会则已,学会,辄一刻不能离。宁可食无饭,不可吸无烟也。”媪大笑。谭曰:“娘子嗜此,予迟日当市具与烟来,作野人芹敬。”媪颔之。
谭出溲,见银河西耿,斜月在林,约略四更。媪扬声于室曰:“客不时欠伸,当使寝息。”谭应曰:“尚可稍坐。”媪曰:“勿太勉强,明日尚有路行,更有所恳,望留意。”谭问何事。媪惘然曰:“明日过市,苟见我家老翁,烦为致声,促其急送数缗钱来。但言家中吃着都尽矣。”谭曰:“无不尽心。”媪又赧然曰:“以贫故,并无被袱,一夜屈郎甚矣。”谭曰:“假一席地,得一夕安,已承厚贶,敢过望耶?”因各就枕。谭疲极,着枕便熟睡。既而梦回,觉草虫鸣于耳畔,萤火耀于目前,矍然惊起。则身卧松柏间,秋露泾衣,清寒砭骨。系驴树根上,龁草不休。茅舍无有,媪与妇并失所在。但见古冢颓然,半倾于蒿莱枳棘之中而已。不禁毛发森竖,急捉驴乘之,得得而驱。行三五里,天已向曙,稍稍心定。
抵烟郊事毕,复遵故道,小憩旗亭,有涤器老人,酷肖侯媪所述。询之,果郝四也。愈异之。引至僻处,告以前夜所遇。郝泫然曰:“据郎所见,真先妻与亡媳并夭孙也。先妻下世二年,亡媳去岁以难产,母子一夕皆死,讵意尚聚首地下哉?”谭亦恻然。又问:“巴参领为何如人?”郝曰:“某旗某佐领之父也,死已十余年矣。直北乔木处,即其墓道。亡媳,其家婢也。老朽夫妇,故其守墓人。往岁零雨,屋舍倾圮。佐领无力缮葺,老朽无容身处,故佣工于此,聊以自活。前日中元节,佐领展墓,犹焚船马数事。第不知亡妻借马,何事何之耳。”谭感叹久之。乃解囊赠以青蚨五百,俾具冥资,勿致魂馁。郝泣谢。谭归后,不欲食言于鬼,亟备纸烟具二枚,烟一封,重至其墓,祝而焚之。更访巴参领墓,果在直北数十武外。松柏森郁,有新碑可扪云。
《夜谭随录》为清代笔记小说集,全书四卷(或作十二卷),包括传奇和志怪小说一百六十篇左右,成书时间大约在作者四十四岁之际。自称“志怪之书”。《自序》说:“予今年四十有四矣,未尝遇怪,而每喜与二三友朋于酒觞茶榻间,灭烛谈鬼,坐月说狐,稍涉匪夷,辄为记载。日久成帙,聊以自娱。”《夜谭随录》的题材,有的摭自他书,不尽己出。如《佟奇角》、《夜星子》、《霍筠》等,均取材于袁枚的《新齐谐》。
其书大部分作品写的是鬼狐怪异,人妖艳遇的故事,有些作品涉及到了一些社会现实,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有些作品描写了北方景物和市井生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象《谭九》篇,通过写青年谭九探亲途中留宿于贫鬼家的经过,描绘了这家婆、媳、孙三人清苦困顿的生活图景。表面上写的是虚幻的鬼域,实际上反映了清代乾隆年间,京城一带下层人民,包括农民、城市贫民、奴仆等人艰苦贫困的生活处境。作品没有刻意追求情节的离奇,而着重生活细节的点染,写得情景逼真,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比较好的作品。
文章一开始,叙写了谭九探亲,路遇一媪,因日暮,则投宿其家。故事便由此展开了。篇中的第二段,写得十分精彩。作者用其简洁之笔,使一幅充满着浓郁生活气息之图景跃然纸上。那老媪一家三口清苦凄凉的情景,使读者悲怜之情为之以动,愤懑之感油然而生。
“室中空无所有,惟篝灯悬壁,一少妇卧炕头哺儿。”这与其说是个景,不如说是一幅动人的图画。看那陋室中一无所有,一只惨淡的篝灯下,一个年轻的母亲在炕头上蜷曲着身躯,正在用她那干瘪的乳房中所流出的淡淡的奶水,哺育着一个嶙峋骨瘦的婴儿。这与其说是一幅画,真不如说是一首诗,一支悲怆的歌。
那原为奴婢的年轻母亲,“泪睫惨黛,殊少欢容,”“着红布短袄,绿布裤、蓝布短袜、趿高底破红鞋,皆敝甚,露一肘一腓并两踵焉”。这一番人物白描让人痛不忍睹,落泪心酸。这正是对吃人的封建社会无声的控诉和反抗。
