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鸿

2019-05-24 可可诗词网-古典小说 https://www.kekeshici.com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遭乱世,受业太学,博览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梁乃寻访烧者,问其所亡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为少。鸿又以身居作,执勤不懈。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执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丑,择对不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下请。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孟光”。
        居有顷,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仰慕前世高士, 而为四皓以来二十四人作颂。因东出关,过京师,作《五噫之歌》。肃宗求鸿不得。乃易姓运期,名耀,字侯光。与妻子居齐鲁之间。有顷,又去适吴,居皋伯通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门著书十余篇,疾,且告主人曰:“昔延陵季子莽于嬴博之间,不归乡里,幸勿令我子持丧归去。”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旁。

        《高士传》三卷,记录上古至魏晋隐逸之士九十六人。据南宋李石《续博物志》,原书记叙高士七十二人,今本系后人杂抄《太平御览》所引嵇康《高士传》、《后汉书》等,附益而成。《梁鸿》即取自《高士传》。
        梁鸿是东汉的名士,《后汉书》有传。《梁鸿》这篇小说记叙了梁鸿的言行,描绘了他的性格和操守。梁鸿生逢乱世,在大学读书时,勤于阅览而不屑动笔为文。在作了简单介绍之后,小说写了梁鸿这样一个故事:梁鸿在宫苑中放猪时,不慎失火,殃及邻人。他寻访受灾者,以所牧之猪全部拿来作赔偿。当灾主认为赔得还不够时,梁鸿以身抵债,用劳力来补偿。梁鸿的行动,赢得了左右老人的尊重,他们说梁鸿是忠厚之人,共同指责灾主,灾主也表示愿把梁鸿赔偿的猪都退回,但梁鸿执意不收,回到了乡里。这一节写梁鸿的为人,他忠厚有信义,虽然是偶然失火,却不辞其责,坚持赔偿。赔偿不足,宁肯自己勤劳苦做,也不抵赖。梁鸿的情操、邻里老人的意见,灾主对梁鸿前后态度的变化,都在这一偶然事件中得到展现,尤其“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一句,通过长者的眼光,写出了梁鸿虽是普通人,却有不平常的道德操守,受到人们的敬重。
        小说中描写最精彩的是梁鸿的婚姻,梁鸿有高尚的节操, 自有其择偶的标准。他谢绝了许多有权势人的提亲,却选择了同县孟家一个长相丑陋的姑娘,因为她声言:“要嫁就嫁象梁鸿那样有贤德的人。”高山流水,知音难遇,梁鸿就聘她为妻。从这里可以看出梁鸿择偶的标准不是以人的相貌来取舍,也不是以家道殷实富裕的程度来选择,而是要求男女双方思想感情上的一致,以志同道合为爱情婚姻的基础。这一点,不能不说是难能可贵的。
        孟家女出嫁时,着意打扮了一番,梁鸿认为这不符合他的意愿,七天没有和妻子说活。妻子问他时,梁鸿说:“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现在你穿丝绢,擦脂粉,这不是我希望的。这番话,不仅表明了梁鸿的婚姻观念,同时也说明了梁鸿的政治态度:在东汉当时社会动乱中,寻一隐居之地,以求洁身自好。
        岂知妻子回答:“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新婚之初,夫妻间相互交流了感情,增进了了解,为以后共同的生活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基础。难怪梁鸿说:“此真梁鸿妻也。”梁鸿打消了心中的疑虑,还为妻子取名孟光,字德曜。从孟家女非梁鸿不嫁,到梁鸿为妻子取名,完成了夫妻双方增进感情的过程,小说写得真实、细腻、生动,毫无矫饰。
        过些时候,夫妻双双进入霸陵山,男耕女织,“咏诗书弹琴以自娱”,自得田园之乐。梁鸿因仰慕古代高法之士,把“商山四皓”以下二十四人,都一一给他们写了颂文,也籍此明志。但是梁鸿隐居田园,是因为朝纲不振,他心中仍然关心着人民的疾苦。有一次他东出潼关,路过长安,写下了著名的《五噫歌》, 歌云:
        陟彼北芒兮,噫!顾览帝京兮,噫!宫室崔嵬兮,噫!人之劬劳兮,噫! 辽辽未央兮,噫!
        诗中鞭鞑了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对人民无尽期的劳苦生活寄予了深厚的同情。由于诗中对皇室有所讥刺,为汉章帝所不满,派人找他没有找到。梁鸿改名换姓,与妻子避居齐、鲁之间。隔些时,又到吴郡,住在皋伯通的廊房下,梁鸿以给人舂米为生。
        生活虽然艰苦,但夫妻间感情融洽,互敬互爱。孟光给梁鸿做饭,捧起进食用的短脚木盘,高举到眉间。这就是“举案齐眉”这个成语典故的出处,后世常用来说明夫妻间情深意笃,相敬如宾。皋伯通非常惊奇,以为非一般佣工,于是请梁鸿夫妇到他家里住。梁鸿闭门著书十余篇,得病,留下遗嘱:“往日吴国延陵季子,死后葬在山东嬴县博县之间,遗体不归乡里,也希望不要让我儿子奉丧还家。”在人生的最后时刻,梁鸿的遗嘱非常感人,他不务虚名,不求奉丧还家,简办丧事,在今天也仍然具有现实意义。这最后的遗嘱,作为梁鸿的一生来说,是有始有终的。
        纵观全篇,小说抓住了梁鸿一生最典型的事例,刻画了梁鸿洁身自好,忧国忧民的性格。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梁鸿与那些得意时威威赫赫,失意时就退居田园,甚至以隐居沽名钓誉以求官的所谓“名士”大相径庭,他终身不仕,不屑于和统治者同流合污,而且敢于通过《五噫歌》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即使避居齐鲁、吴地,居人廊庑之下,最后客死异乡,仍不改其高洁之志,不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小说结尾,梁鸿葬在春秋时刺杀卫国公子庆忌后自杀的吴国侠士要离墓旁,含义隽永深刻。后世陆游在《言怀》诗中写道:“愿乞一棺地,葬近要离坟。”能葬在要离墓旁,是一种殊荣,也是梁鸿死后,后人对他高士之风的评价。
        小说歌颂了梁鸿与孟光始终如一的爱情。他们的爱情故事被后世传为佳话,“举案齐眉”成了夫妻间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的象征。古典文学名著对此典故多次征引。《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宝玉因贾母疼薛宝琴,恐黛玉心中不自在,但见黛玉赶着宝琴叫“妹妹”,与宝钗关系“竟比他人好了十倍”,与素日大不一样,心中诧异,便引《西厢记》中的唱词问黛玉:“……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第五回红楼梦曲子词咏叹宝玉与宝钗婚姻生活不美满时写道:“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给后世文学以重大影响。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