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少尹
唐贞元中,江陵少尹裴君者,亡其名。有子,十余岁,聪敏,有文学,风貌明秀。裴君深爱之。忽被病,旬日益甚,医药无及。裴君方求道术士为呵禁之,冀瘳其疾。有叩门者,自称高氏子,以符术为业。裴即延入,令视其子。生曰:“此子非他疾,乃妖狐所为耳。然某有术能愈之。”即谢而祈焉。生遂以符术考召,仅食顷,其子忽起,曰:“某病今愈。”裴君大喜,谓高生为真术士,具饮食,已而厚赠缗帛,谢遣之。生曰:“自此当日日来候耳。”遂去。其子他疾虽愈,而常神魂不足,往往狂语,或哭笑,不可禁。高生每至,裴君即以此祈之。高生曰:“此子精魄已为妖魅所夺,今尚未还耳。不旬日当间,幸无以忧。”裴信之。居数日,又有王生者, 自言有神符,能以呵禁除去妖魅疾,来谒。裴与语,谓裴曰:“闻君爱子被病,且未瘳,愿得一见矣。”裴即使见其子,生大惊曰:“此郎君病狐也。不速治,当加甚耳。”裴君因话高生,王笑曰:“安知高生不为狐?”乃坐,方设席为呵禁, 高生忽至。既入,大骂曰:“奈何此子病愈, 而乃延一狐于室内耶?即为病者耳。”王见高来,又骂曰:“果然妖狐!今果至,安用他术考召哉?”二人纷然相诟辱不已。裴氏家方大骇异,忽有一道士至门,私谓家僮曰:“闻裴公有子病狐,吾善视鬼,汝但为请入谒。”家僮驰白,裴君出,具话其事。道士曰:“易愈耳。”入见二人,二人又诟曰:“此亦妖狐。安得为道士惑人?”道士亦骂之曰:“狐当处郊野墟墓中,何为挠人乎?”既而闭户相斗殴,数食顷。裴公益恐,其家僮惶惑,计无所出。及暮,忽阒然不闻其声,开户视之,见三狐卧地而喘,不动摇矣。裴君尽鞭杀之。后其子旬月乃愈。
《宣室志》为唐代主要的志怪小说集之一。著者张读,为唐初大文学家、《游仙窟》作者张鷟之后,《玄怪录》作者牛僧孺之外孙。其父张休复,曾任员外郎。张读大中时登进士第,有俊才,累官至中书舍人、礼部侍郎,位终尚书左丞。读撰《宣室志》,或许受其外祖父牛僧孺撰《玄怪录》之影响。此外,读还著有《建中西狩录》十卷,原书已佚失。《宣室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四库全书总目》等皆著录。原书十卷,前有苗台符序。此为十卷足本,宋时尚存,后在流传中有散佚。现所见最早本为明钞宋本和《稗海》本,书前均无苗台符序,十卷后附有《补遗》一卷。据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考:“补遗一卷,旧本并题张读撰,然诸家书目无之,疑刊刻者摭他书所引载于后也。”此《补遣》辑者,已不可考,但明以后诸本,均附有《补遗》一卷。宣室为汉未央宫前正室,书名取汉文帝召贾谊于宣室问鬼神事之意。此事可参见李商隐的《贾生》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书中内容主要记载佛道神仙、鬼怪灵异之事。唐朝佛教盛行,这对唐朝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可以说佛教的盛行为《宣室志》提供了广泛的素材。同时,《宣室志》中保存了不少历史异闻、民间传说,这为了解唐代的宗教情况、社会风貌提供了一些感性材料。小说虽然有较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但其中有不少篇目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而且,大多数故事情节曲折委婉,描写生动细腻,笔法洗练明快,对后世文学影响颇深。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就可明显看出受《宣室志》影响的痕迹。