“妇徐起掠鬓,儿呱呱啼。媪探袖出胡饼一枚,付之,啼始止。”客人来了,那虚弱的母亲,轻轻地掠了一下垂在额前的鬓发,慢慢地从炕上起来。婴儿吮吸不到母亲的奶水,便哭叫起来。这时,老婆婆从袖中拿出一个胡饼,塞住了婴儿的小口,止住了啼声。这段描写细腻、逼真,生活味道浓厚。母亲的虚弱、婴儿的啼哭、婆婆的胡饼,奏出了一曲乾隆年间京都一带民不聊生、饥寒交迫的凄楚合声。
情节继续发展。饱含生活气息的“吸烟”一段,写得生动、细腻、巧妙,合乎情理,寓意深刻。
儿媳馋烟,但又不好意思开口,所以“频睃”。那与儿媳朝夕相处的婆婆却早已心领神会,于是,为使儿媳吸烟,不顾老面向谭乞讨,这写出了婆媳之间的情感,婆婆十分了解自己的儿媳,十分疼爱自己的儿媳,她们互敬互爱、相依为命。“谭以烟囊付之。媪曰:‘近以窘迫,不有此物已半年矣,那得有烟具?’谭乃并具奉之。”婆婆第二次为儿媳讨烟具,写得感人,合情合理,富有戏剧性。因“窘迫”非但无烟,而且无具矣。从而也不难看出当时劳动人民生活的单调贫乏、没有生气。
在《谭九》整篇的故事情节发展中,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又具有简洁、绝妙之处。象“见银河西耿,斜月在林”之自然景色的描写。银河向西方流去,月儿斜挂在树梢,四更时到,东方欲晓。作者借景写时,毫无赘笔。五更天亮,鬼必归,则媪劝谭九安息入睡,继而推动情节的发展。
“谭疲极,着枕便熟睡。既而梦回,觉草虫鸣于耳畔,萤火耀于目前。”故而“矍然惊起”,又发现自己身在古冢松柏间,“不禁毛发森竖”。这一段写得传神、合情入理。作者并没有直叙谭九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置身于荒野之中,而是通过“萤火”“草虫”这些自然景观的描写,来预示着谭九“梦回”,作者如此处理,使文章委婉、巧妙,富有韵味。而谭九发现自己在古冢松柏间,“不禁毛发森竖”这一笔又勾勒出了谭九的一副惊恐不安之状,写得形象、生动,真实。不仅如此,在叙述中,作者还抛出了一个悬念,使读者为之一惑,是谭九梦中投宿?还是投宿中的梦呢?这就增加了文章的魅力和色彩。给人以平中出奇之感。
谭九探亲事毕,在返回的途中,正遇涤器老人。这才恍然大悟,那婆婆、儿媳、孙子原来先后下世,已变为亡鬼。故事情节发展到此,以老翁的出现,才点明了谭九是夜遇亡鬼,以解悬念。
作者虚写鬼域,实际上再现当时社会及劳动人民生活的情景,这一虚一实,虚实结合,以虚衬实的写作手法,也正是这一类志怪小说的作者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法。以此影射了现实中封建社会的黑暗。
这篇故事虽然平淡无奇,但是我们却能透过这依稀的纱幕看到作者匠心独运之处,看到封建社会的衰败与劳动人民生活之困顿,看到了作者观念上的闪光的地方。
室中空无所有,唯篝灯悬壁,一少妇卧炕头哺儿。媪呼曰:“有客来,媳妇可速起。”妇徐起掠鬓,儿呱呱啼。媪探袖出胡饼一枚付之,啼始止。谭视妇,年可二十,泪睫惨黛,殊少欢容。媪曰:“汝起烧茶,老身送马便回。”言讫,出户牵马去。(妇)折穄引火于灯,着红布短袄,绿布裤,蓝布短袜,跋高底破红鞋,皆敝甚:露一肘一腓并两踵焉。谭年少口讷,不能致诘,但阴怜之。俄而媪还曰:“为还代步,致郎寂坐。渠宅上闻有客至,亦欲延款。老身辞以太晚。嘱为致意。”谭唯唯。媪曰:“奔驰半日,想客亦苦饥矣。媳妇备饭来,老身且出喂驴。”谭曰:“相扰何安,刍豆之费,临行当厚偿。”媪摇手曰:“莫漫作客套语,所值几何载?”既而饲驴已,妇陈列酒淆,瓦器绝粗,折稊为箸,以盆代壶,而淆皆鱼肉,但冷不中啖。媪移灯劝谭饮,谭辞不能釂,乃进饭。饭又冰冷,勉进一盛。
