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姑
汉孝恒帝时,神仙王远,字方平,降于蔡经家。将至一时顷,闻金鼓箫管人马之声,及至,举家皆见。王方平戴远游冠,着朱衣、虎头鞶囊,五色之绶,带剑。少须黄色,中形人也。乘羽车,驾五龙,龙各异色。麾节幡旗,前后导从,威仪奕奕,如大将军,鼓吹皆乘麟。从天而下,悬集于庭。从官皆长丈余,不从道行。既至,从官皆隐,不知所在,唯见方平, 与经父母兄弟相见。
独坐久之,即令人相访麻姑,经家亦不知麻姑何人也,言曰:“王方平敬报姑,余久不在人间,今集在此,想姑能暂来语乎?”有顷,使者还,不见其使,但闻其语云:“麻姑再拜,不见忽已五百余年,尊卑有叙,修礼无阶,烦信来承在彼,登山颠倒。而先受命,当按行蓬莱,今便暂住,如是当还。还便亲觐,愿未即去。”如此两时间,麻姑至矣。来时亦先闻人马箫鼓声,既至,从官半于方平。麻姑至,蔡经亦举家见之。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许,于顶中作髻,余发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锦绮,光彩耀目,不可名状。入拜方平,方平为之起立。坐定,召进行厨,皆金盘玉杯,肴膳多是诸花果,而香气达于内外。擘脯行之,如貊炙,云是麟脯也。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
欲见蔡经及妇侄。时弟妇新产数日,麻姑望见乃知之,曰:“噫!且止勿前。”即求少许米,得米便撒之掷地,谓以米祛其秽也,视其米,皆成真珠矣。方平笑曰:“姑故年少,吾老矣,了不喜作此狡狯变化也。”方平语经家人曰:“吾欲赐汝辈酒。此酒乃出天厨,其味醇,非世人所宜饮,饮之或能烂肠。今当以水和之,汝辈勿怪也。”乃以一升酒,合水一斗搅之,赐经家饮一升许。良久酒尽,方平语左右曰:“不足远取也。”以千钱与余杭姥相闻,求其沽酒。须臾信还,得一油囊酒,五斗许。信传余杭姥答言:“恐地上酒不中尊饮耳。”
又麻姑鸟爪,蔡经见之,心中念言:“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方平已知经心中所念,即使人牵经鞭之。谓曰:“麻姑神人也,汝何思谓爪可以爬背耶?”但见鞭着经背,亦不见有人持鞭者。方平告经曰:“吾鞭不可妄得也。”
是日,又以一符传授蔡经邻人陈尉,能檄召鬼魔,救人治疾。蔡经亦得解蜕之道,如蜕蝉耳。经常从王君游山海,或暂归家。王君亦有书与陈尉,多是篆文,或真书,字廓落而大,陈尉世世宝之。
宴毕,方平、麻姑命驾升天而去,箫鼓道从如初焉。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繁荣,与当时宗教迷信思想的昌炽密不可分。除佛教以外,当时道教思想影响于社会各个阶层。道教是神仙思想和种种学术的混合体,它虽然极为荒诞不经,但其长生不死,消灾弥祸的谎言颇能迎合当时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和一部分陷入人生苦闷,希冀得到解脱的封建士大夫的特殊心理,也给辗转泥涂的穷苦百姓以许多幻想,因此颇有市场。
东晋最大的道徒是葛洪,他是三国吴道士葛玄之从孙,郑隐之弟子,又受魏伯阳理论影响,属丹鼎派。他隐居罗浮山炼丹,著《抱扑子》内篇以“举长生之理”,大大发展了道教理论。葛洪的弟子滕云曾经问葛洪:有没有仙人?葛洪因此写了《神仙传》作为回答。
《神仙传》共十卷,现传两种版本,一为《四库全书》收毛晋刊本,录八十四人;一为《汉魏丛书》本,录九十二人。据《文苑英华》引唐梁肃《神仙传论》说,他见的《神仙传》所录一百九十人。很可能葛洪原书已佚,现存两种版本都出于后人辑佚。
