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温酒斩华雄(第五回节选)
且说北平太守公孙瓒,统领精兵一万五千,路经德州平原县。正行之间,遥见桑树丛中,一面黄旗,数骑来迎。瓒视之,乃刘玄德也。瓒问曰:“贤弟何故在此?”玄德曰:“旧日蒙兄保备为平原县令,今闻大军过此,特来奉候,就请兄长入城歇马。”瓒指关、张而问曰:“此何人也?”玄德曰:“此关羽、张飞,备结义兄弟也。”瓒曰:“乃同破黄巾者乎?”玄德曰:“皆此二人之力。”瓒曰:“今居何职?”玄德答曰:“关羽为马弓手,张飞为步弓手。”瓒叹曰:“如此可谓埋没英雄!今董卓作乱,天下诸侯共往诛之。贤弟可弃此卑官,一同讨贼,力扶汉室,若何?”玄德曰:“愿往。”张飞曰:“当时若容我杀了此贼,免有今日之事。”云长曰:“事已至此,即当收拾前去。”
玄德、关、张引数骑跟公孙瓒来,曹操接着。众诸侯亦陆续皆至,各自安营下寨,连接二百余里。操乃宰牛杀马,大会诸侯,商议进兵之策。太守王匡曰:“今奉大义,必立盟主;众听约束,然后进兵。”操曰:“袁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汉朝名相之裔,可为盟主。”绍再三推辞。众皆曰:“非本初不可。”绍方应允。次日筑台三层,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钺,兵符将印,请绍登坛。绍整衣佩剑,慨然而上,焚香再拜。其盟曰:
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绍等惧社稷沦丧,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读毕,歃血。众因其辞气慷慨,皆涕泗横流。歃血已罢,下坛。众扶绍升帐而坐,两行依爵位年齿分列坐定。操行酒数巡,言曰:“今日既立盟主,各听调遣,同扶国家,勿以强弱计较。”袁绍曰:“绍虽不才,既承公等推为盟主,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国有常刑,军有纪律;各宜遵守,勿得违犯。”众皆曰:“惟命是听。”绍曰:“吾弟袁术总督粮草,应付诸营,无使有缺。更须一人为先锋,直抵汜水关挑战。余各据险要,以为接应。”
长沙太守孙坚出曰:“坚愿为前部。”绍曰:“文台勇烈,可当此任。”坚遂引本部人马杀奔汜水关来。守关将士,差流星马往洛阳丞相府告急。董卓自专大权之后,每日饮宴。李儒接得告急文书,径来禀卓。卓大惊,急聚众将商议。温侯吕布挺身出曰:“父亲勿虑。关外诸侯,布视之如草芥;愿提虎狼之师,尽斩其首,悬于都门。”卓大喜曰:“吾有奉先,高枕无忧矣!”言未绝,吕布背后一人高声出曰:“‘割鸡焉用牛刀?’不劳温侯亲往。吾斩众诸侯首级,如探囊取物耳!”卓视之,其人身长九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关西人也,姓华,名雄。卓闻言大喜,加为骁骑校尉,拨马步军五万,同李肃、胡轸、赵岑星夜赴关迎敌。
众诸侯内有济北相鲍信,寻思孙坚既为前部,怕他夺了头功,暗拨其弟鲍忠,先将马步军三千,径抄小路,直到关下搦战。华雄引铁骑五百,飞下关来,大喝:“贼将休走!”鲍忠急待退,被华雄手起刀落,斩于马下,生擒将校极多。华雄遣人赍鲍忠首级来相府报捷,卓加雄为都督。
却说孙坚引四将直至关前。那四将?——第一个,右北平土垠人,姓程,名普,字德谋,使一条铁脊蛇矛;第二个,姓黄,名盖,字公覆,零陵人也,使铁鞭;第三个,姓韩,名当,字义公,辽西令支人也,使一口大刀;第四个,姓祖,名茂,字大荣,吴郡富春人也,使双刀。孙坚披烂银铠,裹赤帻,横古锭刀,骑花鬃马,指关上而骂曰:“助恶匹夫,何不早降!”华雄副将胡轸引兵五千出关迎战。程普飞马挺矛,直取胡轸。斗不数合,程普刺中胡轸咽喉,死于马下。坚挥军直杀至关前,关上矢石如雨。孙坚引兵回至梁东屯住,使人于袁绍处报捷,就于袁术处催粮。