妇敛具去,相与坐话。妇就灯为儿捉虱。谭曰:“听姥言,似非京师人,娘子则又旗妆,敢问邦族?”媪曰:“诚如郎说,身本凤阳侯氏,因岁荒流离入京,为人缝纫补缀谋衣食,再醮此间村民郝四,近三十年,今成翁矣。生一女一子,女已适人,子为圬者,居城中。翁以衰耄,佣于野肆中,为人提壶涤器,小郎明日当过其处。见鸡皮白髭,耳后有瘤如卵大者,即是也。媳妇余氏,实宅上婢子。其主人为巴参领,久退闲,幼主袭职矣。适借马处也。”谭曰:“视姥家亦甚清苦,何苦盛设待客?”媪笑曰:“仓卒客值,茅舍主人岂能咄嗟办此淆膳;亦缘中元节,例分得宅上馂余。方愧亵渎,敢云盛设?”谭坐久颇倦,又不便偃息,乃出具就灯吸烟。妇频睃,有欲烟之色。媪察知其意,亟拊掌曰:“媳妇垂涎吃烟矣,小郎肯见赐否?”谭以烟囊付之,媪曰:“近以窘迫,不有此物已半年矣。那得有烟具?”谭乃并具奉之。妇吸之甚适,眉颦顿舒。媪视之,点首曰:“老身在世六十余年,不识此味,诚不解嗜痂者,何故好之如此?”谭曰:“亦事不解。第不会则已,学会,辄一刻不能离。宁可食无饭,不可吸无烟也。”媪大笑。谭曰:“娘子嗜此,予迟日当市具与烟来,作野人芹敬。”媪颔之。
谭出溲,见银河西耿,斜月在林,约略四更。媪扬声于室曰:“客不时欠伸,当使寝息。”谭应曰:“尚可稍坐。”媪曰:“勿太勉强,明日尚有路行,更有所恳,望留意。”谭问何事。媪惘然曰:“明日过市,苟见我家老翁,烦为致声,促其急送数缗钱来。但言家中吃着都尽矣。”谭曰:“无不尽心。”媪又赧然曰:“以贫故,并无被袱,一夜屈郎甚矣。”谭曰:“假一席地,得一夕安,已承厚贶,敢过望耶?”因各就枕。谭疲极,着枕便熟睡。既而梦回,觉草虫鸣于耳畔,萤火耀于目前,矍然惊起。则身卧松柏间,秋露泾衣,清寒砭骨。系驴树根上,龁草不休。茅舍无有,媪与妇并失所在。但见古冢颓然,半倾于蒿莱枳棘之中而已。不禁毛发森竖,急捉驴乘之,得得而驱。行三五里,天已向曙,稍稍心定。
抵烟郊事毕,复遵故道,小憩旗亭,有涤器老人,酷肖侯媪所述。询之,果郝四也。愈异之。引至僻处,告以前夜所遇。郝泫然曰:“据郎所见,真先妻与亡媳并夭孙也。先妻下世二年,亡媳去岁以难产,母子一夕皆死,讵意尚聚首地下哉?”谭亦恻然。又问:“巴参领为何如人?”郝曰:“某旗某佐领之父也,死已十余年矣。直北乔木处,即其墓道。亡媳,其家婢也。老朽夫妇,故其守墓人。往岁零雨,屋舍倾圮。佐领无力缮葺,老朽无容身处,故佣工于此,聊以自活。前日中元节,佐领展墓,犹焚船马数事。第不知亡妻借马,何事何之耳。”谭感叹久之。乃解囊赠以青蚨五百,俾具冥资,勿致魂馁。郝泣谢。谭归后,不欲食言于鬼,亟备纸烟具二枚,烟一封,重至其墓,祝而焚之。更访巴参领墓,果在直北数十武外。松柏森郁,有新碑可扪云。
《夜谭随录》为清代笔记小说集,全书四卷(或作十二卷),包括传奇和志怪小说一百六十篇左右,成书时间大约在作者四十四岁之际。自称“志怪之书”。《自序》说:“予今年四十有四矣,未尝遇怪,而每喜与二三友朋于酒觞茶榻间,灭烛谈鬼,坐月说狐,稍涉匪夷,辄为记载。日久成帙,聊以自娱。”《夜谭随录》的题材,有的摭自他书,不尽己出。如《佟奇角》、《夜星子》、《霍筠》等,均取材于袁枚的《新齐谐》。
其书大部分作品写的是鬼狐怪异,人妖艳遇的故事,有些作品涉及到了一些社会现实,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有些作品描写了北方景物和市井生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象《谭九》篇,通过写青年谭九探亲途中留宿于贫鬼家的经过,描绘了这家婆、媳、孙三人清苦困顿的生活图景。表面上写的是虚幻的鬼域,实际上反映了清代乾隆年间,京城一带下层人民,包括农民、城市贫民、奴仆等人艰苦贫困的生活处境。作品没有刻意追求情节的离奇,而着重生活细节的点染,写得情景逼真,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比较好的作品。
