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孝丰知县李梦登事

2024-11-16 可可诗词网-古典小说 https://www.kekeshici.com

        往在都门阅邸报,有知县以断狱具词,不如令式,为巡抚劾罢者。其词痴绝,类科举帖括中语,人以为笑。乾隆三十八年中春,客宁绍道冯君馆舍,晏闲无事,相与举旧话,资谐谑。为诵狱词,座客皆拊掌。乡人陈君然闻之,愀然曰:“是前孝丰知县李梦登也,是古循吏,坐不谙官文书罢去,县人至今思之,可慨也!”因询陈君,具得其始末。梦登,福建某县人,乾隆某年举于乡。庚寅除孝丰知县。孝丰为湖州下县,风俗淳朴,称易治。梦登既除吏,不携家室,与同志三数人,惘惘到县,皆絮袍布被,挟册自得。始谒巡抚,门者索金不应,因持刺不得入。梦登则绳床坐军门,竟日不去。曰:“予以吏事见,非有私谒,俟公他出,即舆前白事,奚以门者为?”门者闻之。勉为通谒。巡抚察其状,戒之曰:“君悃偪无华饰,甚善。然未闲吏事,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书者,致幕下。庶几佐君不逮。”梦登前曰:“孝丰俸入, 岁不过三十斤,不能供幕客食。且梦登与偕来者,三数孝廉,皆读书服古,朝夕讲求,宜若可恃。”孝廉者,流俗用文语称乡举贡士也。巡抚哂之。无何,卒用公式劾免,历官才三阅月云。梦登居官,出无仪卫,门不设监奴,有质讼者,直诣厅事。梦登便为剖析,因而劝谕之,两造皆欢然以解。比出县门,终不见一胥吏。胥吏或请事,则曰:“安有子女白事父母。转为奴隶勾检者,若辈必欲谋食,盍罢为农。否则请俟梦登去耳。”县庭无事,辄独行阡陌间,询农桑若比闾细事,遂与父老商榷利病。或遇俊秀子弟,执手论文,娓娓竟日,县人初不知为长吏,后乃习而安之。间或以公事道出邻县,遇哄斗者,辄为停舆,言:“讼庭无诣,一朝之忿,他日终悔之,徒饱胥吏橐。甚无谓。”斗者非部民,往往投拜舆下,即时散去,其长吏不知也。梦登通形家言,环历县境,谋所以利之。登高而视,喟然曰:“县衙右隙穿井,当有举科第者。”后人用其说,果验。时孝丰百余年不登大比矣,县人因呼为李公井。故事,知县抵代程限,需两阅月。簿籍繁委。不易穷竟。梦登之罢官也,代者至门,禅印讫,长揖而去。问库廪官物,犹前官封职也。稽文案簿籍, 曰:“自有主者。”察狱讼、曰:“悉劝平之。”后官或访焉。则绨袍把故书,见人呐呐无他语,终竟亦不报访也。然不自省得谴所由,以书编抵同官曰:“梦登为县仅三月,未尝得罪百姓,有事未尝不尽心,然竟坐免何故?”因乞为侦状。盖终已不晓狱词非格也,闻者悯焉。梦登罢官窭甚,不能归,百姓争食之。负贩小民,各以所羡果蔬粟米,侵晓杂沓投门外。比门启,取给饔飧,亦不辨所以来。无则闭关槁卧。然闲居周一岁,未尝有大匮乏。最后,县人醵金为治归计,并制青盖为赠,题名至万人,荣其行。初梦登在官,独行村落间,闻老妇哭而哀,询之,云夫死子贫。不能养。梦登恻然,召其子赐钱二缗,俾市易逐什一。其子后稍俗,至是纠尝受惠于梦登者,凡数辈,徒步负担送梦登抵其家。
        这篇描写清官的文言短篇小说选自《实斋文集》。它与一般描写清官的作品不同,以叙事的形式,写一个“书呆子”、“老实头”式的清官,虽然政绩突出,百姓拥戴,却只因为不会写公文而被劾免官职的故事。
        作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小说开篇没有急于“书孝丰知县李梦登事”,而是从大处着墨,首先提出“有知县以断狱具词,不知令式,为巡抚劾罢者”这个问题,唤起读者的注意。“晏闲无事,相与举旧话,资谐谑。为颂狱词,座客皆拊掌”,点明当时封建制度下官场的污浊风气;同时,表明作者和他的友人的态度和立场。