或说术曰:“孙坚乃江东猛虎;若打破洛阳,杀了董卓,正是除狼而得虎也。今不与粮,彼军必散。”术听之,不发粮草。孙坚军缺食,军中自乱,细作报上关来。李肃为华雄谋曰:“今夜我引一军从小路下关,袭孙坚寨后,将军击其前寨,坚可擒矣。”雄从之,传令军士饱餐,乘夜下关。是夜月白风清。到坚寨时,已是半夜,鼓噪直进。坚慌忙披挂上马,正遇华雄。两马相交,斗不数合,后面李肃军到,竟天价放起火来。坚军乱窜。众将各自混战,止有祖茂跟定孙坚,突围而走。背后华雄追来。坚取箭,连放两箭,皆被华雄躲过。再放第三箭时,因用力太猛,拽折了鹊画弓,只得弃弓纵马而奔。祖茂曰:“主公头上赤帻射目,为贼所识认。可脱帻与某戴之。”坚就脱帻换茂盔,分两路而走。雄军只望赤帻者追赶,坚乃从小路得脱。祖茂被华雄追急,将赤帻挂于人家烧不尽的庭柱上,却入树林潜躲。华雄军于月下遥见赤帻,四面围定,不敢近前。用箭射之,方知是计,遂向前取了赤帻。祖茂于林后杀出,挥双刀欲劈华雄;雄大喝一声,将祖茂一刀砍于马下。杀至天明,雄方引兵上关。
程普、黄盖、韩当都来寻见孙坚,再收拾军马屯扎。坚为折了祖茂,伤感不已,星夜遣人报知袁绍。绍大惊曰:“不想孙文台败于华雄之手!”便聚众诸侯商议。众人都到,只有公孙瓒后至,绍请入帐列坐。绍曰:“前日鲍将军之弟不遵调遣,擅自进兵,杀身丧命,折了许多军士;今者孙文台又败于华雄:挫动锐气,为之奈何?”诸侯并皆不语。绍举目遍视,见公孙瓒背后立着三人,容貌异常,都在那里冷笑。绍问曰:“公孙太守背后何人?”瓒呼玄德出曰:“此吾自幼同舍兄弟,平原令刘备是也。”曹操曰:“莫非破黄巾刘玄德乎?”瓒曰:“然。”即令刘玄德拜见。瓒将玄德功劳,并其出身,细说一遍。绍曰:“既是汉室宗派,取坐来。”命坐。备逊谢。绍曰:“吾非敬汝名爵,吾敬汝是帝室之胄耳。”玄德乃坐于末位,关、张叉手侍立于后。
忽探子来报:“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帻,来寨前大骂搦战。”绍曰:“谁敢去战?”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小将愿往。”绍喜,便著俞涉出马。即时报来:“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众大惊。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绍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众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立于帐前。绍问何人。公孙瓒曰:“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绍问现居何职。瓒曰:“跟随刘玄德充马弓手。”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操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关公曰:“如不胜,请斩某头。”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后人有诗赞之曰:
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是一段脍炙人口的文字,它突出表现了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卓越才能。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曾引用这一“特多好语”的片断,作为《三国演义》人物塑造成功的例子。
这段文字,事件简单——关羽斩华雄;篇幅短小——一千多字;作者却以丰富的艺术手法、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以及精心提炼的细节在曲折丰富、惊心动魄、引人入胜的故事中,塑造了关羽威风凛凛、神采奕奕的英雄形象。