《神仙传》所载都是一些神仙的灵异事迹。麻姑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仙,麻姑事迹先见于曹丕《列异传》,文字与《神仙传》有异。葛洪写《神仙传》的本意一是为了宣扬神仙之说,反对“莫信神仙之事,谓为妖妄之事”的看法;二是有憾于刘向《列仙传》“殊甚简略,美事不举”、“多所遗弃”,有意撰出一本更完备的神仙传记,《麻姑》就是其中之一。
小说的特色首先是记叙详备。文章开头写神仙王远(字方平)降临蔡经之家,极力渲染神仙降临人间的场面。神仙还没到,就“闻金鼓箫管人马之声”,王方平显身时“戴远游冠,着朱衣、虎头鞶囊,五色之绶,带剑”。在写了王方平的服饰之后,文章描述了王方平“乘羽车、驾五龙,龙各异色。麾节幡旗,前后导从”,“鼓吹皆乘麟”,“从官皆长丈余,不从道行”,而王方平本人“威仪奕奕,如大将军”,从王方平的车乘、麾节、从官写到王方平的仪表,这里有王方平正面的描写,也有比喻和映衬,浓墨重彩、词藻华丽,其铺陈渲染,在志怪小说中实为鲜见。葛洪作《神仙传》,有憾于刘向《列仙传》于诸神之事“美事不举”,所以文字一般较《列仙传》为长,内容也较丰富,从《麻姑》中可窥见一斑。
小说对人物的记叙也颇生动清新。麻姑“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许,于顶中作髻,余发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锦绮,光彩耀目,不可名状。”麻姑形象天真可爱,她的服饰光鲜明丽,非世间所有。麻姑除鸟爪以外,其余都与人无异,她的性格开朗,喜欢与人开些小玩笑。她见到新产妇,即让其止步,以避其秽气。她将米撒于地,皆成真珠,甚至神仙王方平也说:“麻姑年纪轻,我老了,所以不喜欢还作这样的游戏变化。”少女麻姑天真顽皮的性格,写得栩栩如生。
麻姑虽年纪轻,但因是仙人,故饱览了人世兴衰的变化。麻姑自叙说:跟随王方平以来,曾经见过沧海三次变为桑田,蓬莱之水也浅于旧时,或许又将变成平地。王方平感慨道:圣人都说海中又要扬起尘土了!这就是著名的典故“沧海桑田”的出处,后世常用来比喻人间世事变化之剧。
除“沧海桑田”的典故外,麻姑的手形象鸟爪,后代文人亦常用为典故。如唐杜牧《读韩杜集》诗:“杜诗韩笔愁未读,似倩麻姑痒上搔。”麻姑故事在民间亦广泛流传,相传农历三月三日是西王母寿辰,麻姑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为西王母祝寿。所以旧时祝女寿者多绘麻姑像赠送,称为“麻姑献寿”。后世有关麻姑的传说很多,附会出许多麻姑的遗迹。
作为《神仙传》中的麻姑本传,对麻姑的记载仍然语焉不详,麻姑与王方平的关系也使人不得要领。唐王悬河《三洞珠囊》卷八引《神仙传》云:“仙人麻姑,从侍女子”,乃王方平之侍从;《集仙录》云:“麻姑者,乃上真元君之亚也”;《真仙通鉴》云麻姑是王方平之妹。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俱与其叙事不详有关。
《麻姑》中用了很多篇幅,写了神仙与尘世凡夫俗子的区别。例如麻姑远在蓬莱,须臾即至;所食诸花果,香气达于内外,吃的肉也是麒麟脯;神仙所饮之酒,也非世人所能饮的,必须兑水,否则“饮之能烂肠”;蔡经邻人得符能“檄召鬼魔,救人治疾”;蔡经也得到解蜕之道;甚至蔡经对麻姑不恭敬的想法,王方平都能知道,而惩罚也颇奇特:“但见鞭着经背,亦不见有人持鞭。”所有这些描述,都蕴涵着葛洪的道家说教:人仙殊途,若想脱离凡尘,只有成仙得道一途。
葛洪《神仙传》中大部分文章,在记叙诸仙事迹时,多是服食炼丹度人这一套,十分枯燥乏味,《麻姑》亦不能脱此窠臼。就其思想内容来说,《麻姑》并无可取之处。但《麻姑》较其他诸篇,仍有想象丰富,文字清丽的优点,值得一观。以前历代评论小说者,多不取《神仙传》,其实《神仙传》取材于见于史籍记载的历史人物,所记的奇闻怪事,正是志怪小说的一种体裁。它丰富的内容和叙事、写人的文学手段,在我国小说史上也不应该忽视。