《裴少尹》,亦称《三狐争治病》,为《宣室志》中一篇颇具特色的志怪小说。小说讲贞元中,江陵少尹裴君之子患疾,裴君多方求术士医之。有一高生登门, 自称有术,可去裴子之疾。尚未愈,又有一王生求见,自言有神符,能去妖魅疾。使见裴子,称裴子为病狐。正在此时,高生忽至。高、王相见,互指对方为妖狐,漫骂不休。这时,又有一道士求见,称善视鬼,入门与二人相见,高、王骂道士为狐,道士亦骂高、王为狐,既而三人闭户斗殴,及至傍晚方才无声。开门一看,只见三狐卧地而喘。裴君用鞭击杀三狐、其子乃愈。小说虽然写的是狐怪故事,有倡扬佛教,贬抑道家的意味,但小说的深刻寓意不仅于此。小说通过裴少尹为子求医心切,滥信妖言,以致引狐入室,险些危害了爱子的性命的故事,讽刺批判了裴君那种盲目轻信、热衷神符道术的荒唐、迂腐行为。同时,三位自称能降妖去病、指责别人为狐妖的人本身都是狐妖,这就提醒人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轻信任何花言巧语,尤其是那些贼喊捉贼的人。这种劝戒人们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的思想,不仅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就是对今天判断是非,鉴别真伪也有很大的教益。
小说的精彩之处在于三位自称能治狐病的道术之士互相指责对方为妖狐的一段:“居数日,又有王生者,自言有神符,能以呵禁除去妖魅疾,来谒。裴与语,谓裴曰:‘闻君爱子被病,且未瘳,愿得一见矣。’裴即使见其子,生大惊曰:‘此郎君病狐也,不速治,当加甚耳。’裴君因话高生。王笑曰:‘安知高生不为狐?’乃坐,方设席为呵禁,高生忽至。”两位术士都声称裴子为狐病,又都自诩能去妖却疾。这两位“高士”碰到一起,立刻展开一场舌战:高生首先破口大骂曰:“奈何此子病愈,而乃延一狐于室内耶?即为病者耳。”王生也不甘示弱,反骂道:“果然妖狐!今果至,安用他术考召哉?”二人“纷然相诟辱不已”,谁也不去关心裴子的病情,只顾互相撕打,弄得裴少尹一家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然而事情到这里并没有完,正在高、王闹得不可开交之时,又来了一位道士要为裴公子除病。“裴君出,具话其事。道士曰:‘易愈耳。’入见二人,二人又诟曰:‘此亦妖狐。安得为道士惑人?’道士亦骂之曰:‘狐当处郊野墟墓中,何为挠人乎?’既而闭户相斗殴,数食顷。”三人打成一团。裴君有病乱投医,招来一帮道术之士,非但没有治好儿子的病,反而互相漫骂殴斗。裴君一家人惶恐不安,莫衷一是的窘态可想而知。三位自称有道术,可降妖去魔的人其实都是妖狐,他们不但自己到处招摇撞骗,还要指责别人为妖狐。小说情节并不曲折,结尾却出人意料,使故事有跌宕之感。小说的语言也很有功力。比如:三狐相继来到裴府,都声称有道术,能治愈裴子之病。三人相见,又都指责对方为狐,情景相同,对话内容也大致相似,作者却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表达,这就避免了重复拖沓,使文章显得生动、婉转,富于变化,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
《宣室志》为唐代主要的志怪小说集之一。著者张读,为唐初大文学家、《游仙窟》作者张鷟之后,《玄怪录》作者牛僧孺之外孙。其父张休复,曾任员外郎。张读大中时登进士第,有俊才,累官至中书舍人、礼部侍郎,位终尚书左丞。读撰《宣室志》,或许受其外祖父牛僧孺撰《玄怪录》之影响。此外,读还著有《建中西狩录》十卷,原书已佚失。《宣室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四库全书总目》等皆著录。原书十卷,前有苗台符序。此为十卷足本,宋时尚存,后在流传中有散佚。现所见最早本为明钞宋本和《稗海》本,书前均无苗台符序,十卷后附有《补遗》一卷。据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考:“补遗一卷,旧本并题张读撰,然诸家书目无之,疑刊刻者摭他书所引载于后也。”此《补遣》辑者,已不可考,但明以后诸本,均附有《补遗》一卷。宣室为汉未央宫前正室,书名取汉文帝召贾谊于宣室问鬼神事之意。此事可参见李商隐的《贾生》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书中内容主要记载佛道神仙、鬼怪灵异之事。