作者摈弃直接描写的平庸手法,以比较和衬托的方法刻画中心人物关羽。先以欲抑先扬之笔,从外貌、语言到行动,尽写华雄之勇武非凡。他“身长九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声言“吾斩众诸侯首级,如探囊取物耳!”斩鲍忠、砍祖茂、大败孙坚,又“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帻,来寨前大骂搦战”,接着“手起刀落”连斩盟军俞涉、潘凤两将。然后写关羽出场,他“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华雄的外表凶猛矫健,关羽则英伟俊美,在风度上先胜华雄一筹。华雄出言狂妄,自吹自擂,关羽说话平实,内涵丰富,在气质上再胜华雄一筹。最后只用极朴素、俭省的文字写华雄貌似不可一世,亦不过是关羽的手下败将:“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一提一掷,写出关羽视华雄如秽物、斩华雄似小事一桩的英雄本色。
先华雄而后关羽,状前者铺张,写后者简洁,一个直接描写,一个侧面衬托,这是作者颇具匠心的艺术安排。关羽的形象通过与华雄外貌、语言、武艺、地位、气质多层次的对比,在作者的笔下勇武与更勇武、非凡与更非凡、关西好汉与盖世英雄,两相比较、彼此衬托,使人物刻画既鲜明动人而又轻松自如。
同样,作者避免了作战场面的直接描写,以层层铺垫、反复渲染的艺术手法,波澜叠起的情节安排创造出生死攸关、胜负难卜的紧张气氛,烘托关羽从容自信的英雄风度。
关羽主动请战是在华雄连斩四员大将之时,此四人皆非等闲之辈,他们接连死于华雄刀下作为艺术铺垫,这就使关羽的出场非同凡响,指出他必有过人之勇与超常的自信,也暗示着关羽、华雄之战乃是一场生死搏斗。
关羽主动请战正是在盟军士气颇受减损之时,俞涉被斩,“众大惊”;潘凤又被斩,“众皆失色”;袁绍“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此语一出更表明他对华雄奈何不得的心理。也正是基于这种心理状态,在关羽与华雄大战时,才会出现听到战鼓“众皆失惊”的场面。众人的惶惶不安既反衬了关羽的勇敢、自信,又渲染了胜负难卜的紧张气氛。关羽在事关盟军气势的主要时刻请求出战却受到盟主袁绍的怀疑,袁术的蔑视,甚至被辱为“欺吾众诸侯无大将”。具有雄才大略,颇爱英才的曹操也持不妨一试的态度,致使关羽出战前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关羽以主动立下军令状,“如不胜,请斩某头”回答众人。使他与华雄的战斗或得胜而生,或失败必死,气氛紧张到极点。
一系列铺垫与渲染赋予关羽战华雄浓重的悲壮气氛和传奇色彩。作者又实写众诸侯听到声声战鼓的表情变化,虚写战斗场面,增添新的悬念。他不屑于一招一式的直观描写,而是提供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在读者进行再创造的艺术过程中最后完成关羽形象的塑造。当关羽“掷华雄头于地”时,站立在读者面前的决非武艺高强的武夫弓手,而是一位既有过人之武,更有过人之勇,从容自信,所向无敌的“超级”英雄。
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是本文塑造人物的又一艺术特色。“温酒斩华雄”这一片断,几乎每一人物的语言都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具有异常形象、生动的艺术表现力。华雄武艺高超,却无英雄气度,连胜数战,刚被董卓“加为都督”,气焰正盛,故而出语狂放嚣张。袁术倚权仗势,动辄口出恶言,他重出身、轻才干,先喝关羽“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再喝张飞“俺大臣尚自谦让,量一县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扬威!都与赶出帐去!”骄横之态可掬,歧视之意溢于言表,贬关、张出身微贱,实际上倒表明自己目光短浅,不识英雄。其他如曹操的识人爱才,赏罚分明,不计贵贱;张飞热情鲁莽、坦白爽快的性格,“活拿董卓”的急切愿望,都在他们各自的语言中得到生动的表现。