        第二部分,写梦登赴任,谒见巡抚的经过,道明他被劾免官职的原因。“梦登既除吏,不携家室,与同志三数人,惘惘到县,皆絮袍布被,挟册自得。”这种粗线条勾勒的写法,生动地描绘出梦登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为下文叙述梦登突出的政绩和劾免官职的原委作好铺垫。接着,写梦登谒见巡抚的具体经过:门者索金,梦登不予,被拒之门外。但是,他“则绳床坐军门,竟日不去”,门者无法,“勉为通谒”。紧接着,作者用较多笔墨叙写巡抚与梦登的对话,这是小说的题旨所在,需细细揣味。巡抚戒之曰:“君悃偪无华饰。甚善。然未闲吏事,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书者,致幕下,庶几佐君不逮。”这分明告诫梦登,官运亨通的要旨是要会写公文,毫不掩饰清朝官场用人的内幕。然梦登不谙世故,书生气十足,当场而折:“孝丰俸入,岁不过三十斤,不能供幕客食。且梦登与偕来者,三数孝廉,皆读书服古,朝夕讲求,宜若可恃”。他性倨,少礼,顶撞自己的上司,给自己为官的命运种下祸根。因此,巡抚奚落嘲笑他“不谙官文书”,“卒用公式劾免”。这就揭示出清朝官场的腐败与黑暗,也就是说,梦登这样不会写公文的清官,即使政绩再好,也不为统治者所用;反过来说,如果贪官只要公文格式写得对头,又会奉承拍马,那么他的官运就是亨通的。
        第三部分,叙述梦登为官时的政绩。这里,作者将梦登为官时的几个故事集中起来,写得平正通达,读来令人感到真实、亲切,犹如今日影视文学中的蒙太奇镜头,多方面地展示了他的思想性格。
        请看从小说中摘举的几个片断:
        一、梦登居官,出无仪卫,门不设监奴,有质讼者,直诣厅事。梦登便为剖析,因而劝谕之,两造皆欢然以解。
        二、县庭无事,辄独行阡陌间,询农桑若比闾细事,遂与父老商榷利病。或遇俊秀子弟,执手论文,娓娓竟日,县人初不知为长吏,后乃习以安之。
        三、间或以公事道出邻县,遇哄斗者,辄为停舆。言:“讼庭无诣,一朝之忿,他日终悔之,徒饱胥吏囊,甚无谓”。斗者非部民,往往投拜舆下,即时散去,其长吏不知也。
        四、梦登通形家言,环历县境。谋所以利之。登高而视,喟然曰:“县衙右隙穿井,当有举科第者”。后人用其说,果验。
        第一件事,说明梦登廉正清明,不是只知循规蹈矩,照章办事的平庸之辈,也不是依仗权势,鱼肉乡里的昏聩之官。第二件事,表明梦登作风朴实,平易近人,能够体恤下情,与下层社会的人民群众有广泛的联系。第三件事,显示出梦登具有适合下层社会群众的独特的吏治作风,“讼庭无诣”,“徒饱胥吏囊”,称得上是清官廉洁无私的心曲。第四件事,今天看来,虽有些荒唐,但这事发生在清朝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我们不能苛求古人。须知,在那个时代里封建官吏能运用“风水”之说,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亦是说明梦登求贤若渴,很会辨识人才。总之,梦登有突出的才干,尽管百姓拥戴,政绩突出,清代官场上也不能容有他的存身之地。读来的确令人嗟叹、惋惜。
        第四部分,写梦登罢官后的情况,主要从梦登与新任知县交接工作和众百姓帮助他脱离厄境两个方面去写,前者说明梦登是克职尽守,治理有方的清官;后者表明梦登与下层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反映出民心的向背。这段文字中,作者揭示出梦登罢官后的思想活动和心理变化,他自认为对官事“未尝不尽心”,又“未尝得罪百姓”,“然竟坐免何故”,百思不得其解,终了也“不晓狱词非格也”。同时,深刻地谴责了巡抚代表的封建统治者刻薄少恩,对清官横加打击的丑恶行径。接着,作者的笔锋转向梦登与百姓的关系,梦登陷入厄境,“百姓争食之”,送来“果蔬粟米”,“侵晓杂沓投门外”、“亦不辨所从来”;“为治归计”,众百姓集资捐助,“制青盖为赠,题名万人,荣其行”,等等。直叙其事,没有半点议论文字插入,但抑扬褒贬的情感溢于言表,全藏于叙述文字之内。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评价战国时代文章的写作特色时说:战国文章“深于比兴,深于取象”,又说:“未尝离事而言理”。前者是说战国文章善用比喻,善于比事连类,阐明道理;后者是说战国文章说理寓于形象性。笔者认为:如果用其衡之他写的这篇文言短篇小说,亦是当之无愧,恰如其分的。《书孝丰知县李梦登事》的宏旨在于揭露清代官场腐败与黑暗的内幕,阐明和颂扬的道理是:吏治要清廉,任人要唯贤。但是,整篇小说丝毫没有枯燥说教之嫌,而是寓理于叙事之中,寓理于形象之中,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