后世小说如《聊斋志异》、《镜花缘》等均叙及麻姑,清许善长有《茯苓仙》传奇演麻姑事。
独坐久之,即令人相访麻姑,经家亦不知麻姑何人也,言曰:“王方平敬报姑,余久不在人间,今集在此,想姑能暂来语乎?”有顷,使者还,不见其使,但闻其语云:“麻姑再拜,不见忽已五百余年,尊卑有叙,修礼无阶,烦信来承在彼,登山颠倒。而先受命,当按行蓬莱,今便暂住,如是当还。还便亲觐,愿未即去。”如此两时间,麻姑至矣。来时亦先闻人马箫鼓声,既至,从官半于方平。麻姑至,蔡经亦举家见之。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许,于顶中作髻,余发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锦绮,光彩耀目,不可名状。入拜方平,方平为之起立。坐定,召进行厨,皆金盘玉杯,肴膳多是诸花果,而香气达于内外。擘脯行之,如貊炙,云是麟脯也。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
欲见蔡经及妇侄。时弟妇新产数日,麻姑望见乃知之,曰:“噫!且止勿前。”即求少许米,得米便撒之掷地,谓以米祛其秽也,视其米,皆成真珠矣。方平笑曰:“姑故年少,吾老矣,了不喜作此狡狯变化也。”方平语经家人曰:“吾欲赐汝辈酒。此酒乃出天厨,其味醇,非世人所宜饮,饮之或能烂肠。今当以水和之,汝辈勿怪也。”乃以一升酒,合水一斗搅之,赐经家饮一升许。良久酒尽,方平语左右曰:“不足远取也。”以千钱与余杭姥相闻,求其沽酒。须臾信还,得一油囊酒,五斗许。信传余杭姥答言:“恐地上酒不中尊饮耳。”
又麻姑鸟爪,蔡经见之,心中念言:“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方平已知经心中所念,即使人牵经鞭之。谓曰:“麻姑神人也,汝何思谓爪可以爬背耶?”但见鞭着经背,亦不见有人持鞭者。方平告经曰:“吾鞭不可妄得也。”
是日,又以一符传授蔡经邻人陈尉,能檄召鬼魔,救人治疾。蔡经亦得解蜕之道,如蜕蝉耳。经常从王君游山海,或暂归家。王君亦有书与陈尉,多是篆文,或真书,字廓落而大,陈尉世世宝之。
宴毕,方平、麻姑命驾升天而去,箫鼓道从如初焉。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繁荣,与当时宗教迷信思想的昌炽密不可分。除佛教以外,当时道教思想影响于社会各个阶层。道教是神仙思想和种种学术的混合体,它虽然极为荒诞不经,但其长生不死,消灾弥祸的谎言颇能迎合当时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和一部分陷入人生苦闷,希冀得到解脱的封建士大夫的特殊心理,也给辗转泥涂的穷苦百姓以许多幻想,因此颇有市场。
东晋最大的道徒是葛洪,他是三国吴道士葛玄之从孙,郑隐之弟子,又受魏伯阳理论影响,属丹鼎派。他隐居罗浮山炼丹,著《抱扑子》内篇以“举长生之理”,大大发展了道教理论。葛洪的弟子滕云曾经问葛洪:有没有仙人?葛洪因此写了《神仙传》作为回答。
《神仙传》共十卷,现传两种版本,一为《四库全书》收毛晋刊本,录八十四人;一为《汉魏丛书》本,录九十二人。据《文苑英华》引唐梁肃《神仙传论》说,他见的《神仙传》所录一百九十人。很可能葛洪原书已佚,现存两种版本都出于后人辑佚。
《神仙传》所载都是一些神仙的灵异事迹。麻姑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仙,麻姑事迹先见于曹丕《列异传》,文字与《神仙传》有异。葛洪写《神仙传》的本意一是为了宣扬神仙之说,反对“莫信神仙之事,谓为妖妄之事”的看法;二是有憾于刘向《列仙传》“殊甚简略,美事不举”、“多所遗弃”,有意撰出一本更完备的神仙传记,《麻姑》就是其中之一。