当然,最成功,最富特色的,还是关羽的语言。关羽一共只讲了三句话,这三句话有一个共同的、突出的特点:平常。他主动请战而无任何豪言壮语,只言“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立军令状而无任何渲染矫饰,只说“如不胜,请斩某头”。壮行之酒聊做挥泪痛饮,而表示“权且斟下”;生死搏斗反被视为“某去便来”的区区小事,平常的语言处处表现了他非同寻常的英雄本色。我们可以这样说:语言越平常,人物的性格就越不平常。关羽的语言虽然再平常不过,然而平常的语言对他英雄性格本质的揭示却再深刻不过了;作者的手法是再高明不过了,而这段语言描写的艺术魅力则是再强烈不过了。
优秀的小说都注重典型细节的提炼,“温酒斩华雄”便有两处精彩的细节描写,一是“笑”,一是“酒”。华雄连连胜利,盟军内部气氛异常压抑,众诸侯皆缄默不语。这时作者写道:“绍举目遍视,见公孙瓒背后立着三人,容貌异常,都在那里冷笑”。刘、关、张三人出身下层,此时正寄身公孙瓒麾下,众诸侯并未将他们放在眼里。此时,他们敢于“冷笑”,这与诸侯众相形成鲜明对比。他们冷眼旁观,笑众诸侯之无能,笑华雄不知“天外有天”、盲目狂妄。一个“冷笑”,写出了真英雄之所在。
“温酒斩华雄”之“酒”更是空前绝后的精彩之笔。这一杯酒写出了两个英雄,写出了一个艺术境界。关羽出战之前,“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此乃壮行之酒。曹操为关公壮威风,其喜爱之深情,得胜之厚望蕴于酒中。而关羽道:“酒且斟下,某去便来”。缓言回绝,回答袁术们的歧视与怀疑,因为在他眼里此行并非“壮士一去不返”——取华雄首级后再饮不迟。关羽的自信与骄傲寓于辞酒一举之中。篇未“其酒尚温”更是画龙点睛之笔,一个“温”字表明酒的温度变化之小,暗示作战时间之短暂,进而点明关羽武艺之高超绝伦。含蓄凝练,令人咀嚼回味,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正是因为这一细节的成功,“温酒斩华雄”成为文学史上具有独特艺术魅力、异常动人的片断。
玄德、关、张引数骑跟公孙瓒来,曹操接着。众诸侯亦陆续皆至,各自安营下寨,连接二百余里。操乃宰牛杀马,大会诸侯,商议进兵之策。太守王匡曰:“今奉大义,必立盟主;众听约束,然后进兵。”操曰:“袁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汉朝名相之裔,可为盟主。”绍再三推辞。众皆曰:“非本初不可。”绍方应允。次日筑台三层,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钺,兵符将印,请绍登坛。绍整衣佩剑,慨然而上,焚香再拜。其盟曰:
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绍等惧社稷沦丧,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读毕,歃血。众因其辞气慷慨,皆涕泗横流。歃血已罢,下坛。众扶绍升帐而坐,两行依爵位年齿分列坐定。操行酒数巡,言曰:“今日既立盟主,各听调遣,同扶国家,勿以强弱计较。”袁绍曰:“绍虽不才,既承公等推为盟主,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国有常刑,军有纪律;各宜遵守,勿得违犯。”众皆曰:“惟命是听。”绍曰:“吾弟袁术总督粮草,应付诸营,无使有缺。更须一人为先锋,直抵汜水关挑战。余各据险要,以为接应。”
