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罕不受玉
·吕不韦·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选自《吕氏春秋》〕
●●这篇小说歌颂了子罕的清廉、高洁。
小说是集中对待“财”上来刻划人物的。宋国的老百姓在耕田的时候,得到一块玉,他便献给城市的行政长官子罕,子罕没有接受,老百姓仍然请他接受,说:“这是我们老百姓认为最宝贵的东西,希望相国您接受它。”一个“献”字,一个“请”字,写出百姓是出于对子罕的爱戴而赠送的。但是子罕还是婉言谢绝了。他说:“你以玉为宝,我以不接受馈赠为宝。”这是一句很闪光的话,表现了子罕清廉的品格。对什么是“宝”,子罕同别人的看法不同。一般人以财物为宝,以金、玉为宝,但子罕则不然,他身为政府官员,认为官员不接受馈赠,不贪财,才是真正的宝物。也就是说,以清廉的品德为宝。如果接受宝物,就丧失了高尚的人格。表面看来,是得宝,实际是丢了“宝”。这句话很有哲理性,也很深刻,仅这一句话就将人物的性格刻划出来了。
人物语言是人物性格的缩影。所以,人物对话是刻划人物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人物对话,除了使读者了解话语表达的意思外,应该力求能表现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和个性。一句对话,应该就能把一个人写出来。这很不容易,但《子罕不受玉》却用“我以不受为宝”一句话,便使人物光彩照人。究其原因,是这句话极有特色,反映了子罕的身份、地位、品格,因此,这句话就成了千古名言,至今还被人们所引用。小说最后用宋国长者的话说:“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从侧面对人物的对话又作了一次渲染,进一步加深了子罕那句话的分量。
当然,作为小说来说,《子罕不受玉》并非完美的,但它重点刻划人物,并用精彩的对话来写人,这是值得借鉴的。