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丁拔蛇

2019-05-24 可可诗词网-古典小说 https://www.kekeshici.com

        开明帝时,蜀有五丁力士,能移山,举万钧,每王薨,辄立大石,长三丈,重千钧,为墓志,今石笋是也。号曰笋里。
        周显王之世,蜀王有褒、汉之地。因猎谷中,与秦惠王遇,惠王以金一笥遗蜀王,王报珍玩之物,物化为土,惠王怒。群臣贺曰:“天承我矣,王将得蜀土地。”惠王喜。
        乃作石牛五头,朝泻金其后,曰:“牛便金。”有养卒百人。蜀人悦之,使使请石牛,惠王许之。乃遣五丁迎石牛。既不便金,怒,遣还之。乃嘲秦人曰:“东方牧犊儿!”秦人笑之,曰:“吾虽牧犊,当得蜀也。”
        惠王知蜀王好色,许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还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揽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曳蛇。山崩时,压杀五人及秦五女并将从, 而山分为五岭,直顶上有平石。蜀王痛伤,乃登之,因命曰五妇冢山。川平石上,为望妇堠,作思妻台。今其山或名五丁冢。

        我国古代许多流传较广的民间传说,寄寓了人民的理想,表达了人民的爱憎,《五丁拔蛇》就是根据这样的民间传说写成的。这篇神话故事以丰富奇诡的想象力,塑造了五丁力士的英雄群像。
        五丁力士,就是指力士共五人。故事一开头就告诉我们,他们是蜀国的壮士,其力之大,“能移山,举万钧”,蜀王死去,千钧重的墓石就是由他们立起来的。人民虚构了这五位具有神力的英雄,把他们神化成为引以自豪的赞美对象。
        故事是围绕着战国时代秦蜀之间的一段历史而展开的。战国时,诸侯互相吞并,都力图扩大自己的地盘,周显王时,蜀国尚存,蜀王(开明帝十二世)属下还拥有褒、汉之地,但蜀国是不幸的,因为它与秦国接界。蜀王与秦王的一次礼尚往来,竟使秦惠王得到了“将得蜀地”的启示,从而开始了对蜀的吞并。
        狡诈的秦惠王先用能“便金”的石牛来诱惑蜀王,蜀王果然动心,向秦王索取石牛,而费力将石牛搬到蜀国的, 自然是五丁力士。石牛当然不能拉金屎了,蜀王恼怒之下,又将石牛还回秦国。这一段真是对蜀王最绝妙的讽刺!他贪婪,竟轻信了秦王的谎言,使自己成为秦人嘲笑的对象;他昏愦,拥有五个身富勇力的壮士,却没有把他们用在经邦治国的正道上,只是让他们将石牛搬来运去,为自己的愚蠢服务。
        秦王“知蜀王好色”,又施一计,送五个美女给蜀王,这是为削弱别人斗志常用的伎俩。替蜀王迎接美女的,又是五丁力士。就在回来的路上,五丁力士显示了他们的英雄本色,为了除掉有可能危及人民生命安全的大蛇,他们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被压在山底,五个秦国美女也一同丧生。蜀王闻知此事,无比伤痛,便登山凭吊死者。然而滑稽的是,蜀王痛伤、凭吊的竟是五位秦国的美女,而将五位英雄忘得一干二净!他将山命名为什么“思妇冢”,又在山下建造什么“望妇堠”、“思妻台”,丝毫没有提五位壮士的名字。作为一个国君,不为失去国家栋梁之材而痛伤,不去彰扬为民除害的五壮士的事迹,却念念不忘几个从未谋面的美女,蜀王之好色跃然纸上。国家有这样既贪婪、愚蠢,又昏愦、好色的君主,必定日趋衰落。果然,蜀国不久就被秦国所灭,对于这个结局,人们肯定不会感到诧异。
        人民怀念自己的英雄,他们把五位英雄献身于其中的山命名为“五丁冢”,在他们眼里,这五位英雄永远与青山同在,成为见义勇为的牺牲精神的永久象征。
        《华阳国志》是一部史书,作者的写作方法也体现了“史家笔法”的特点,即只是如实地记录事实。对任何人和事不妄作评论,但读者可以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的观点,能够看到作者对于兴衰之变的历史剖析。《华阳国志》属于古代的地方史志,方志中往往载有好的传说,《五丁拔蛇》即是如此,它反映出人民对历史的认识,表现了人民对自己的英雄的崇敬与怀念,以及对封建君王骄奢淫逸的鄙夷与憎恶,这是人民的善恶观和审美观。作者既然选定了这个传说作为依据,那么,作者的见解也就不言自知了。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