长沙太守孙坚出曰:“坚愿为前部。”绍曰:“文台勇烈,可当此任。”坚遂引本部人马杀奔汜水关来。守关将士,差流星马往洛阳丞相府告急。董卓自专大权之后,每日饮宴。李儒接得告急文书,径来禀卓。卓大惊,急聚众将商议。温侯吕布挺身出曰:“父亲勿虑。关外诸侯,布视之如草芥;愿提虎狼之师,尽斩其首,悬于都门。”卓大喜曰:“吾有奉先,高枕无忧矣!”言未绝,吕布背后一人高声出曰:“‘割鸡焉用牛刀?’不劳温侯亲往。吾斩众诸侯首级,如探囊取物耳!”卓视之,其人身长九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关西人也,姓华,名雄。卓闻言大喜,加为骁骑校尉,拨马步军五万,同李肃、胡轸、赵岑星夜赴关迎敌。
众诸侯内有济北相鲍信,寻思孙坚既为前部,怕他夺了头功,暗拨其弟鲍忠,先将马步军三千,径抄小路,直到关下搦战。华雄引铁骑五百,飞下关来,大喝:“贼将休走!”鲍忠急待退,被华雄手起刀落,斩于马下,生擒将校极多。华雄遣人赍鲍忠首级来相府报捷,卓加雄为都督。
却说孙坚引四将直至关前。那四将?——第一个,右北平土垠人,姓程,名普,字德谋,使一条铁脊蛇矛;第二个,姓黄,名盖,字公覆,零陵人也,使铁鞭;第三个,姓韩,名当,字义公,辽西令支人也,使一口大刀;第四个,姓祖,名茂,字大荣,吴郡富春人也,使双刀。孙坚披烂银铠,裹赤帻,横古锭刀,骑花鬃马,指关上而骂曰:“助恶匹夫,何不早降!”华雄副将胡轸引兵五千出关迎战。程普飞马挺矛,直取胡轸。斗不数合,程普刺中胡轸咽喉,死于马下。坚挥军直杀至关前,关上矢石如雨。孙坚引兵回至梁东屯住,使人于袁绍处报捷,就于袁术处催粮。
或说术曰:“孙坚乃江东猛虎;若打破洛阳,杀了董卓,正是除狼而得虎也。今不与粮,彼军必散。”术听之,不发粮草。孙坚军缺食,军中自乱,细作报上关来。李肃为华雄谋曰:“今夜我引一军从小路下关,袭孙坚寨后,将军击其前寨,坚可擒矣。”雄从之,传令军士饱餐,乘夜下关。是夜月白风清。到坚寨时,已是半夜,鼓噪直进。坚慌忙披挂上马,正遇华雄。两马相交,斗不数合,后面李肃军到,竟天价放起火来。坚军乱窜。众将各自混战,止有祖茂跟定孙坚,突围而走。背后华雄追来。坚取箭,连放两箭,皆被华雄躲过。再放第三箭时,因用力太猛,拽折了鹊画弓,只得弃弓纵马而奔。祖茂曰:“主公头上赤帻射目,为贼所识认。可脱帻与某戴之。”坚就脱帻换茂盔,分两路而走。雄军只望赤帻者追赶,坚乃从小路得脱。祖茂被华雄追急,将赤帻挂于人家烧不尽的庭柱上,却入树林潜躲。华雄军于月下遥见赤帻,四面围定,不敢近前。用箭射之,方知是计,遂向前取了赤帻。祖茂于林后杀出,挥双刀欲劈华雄;雄大喝一声,将祖茂一刀砍于马下。杀至天明,雄方引兵上关。
程普、黄盖、韩当都来寻见孙坚,再收拾军马屯扎。坚为折了祖茂,伤感不已,星夜遣人报知袁绍。绍大惊曰:“不想孙文台败于华雄之手!”便聚众诸侯商议。众人都到,只有公孙瓒后至,绍请入帐列坐。绍曰:“前日鲍将军之弟不遵调遣,擅自进兵,杀身丧命,折了许多军士;今者孙文台又败于华雄:挫动锐气,为之奈何?”诸侯并皆不语。绍举目遍视,见公孙瓒背后立着三人,容貌异常,都在那里冷笑。绍问曰:“公孙太守背后何人?”瓒呼玄德出曰:“此吾自幼同舍兄弟,平原令刘备是也。”曹操曰:“莫非破黄巾刘玄德乎?”瓒曰:“然。”即令刘玄德拜见。瓒将玄德功劳,并其出身,细说一遍。绍曰:“既是汉室宗派,取坐来。”命坐。备逊谢。绍曰:“吾非敬汝名爵,吾敬汝是帝室之胄耳。”玄德乃坐于末位,关、张叉手侍立于后。
忽探子来报:“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帻,来寨前大骂搦战。”绍曰:“谁敢去战?”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小将愿往。”绍喜,便著俞涉出马。即时报来:“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众大惊。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绍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众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立于帐前。