小说的特色首先是记叙详备。文章开头写神仙王远(字方平)降临蔡经之家,极力渲染神仙降临人间的场面。神仙还没到,就“闻金鼓箫管人马之声”,王方平显身时“戴远游冠,着朱衣、虎头鞶囊,五色之绶,带剑”。在写了王方平的服饰之后,文章描述了王方平“乘羽车、驾五龙,龙各异色。麾节幡旗,前后导从”,“鼓吹皆乘麟”,“从官皆长丈余,不从道行”,而王方平本人“威仪奕奕,如大将军”,从王方平的车乘、麾节、从官写到王方平的仪表,这里有王方平正面的描写,也有比喻和映衬,浓墨重彩、词藻华丽,其铺陈渲染,在志怪小说中实为鲜见。葛洪作《神仙传》,有憾于刘向《列仙传》于诸神之事“美事不举”,所以文字一般较《列仙传》为长,内容也较丰富,从《麻姑》中可窥见一斑。
小说对人物的记叙也颇生动清新。麻姑“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许,于顶中作髻,余发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锦绮,光彩耀目,不可名状。”麻姑形象天真可爱,她的服饰光鲜明丽,非世间所有。麻姑除鸟爪以外,其余都与人无异,她的性格开朗,喜欢与人开些小玩笑。她见到新产妇,即让其止步,以避其秽气。她将米撒于地,皆成真珠,甚至神仙王方平也说:“麻姑年纪轻,我老了,所以不喜欢还作这样的游戏变化。”少女麻姑天真顽皮的性格,写得栩栩如生。
麻姑虽年纪轻,但因是仙人,故饱览了人世兴衰的变化。麻姑自叙说:跟随王方平以来,曾经见过沧海三次变为桑田,蓬莱之水也浅于旧时,或许又将变成平地。王方平感慨道:圣人都说海中又要扬起尘土了!这就是著名的典故“沧海桑田”的出处,后世常用来比喻人间世事变化之剧。
除“沧海桑田”的典故外,麻姑的手形象鸟爪,后代文人亦常用为典故。如唐杜牧《读韩杜集》诗:“杜诗韩笔愁未读,似倩麻姑痒上搔。”麻姑故事在民间亦广泛流传,相传农历三月三日是西王母寿辰,麻姑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为西王母祝寿。所以旧时祝女寿者多绘麻姑像赠送,称为“麻姑献寿”。后世有关麻姑的传说很多,附会出许多麻姑的遗迹。
作为《神仙传》中的麻姑本传,对麻姑的记载仍然语焉不详,麻姑与王方平的关系也使人不得要领。唐王悬河《三洞珠囊》卷八引《神仙传》云:“仙人麻姑,从侍女子”,乃王方平之侍从;《集仙录》云:“麻姑者,乃上真元君之亚也”;《真仙通鉴》云麻姑是王方平之妹。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俱与其叙事不详有关。
《麻姑》中用了很多篇幅,写了神仙与尘世凡夫俗子的区别。例如麻姑远在蓬莱,须臾即至;所食诸花果,香气达于内外,吃的肉也是麒麟脯;神仙所饮之酒,也非世人所能饮的,必须兑水,否则“饮之能烂肠”;蔡经邻人得符能“檄召鬼魔,救人治疾”;蔡经也得到解蜕之道;甚至蔡经对麻姑不恭敬的想法,王方平都能知道,而惩罚也颇奇特:“但见鞭着经背,亦不见有人持鞭。”所有这些描述,都蕴涵着葛洪的道家说教:人仙殊途,若想脱离凡尘,只有成仙得道一途。
葛洪《神仙传》中大部分文章,在记叙诸仙事迹时,多是服食炼丹度人这一套,十分枯燥乏味,《麻姑》亦不能脱此窠臼。就其思想内容来说,《麻姑》并无可取之处。但《麻姑》较其他诸篇,仍有想象丰富,文字清丽的优点,值得一观。以前历代评论小说者,多不取《神仙传》,其实《神仙传》取材于见于史籍记载的历史人物,所记的奇闻怪事,正是志怪小说的一种体裁。它丰富的内容和叙事、写人的文学手段,在我国小说史上也不应该忽视。
后世小说如《聊斋志异》、《镜花缘》等均叙及麻姑,清许善长有《茯苓仙》传奇演麻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