唐朝佛教盛行,这对唐朝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可以说佛教的盛行为《宣室志》提供了广泛的素材。同时,《宣室志》中保存了不少历史异闻、民间传说,这为了解唐代的宗教情况、社会风貌提供了一些感性材料。小说虽然有较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但其中有不少篇目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而且,大多数故事情节曲折委婉,描写生动细腻,笔法洗练明快,对后世文学影响颇深。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就可明显看出受《宣室志》影响的痕迹。
《裴少尹》,亦称《三狐争治病》,为《宣室志》中一篇颇具特色的志怪小说。小说讲贞元中,江陵少尹裴君之子患疾,裴君多方求术士医之。有一高生登门, 自称有术,可去裴子之疾。尚未愈,又有一王生求见,自言有神符,能去妖魅疾。使见裴子,称裴子为病狐。正在此时,高生忽至。高、王相见,互指对方为妖狐,漫骂不休。这时,又有一道士求见,称善视鬼,入门与二人相见,高、王骂道士为狐,道士亦骂高、王为狐,既而三人闭户斗殴,及至傍晚方才无声。开门一看,只见三狐卧地而喘。裴君用鞭击杀三狐、其子乃愈。小说虽然写的是狐怪故事,有倡扬佛教,贬抑道家的意味,但小说的深刻寓意不仅于此。小说通过裴少尹为子求医心切,滥信妖言,以致引狐入室,险些危害了爱子的性命的故事,讽刺批判了裴君那种盲目轻信、热衷神符道术的荒唐、迂腐行为。同时,三位自称能降妖去病、指责别人为狐妖的人本身都是狐妖,这就提醒人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轻信任何花言巧语,尤其是那些贼喊捉贼的人。这种劝戒人们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的思想,不仅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就是对今天判断是非,鉴别真伪也有很大的教益。
小说的精彩之处在于三位自称能治狐病的道术之士互相指责对方为妖狐的一段:“居数日,又有王生者,自言有神符,能以呵禁除去妖魅疾,来谒。裴与语,谓裴曰:‘闻君爱子被病,且未瘳,愿得一见矣。’裴即使见其子,生大惊曰:‘此郎君病狐也,不速治,当加甚耳。’裴君因话高生。王笑曰:‘安知高生不为狐?’乃坐,方设席为呵禁,高生忽至。”两位术士都声称裴子为狐病,又都自诩能去妖却疾。这两位“高士”碰到一起,立刻展开一场舌战:高生首先破口大骂曰:“奈何此子病愈,而乃延一狐于室内耶?即为病者耳。”王生也不甘示弱,反骂道:“果然妖狐!今果至,安用他术考召哉?”二人“纷然相诟辱不已”,谁也不去关心裴子的病情,只顾互相撕打,弄得裴少尹一家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然而事情到这里并没有完,正在高、王闹得不可开交之时,又来了一位道士要为裴公子除病。“裴君出,具话其事。道士曰:‘易愈耳。’入见二人,二人又诟曰:‘此亦妖狐。安得为道士惑人?’道士亦骂之曰:‘狐当处郊野墟墓中,何为挠人乎?’既而闭户相斗殴,数食顷。”三人打成一团。裴君有病乱投医,招来一帮道术之士,非但没有治好儿子的病,反而互相漫骂殴斗。裴君一家人惶恐不安,莫衷一是的窘态可想而知。三位自称有道术,可降妖去魔的人其实都是妖狐,他们不但自己到处招摇撞骗,还要指责别人为妖狐。小说情节并不曲折,结尾却出人意料,使故事有跌宕之感。小说的语言也很有功力。比如:三狐相继来到裴府,都声称有道术,能治愈裴子之病。三人相见,又都指责对方为狐,情景相同,对话内容也大致相似,作者却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表达,这就避免了重复拖沓,使文章显得生动、婉转,富于变化,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