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铁椎传

2019-05-24 可可诗词网-古典小说 https://www.kekeshici.com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尚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肋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摺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 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尝夺取诸响马物,不顺者辄击杀之;众魁请长其群,吾又不许,是以仇我。久居此,祸必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
        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勿声,令贼知汝也!”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纵马奔客,曰:“奈何杀吾兄!”言未毕,客呼曰:“椎!”贼应声落马,人马尽裂。众贼环而进,客从容挥椎,人马四面仆地下,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粟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但见地尘起,黑烟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魏禧论曰:子房得沧海君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大铁椎其人与?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 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与?抑用之自有时与?子灿遇大铁椎为壬寅岁,视其貌,当年三十,然则大铁椎今四十耳。子灿又尝见其写市物帖子,甚工楷书也。

        魏禧的《大铁椎传》选自《虞初新志》(清·张潮辑)卷一。素以文辞简洁、刚劲著称的勺庭先生,以其如椽巨笔,缜细入微地刻画了一位有胆识,重气节、奇勇无比的侠义怪杰“大铁椎”的鲜明形象。故事取材于当时流传很广的一则传闻,写大铁椎如何从仰慕某君盛名而来,到怎样毅然弃绝归去的经过。作者系感慨于“天生异人”的无用武之地,以浓淡有致、起落相间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明末清初百姓伤乱、志士抱恨、人心哀悲的社会画面。行文情感真挚,憎爱分明。愤懑疾呼遍布,民族激情浓烈,时时唤起明末遗民深切的亡国之痛,吐振聩发蒙之声。文字质朴、冷峻,流畅自如。结构事端精巧有序,阐发议论纵横热切,殷殷如诉。全篇一气呵成,使作者一生结纳贤豪,抗清复明的夙愿,点点滴滴凝聚于纸笔,清澈可见。
        全篇叙事、写人、议论、条分缕析,主旨明确。主人公大铁椎形象的刻画颇具特色,以传闻故事的始末进展,分三节叙述联缀;且巧为铺排,逐次演进。先写大铁椎“始闻名”而来。推出人物,顺理成章;继以其认定“宋将军”的“皆不足用”,慷慨陈词欲辞归;末以一场近似表演的挥椎搏杀,在远去的腾马飞尘中,留下了大铁椎的豪胆与英气。篇尾单题“魏禧论曰”。上下勾联,直抒胸臆,点明主题。作者笔驰经纬,辞浅清深,趣旨所在,令人难忘。
        小说中的人物形貌描摹,处处皆以白描速写,别具一格。但见作者笔下的大铁椎:“貌甚寝”、“语楚声”、“不冠不袜”,白布缠足,蓝巾裹头;行则“罕言语”,食则“健啖”。虽寥寥几笔,已将大铁椎的体貌、语声、行止、衣着甚至吃相,凡与众不同之处,从头到脚均一一细笔列出。主人公给人的头一个印象,唯有“怪奇”二字。然而作者意犹来竟,又推波助澜,在笔锋回转处,专力描刻起那指代姓名的器物“大铁椎”来。那椎“重四五十斤”、夹于“右肋”下,“饮食拱揖不暂去”,更“柄铁摺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大许”。对器物的又一番详写,使这件须臾不离身的独特兵刃,同人物紧紧地合为统一体。在作者的眼里,人已“怪奇”,椎亦“怪奇”,如同孙猴的金棒,李逵的板斧,已是椎如人,人即椎。人的性格特征也赋予了“物”,以大铁椎为其名号,真是极生动极妥帖的。有趣的是作者又着意地添上了令人惊诧的一笔:除椎之外,“一物无以持”,唯“腰多白金”。这既暗示了大铁椎的身份来历,又设下悬念,令“宋将军”一类“俱不敢问”。不过,作者却心明眼亮,喜出望外;这位“貌寝”、“楚声”、“少语”、“健啖”铁椎夹肋,白金缠腰,一身豪胆英气的人物,正是魏禧所朝思暮想的俊贤侠士。