文章一开始,叙写了谭九探亲,路遇一媪,因日暮,则投宿其家。故事便由此展开了。篇中的第二段,写得十分精彩。作者用其简洁之笔,使一幅充满着浓郁生活气息之图景跃然纸上。那老媪一家三口清苦凄凉的情景,使读者悲怜之情为之以动,愤懑之感油然而生。
“室中空无所有,惟篝灯悬壁,一少妇卧炕头哺儿。”这与其说是个景,不如说是一幅动人的图画。看那陋室中一无所有,一只惨淡的篝灯下,一个年轻的母亲在炕头上蜷曲着身躯,正在用她那干瘪的乳房中所流出的淡淡的奶水,哺育着一个嶙峋骨瘦的婴儿。这与其说是一幅画,真不如说是一首诗,一支悲怆的歌。
那原为奴婢的年轻母亲,“泪睫惨黛,殊少欢容,”“着红布短袄,绿布裤、蓝布短袜、趿高底破红鞋,皆敝甚,露一肘一腓并两踵焉”。这一番人物白描让人痛不忍睹,落泪心酸。这正是对吃人的封建社会无声的控诉和反抗。
“妇徐起掠鬓,儿呱呱啼。媪探袖出胡饼一枚,付之,啼始止。”客人来了,那虚弱的母亲,轻轻地掠了一下垂在额前的鬓发,慢慢地从炕上起来。婴儿吮吸不到母亲的奶水,便哭叫起来。这时,老婆婆从袖中拿出一个胡饼,塞住了婴儿的小口,止住了啼声。这段描写细腻、逼真,生活味道浓厚。母亲的虚弱、婴儿的啼哭、婆婆的胡饼,奏出了一曲乾隆年间京都一带民不聊生、饥寒交迫的凄楚合声。
情节继续发展。饱含生活气息的“吸烟”一段,写得生动、细腻、巧妙,合乎情理,寓意深刻。
儿媳馋烟,但又不好意思开口,所以“频睃”。那与儿媳朝夕相处的婆婆却早已心领神会,于是,为使儿媳吸烟,不顾老面向谭乞讨,这写出了婆媳之间的情感,婆婆十分了解自己的儿媳,十分疼爱自己的儿媳,她们互敬互爱、相依为命。“谭以烟囊付之。媪曰:‘近以窘迫,不有此物已半年矣,那得有烟具?’谭乃并具奉之。”婆婆第二次为儿媳讨烟具,写得感人,合情合理,富有戏剧性。因“窘迫”非但无烟,而且无具矣。从而也不难看出当时劳动人民生活的单调贫乏、没有生气。
在《谭九》整篇的故事情节发展中,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又具有简洁、绝妙之处。象“见银河西耿,斜月在林”之自然景色的描写。银河向西方流去,月儿斜挂在树梢,四更时到,东方欲晓。作者借景写时,毫无赘笔。五更天亮,鬼必归,则媪劝谭九安息入睡,继而推动情节的发展。
“谭疲极,着枕便熟睡。既而梦回,觉草虫鸣于耳畔,萤火耀于目前。”故而“矍然惊起”,又发现自己身在古冢松柏间,“不禁毛发森竖”。这一段写得传神、合情入理。作者并没有直叙谭九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置身于荒野之中,而是通过“萤火”“草虫”这些自然景观的描写,来预示着谭九“梦回”,作者如此处理,使文章委婉、巧妙,富有韵味。而谭九发现自己在古冢松柏间,“不禁毛发森竖”这一笔又勾勒出了谭九的一副惊恐不安之状,写得形象、生动,真实。不仅如此,在叙述中,作者还抛出了一个悬念,使读者为之一惑,是谭九梦中投宿?还是投宿中的梦呢?这就增加了文章的魅力和色彩。给人以平中出奇之感。
谭九探亲事毕,在返回的途中,正遇涤器老人。这才恍然大悟,那婆婆、儿媳、孙子原来先后下世,已变为亡鬼。故事情节发展到此,以老翁的出现,才点明了谭九是夜遇亡鬼,以解悬念。
作者虚写鬼域,实际上再现当时社会及劳动人民生活的情景,这一虚一实,虚实结合,以虚衬实的写作手法,也正是这一类志怪小说的作者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法。以此影射了现实中封建社会的黑暗。
这篇故事虽然平淡无奇,但是我们却能透过这依稀的纱幕看到作者匠心独运之处,看到封建社会的衰败与劳动人民生活之困顿,看到了作者观念上的闪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