绍问何人。公孙瓒曰:“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绍问现居何职。瓒曰:“跟随刘玄德充马弓手。”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操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关公曰:“如不胜,请斩某头。”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后人有诗赞之曰:
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是一段脍炙人口的文字,它突出表现了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卓越才能。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曾引用这一“特多好语”的片断,作为《三国演义》人物塑造成功的例子。
这段文字,事件简单——关羽斩华雄;篇幅短小——一千多字;作者却以丰富的艺术手法、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以及精心提炼的细节在曲折丰富、惊心动魄、引人入胜的故事中,塑造了关羽威风凛凛、神采奕奕的英雄形象。
作者摈弃直接描写的平庸手法,以比较和衬托的方法刻画中心人物关羽。先以欲抑先扬之笔,从外貌、语言到行动,尽写华雄之勇武非凡。他“身长九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声言“吾斩众诸侯首级,如探囊取物耳!”斩鲍忠、砍祖茂、大败孙坚,又“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帻,来寨前大骂搦战”,接着“手起刀落”连斩盟军俞涉、潘凤两将。然后写关羽出场,他“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华雄的外表凶猛矫健,关羽则英伟俊美,在风度上先胜华雄一筹。华雄出言狂妄,自吹自擂,关羽说话平实,内涵丰富,在气质上再胜华雄一筹。最后只用极朴素、俭省的文字写华雄貌似不可一世,亦不过是关羽的手下败将:“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一提一掷,写出关羽视华雄如秽物、斩华雄似小事一桩的英雄本色。
先华雄而后关羽,状前者铺张,写后者简洁,一个直接描写,一个侧面衬托,这是作者颇具匠心的艺术安排。关羽的形象通过与华雄外貌、语言、武艺、地位、气质多层次的对比,在作者的笔下勇武与更勇武、非凡与更非凡、关西好汉与盖世英雄,两相比较、彼此衬托,使人物刻画既鲜明动人而又轻松自如。
同样,作者避免了作战场面的直接描写,以层层铺垫、反复渲染的艺术手法,波澜叠起的情节安排创造出生死攸关、胜负难卜的紧张气氛,烘托关羽从容自信的英雄风度。
关羽主动请战是在华雄连斩四员大将之时,此四人皆非等闲之辈,他们接连死于华雄刀下作为艺术铺垫,这就使关羽的出场非同凡响,指出他必有过人之勇与超常的自信,也暗示着关羽、华雄之战乃是一场生死搏斗。
关羽主动请战正是在盟军士气颇受减损之时,俞涉被斩,“众大惊”;潘凤又被斩,“众皆失色”;袁绍“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此语一出更表明他对华雄奈何不得的心理。也正是基于这种心理状态,在关羽与华雄大战时,才会出现听到战鼓“众皆失惊”的场面。众人的惶惶不安既反衬了关羽的勇敢、自信,又渲染了胜负难卜的紧张气氛。关羽在事关盟军气势的主要时刻请求出战却受到盟主袁绍的怀疑,袁术的蔑视,甚至被辱为“欺吾众诸侯无大将”。具有雄才大略,颇爱英才的曹操也持不妨一试的态度,致使关羽出战前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关羽以主动立下军令状,“如不胜,请斩某头”回答众人。使他与华雄的战斗或得胜而生,或失败必死,气氛紧张到极点。