        文章的字里行间,盈溢着作者对大铁椎的仰慕之情,原是不足怪的。据《国朝耆献类征初编》记载,魏禧常“思广接天下人物……闻有隐逸道德之士,则崎岖山水造访请益”,可见其思贤若渴,对身怀绝技的奇勇之士当是竭尽心力以求之。对大铁椎这样的人物或许更是心仪神交已久了。
        文中大铁椎三称“吾去矣”是作者的神妙之笔。它记述人物的言行,揭示其性格与思想,既有承转联缀的功用,更是全篇画龙点晴之处。
        首称“吾去矣”,是在“夜半同寝”时。但闻“言讫”,人亦“不见”,唯有“窗户皆闭”。至天明“寝而醒 ,客则鼾睡炕上”。大铁椎来无踪去无影、身手不凡,确实令人惊叹。然而,穿堂入室仅仅是小试锋芒。作者此处记叙,意在表明单以“怪奇”二字评定,实不足论。
        二称“吾去矣”,已是大铁椎决意辞别之后。这一段文字以人物语言为主,与前文的形貌刻画成强烈的对照。“始闻汝名,以为豪”,说明投奔的原因,但并不轻信;先前的一向“与人罕言语”原来是冷眼相观,暗中审度;当初“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亦是不肯贸然表明自己的真实身分。如今一旦认定了“宋将军”的名实不符,便立刻严正地申明:“吾去矣”。作者对大铁椎无用武之地的遭遇,怀满腹同情与惋惜。笔下倾注了对主人公机警、沉稳、智勇双全、胸怀大志的钦慕与赞赏。同时,借“宋将军”之口表示出“强留”的挽意,无疑是魏禧寻觅知音所发出的肺腑心声。然而大铁椎却以与“响马”“仇我”结怨为由,况且“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表明了虽恶战在即,却并无所惧,只恐“久居此,祸必及汝”的侠士义节。魏禧久存“一腔热血,亦欲一用”的宏大报负。所谓“非用于君,则用于友”,无奈苦于“悠悠泛泛,无所用之。又安能禁宝剑沉埋之恨?”(见魏禧《复六松书》)这一段对话非常精彩。写“宋将军”的执意“强留”、欣然“助战”,“力请”随行,句句显其“自负”的性格特征,以反衬出大铁锤的豪爽与智勇。写主人公的慷慨陈词,光明磊落、铿锵有力,寄托了作者羞于与不思图复的亡国者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
        三称“吾去矣”,选在“鸡鸣月落”,星光稀照,“百步见人”的旷野之中。作者将透视点定在宋将军观战藏身的“空堡”上,有意让宋将军亲眼目睹了大铁椎面对“二十余骑”和百余“弓矢者”的围攻。“从容挥锥”,“杀三十许人”的一场真正的恶战。在“宋将军”眼里,大铁椎驰骋击杀,果然是人怪椎奇,形同一体;声到椎到,奇勇非常。只见“贼应声落马”,“四面仆地”“人马尽裂”。再看所谓的“宋将军”,早已吓得“屏息观之,股栗欲坠”了。一褒一贬,人物性格互成映衬,对比强烈。
        魏禧通古博今,史称“论史斩斩见识议”(《清史稿》卷484)。行文长于议论,善在文章结尾处引经据典,以“魏禧论曰”秉笔直书,畅达心意。本文中他将大铁椎比做秦汉之际的沧海君,唤人忆起博浪沙椎杀秦始皇的壮举;又指评《中兴遗传》里南宋爱国抗敌功臣,言辞激越撼人,仿佛吟出洗却“靖康之耻”“还我河山”的悲歌。他大胆提出:“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与“抑用之自有时”的疑问,实际上仍然是对身处朝代更迭,亲眼所见明末遗民的日益分化而发出的痛心疾呼。文中设问,自然巧妙,饱含激情。全篇文辞遒劲而热切,袒露心扉,揭示全文主旨,一语中的。
        古代小说中“尊侠尚义”的传统在魏禧的笔下得到极好的运用与阐发。《大铁椎》一文着重刻划人物的形象与性格,或述其言行,恰似身临其境;或记人传语,亦如目睹耳闻。更兼以作者感慨与胸臆的融汇其中,使人物形神兼备,英气逼人,颇得左丘、苏洵遗风。与《留溪外传》(明·陈鼎撰)里同一内容的短篇相比较,勺庭先生仍将以其文质俱佳而居首位。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