一系列铺垫与渲染赋予关羽战华雄浓重的悲壮气氛和传奇色彩。作者又实写众诸侯听到声声战鼓的表情变化,虚写战斗场面,增添新的悬念。他不屑于一招一式的直观描写,而是提供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在读者进行再创造的艺术过程中最后完成关羽形象的塑造。当关羽“掷华雄头于地”时,站立在读者面前的决非武艺高强的武夫弓手,而是一位既有过人之武,更有过人之勇,从容自信,所向无敌的“超级”英雄。
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是本文塑造人物的又一艺术特色。“温酒斩华雄”这一片断,几乎每一人物的语言都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具有异常形象、生动的艺术表现力。华雄武艺高超,却无英雄气度,连胜数战,刚被董卓“加为都督”,气焰正盛,故而出语狂放嚣张。袁术倚权仗势,动辄口出恶言,他重出身、轻才干,先喝关羽“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再喝张飞“俺大臣尚自谦让,量一县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扬威!都与赶出帐去!”骄横之态可掬,歧视之意溢于言表,贬关、张出身微贱,实际上倒表明自己目光短浅,不识英雄。其他如曹操的识人爱才,赏罚分明,不计贵贱;张飞热情鲁莽、坦白爽快的性格,“活拿董卓”的急切愿望,都在他们各自的语言中得到生动的表现。
当然,最成功,最富特色的,还是关羽的语言。关羽一共只讲了三句话,这三句话有一个共同的、突出的特点:平常。他主动请战而无任何豪言壮语,只言“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立军令状而无任何渲染矫饰,只说“如不胜,请斩某头”。壮行之酒聊做挥泪痛饮,而表示“权且斟下”;生死搏斗反被视为“某去便来”的区区小事,平常的语言处处表现了他非同寻常的英雄本色。我们可以这样说:语言越平常,人物的性格就越不平常。关羽的语言虽然再平常不过,然而平常的语言对他英雄性格本质的揭示却再深刻不过了;作者的手法是再高明不过了,而这段语言描写的艺术魅力则是再强烈不过了。
优秀的小说都注重典型细节的提炼,“温酒斩华雄”便有两处精彩的细节描写,一是“笑”,一是“酒”。华雄连连胜利,盟军内部气氛异常压抑,众诸侯皆缄默不语。这时作者写道:“绍举目遍视,见公孙瓒背后立着三人,容貌异常,都在那里冷笑”。刘、关、张三人出身下层,此时正寄身公孙瓒麾下,众诸侯并未将他们放在眼里。此时,他们敢于“冷笑”,这与诸侯众相形成鲜明对比。他们冷眼旁观,笑众诸侯之无能,笑华雄不知“天外有天”、盲目狂妄。一个“冷笑”,写出了真英雄之所在。
“温酒斩华雄”之“酒”更是空前绝后的精彩之笔。这一杯酒写出了两个英雄,写出了一个艺术境界。关羽出战之前,“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此乃壮行之酒。曹操为关公壮威风,其喜爱之深情,得胜之厚望蕴于酒中。而关羽道:“酒且斟下,某去便来”。缓言回绝,回答袁术们的歧视与怀疑,因为在他眼里此行并非“壮士一去不返”——取华雄首级后再饮不迟。关羽的自信与骄傲寓于辞酒一举之中。篇未“其酒尚温”更是画龙点睛之笔,一个“温”字表明酒的温度变化之小,暗示作战时间之短暂,进而点明关羽武艺之高超绝伦。含蓄凝练,令人咀嚼回味,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正是因为这一细节的成功,“温酒斩华雄”成为文学史上具有独特艺术魅力、异常动人的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